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枣庄市 > 滕州市人物

孟尝君田文


[春秋战国][战国四公子]

孟尝君(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齐国贵族。姓田名文,是齐宗室大臣靖郭君田婴之子,袭父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市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轻财下士著称,门下食客至数千人。他先任齐相,发展合纵抗秦势力,后又任魏相,转而联赵、燕等国,附秦攻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权变之臣。

战国“七雄”并立,兼并战争非常激烈,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迫切需要网罗人才,培植亲信,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当时“养士”之风盛行。孟尝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史记·孟尝君列传》),号称有食客3000,以致“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同上)。为了供养这些食客,他除了在薛地征收万户的租税外,还大放0,一次可得利息钱10万以上。由于他供养的食客人数众多,不免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横行乡里,为所欲为者,但也确有不少有为之士,为他出谋划策,化解危难。例如其食客冯谖曾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取债息,他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孟尝君沽名钓誉。孟尝君一度失去齐国相位,他又游说秦王和齐王,使其复位。孟尝君得以遍仕齐、秦、魏诸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他所豢养的“士”集团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战国时代是大动荡、大分化的时代,宗室世袭制度日趋瓦解崩溃,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结束割据,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各国统治阶级共同向往的王霸之业。魏、齐、楚、赵、秦先后走上争雄的舞台,而政客们则往来于各国之间,向君主们推销自己的主张,或合纵或连横,由此展开激烈壮观的战国画卷。孟尝君就是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之一。

齐湣王在位时,孟尝君为齐相,他“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为了要操纵力量较弱的诸侯国,迫使强秦屈服,以达兼并土地、扩展势力的目的,他主张齐湣王采取远交近攻的合纵政策。坚持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在合纵成功后,孟尝君就向楚国发动了攻势。公元前301年垂沙之役,齐、韩、魏三国大胜,楚国向齐屈服,秦亦有所畏惧,乃和齐国修好。公元前229年,秦请孟尝君入秦为相,但入秦后遭忌被囚,他依靠食客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

而后,孟尝君又联合韩、魏两国,连年不断地向楚国和秦国进攻,目的在于迫使强国屈服,不干涉其对外兼并,以便攻取宋国以及淮北的土地,但都没有成功。

公元前294年,齐国发生了贵族田甲用暴力“劫王”的事件,孟尝君受湣王疑忌,托病归老于薛,他因此对齐君怀恨在心。不久,孟尝君离薛至魏,为魏昭王相,转而“西合于秦、赵”,主张合纵攻齐,终至五国合兵,燕将乐毅破齐。齐国几乎灭亡,孟尝君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齐襄王继位,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他死后,“诸子争立,齐、魏共灭薛。孟尝君绝嗣无后也”。(《史记·孟尝君列传》)

历史地看,战国时人心目中祖国的概念尚未如后世那样牢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同上)。就反映了当时人唯势利为转移的处世态度,在合纵连横的复杂形势下,东投西靠,猎取富贵功名者甚众。然而象孟尝君这样为报一己之私仇,求取利禄功名,一生中做出截然相反的事情者,也是鲜见的。在遭忌离齐后,他可以“轻忘其薛,不顾先君之丘墓”,进说秦相魏冉,“劝秦王令敝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后又屡次说动五国联合攻齐,以致燕军长驱直入,毁庙掠宝,-齐国人民,自己终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绝嗣无后的结果。


  人物关系:

鼻祖:
远祖:
太祖:
烈祖:
天祖:
高祖:
齐太公田和 (?~前384) 齐国国君
曾祖:
爷爷:
父亲:
田婴 大秦帝国之纵横
叔伯:
齐宣王田辟疆 (?~前301) 齐国国君
堂兄弟:
齐湣王田遂 (前323前284) 齐国国君
堂侄:
齐襄王田法章 (283265) 稷下学宫


  同名人物:

下一名人:司马穰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