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 > 丹徒区人物

李竟成


[][公元1880年-1935年]

  李竟成(1880~1935),
  李竟成1880年生于圌山脚下的许弄村小桥头。父漆工,曾任太平军旗官。李少年时,因家贫一度辍学务农,后得大港名儒赵蓉曾先生赏识,免费收读,与其子赵声(号伯先)同窗,志趣相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应征入新军三十三标,历任排长、队官,加入同盟会,继又考入南洋陆师学堂。
  广州起义前,李竟成奉赵声召唤赴粤,潜往香港,被派策动新军反戈,奔走于省港之间。起义失败后,李潜回上海,参加同盟会上海地区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后,在沪与同盟会同志共商光复镇江南京大计,衔命至常州无锡等地,召集有志革命的退伍兵目,组织敢死队,暗藏武器,分批潜入镇江待机;将其亲戚开设的三益栈旅馆作为起义总指挥部,积极开展起义准备活动;与新军管带林述庆相互配合,争取巡房营统领陆如仙中立,赢得各要塞及海军官兵的支持;又得商界为起义筹集的粮饷巨款,遂兵不血刃光复镇江,成立军0,李任军务部长。苏浙联军西取南京时,李渡江与徐宝山组成江北支队,率队抵十二圩,合水师营,克-镇,与柏文蔚所率镇军支队,攻占顽敌张勋的辎重基地浦江,切断南京守敌北逃之路。攻打浦口时,李临时督阵,三日不食,为山炮震昏倒地,口吐鲜血。部下将其背下阵地抢救,苏醒后,强令左右送他到前线继续指挥作战,官兵深受感动,士气大振,以一当十,终于攻克浦口。南京光复后,李任陆军第十六师参谋长,后任镇江卫戍司令,孙中山授予陆军少将衔。任职期间,整顿社会秩序,为民除害,镇压了罪恶累累、民愤极大的恶棍七人,悬首四门,以儆效尤;枪毙了徐宝山的心腹团长、血债累累的边振新;倡议修筑了京畿路。民国4年(1915),袁世凯谋复帝制,李与黄兴、赵驭六、马贡芳等联名通电讨袁,遭袁通缉,-匿居上海租界,至袁死后返里。此后,大小、新旧军阀争战不休,辛亥革命果实业已葬送。李痛悼林述庆遇害,受内部排挤,隐居故里种地、开窑坊度日,以书法自娱。邻里每遇不平事则为调处,遇欺压乡民的地霸豪绅则不稍让。民国24年(1935),李竟成病逝于故里,其墓葬于圌山东麓。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陈垣 (18801971)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
古柏 (19061935) 英俊奋发的红军高级指挥员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

下一名人:兰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