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甘肃省 > 天水 > 秦安县人物

胡缵宗


[]

   (公元1480年一1560年),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在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屈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系胡缵宗之遒劲刚健之书。
   明嘉靖十八年(1539)的冬天。对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胡缵宗来说,是一个酷烈的冬天,这年,距他不阿权贵、为民请命、上疏弹动横恣山东的鲁王仅三年,距他总理河道、开考城(今河南兰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旧德(今河南商丘县)、瞧州(今河南瞧县)的水患不到一年。这年,中原地区遍遭饥荒,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经他东奔西走,历尽苦辛,向朝廷请得贩灾银款20万两,河南百姓幸得饱暖。也是这年,河南巡抚官署失火,将符救也烧了,因之,他被免去官职,踏上了永别仕途、西归故里的漫漫长路。这年,他六十岁。
   “六十而知天命”。这年冬天的长风和浓云是否在胡缵宗内留下了什么暗示,当初升的阳光逼近他日渐苍老和衰竭的面当他把目光投向西归路上的重重群山时,他的内心是否涌动着潮的悲伦?
   “他乡万里关河渡,逆旅千山风雨秋。”(胡缵宗《哭内》)二十九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三十九岁,升任郎中。四十岁,任安庆府(今安徽省安庆市)知府,至六十岁这年冬天,先后任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苏州知府、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河南左布政使、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在三十一年的官任期间,“礼民爱士,著于一时”、“廉洁辩治,名与况钟须玩”,在调任苏州知府离开安庆时,安庆百姓“举辕垂涕所遏之者以万计”……“君不见绝代李广丰封侯,君不见刘才高翻下弟。君不见贾谊白首埋长沙,君不见屈平《离骚》空洒涕。……”(胡缵宗《君不见行赠朱士光太守》)“人皆曰:‘仕途,畏途也’。予不以为然;及人仕,始知之。吁:可畏也!”(胡缵宗《愿学编》)
   胡缵宗正是以他为官三十多年的亲眼所见,在这年冬天返回故乡??甘肃秦安的路上,省检自己大半生历程,从而借感命运的多变与无奈,仕宦途中的险恶与阴冷,便将自己的余年,定位在“开阁著书”这一朝向内心的人生坐标上。
   陇山的黄土给了他前半生的耿直、果敢和刚毅,陇右的渭水和蓝天也同样给了他后半生的灵秀和丰盈。六十岁以前,大地湾的和风陪他走在了坎坎坷坷、反复无常的人生险途;六十岁以后,女蜗的子民们用宽厚和憨直的微笑将两鬃白霜、风尘仆仆的他接回。而两者的合一,便是体现在他于这年始开始的,以淡泊的心境、丰厚的阅历以及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为支柱,在精神世界的畅游(诗歌、书法、史志等创作),形成激昂悲壮、关注民生。疾苦、感情炽烈但又决无抚媚之态的独特风致。嘉靖三十五年(1560)九月初三,是胡缵宗辞世之日。是年,他八十一岁。在家乡的山山水水映照下的这二十一年里,他享了天伦人情之美,也畅饮了思想和精神的琼浆。此时此刻的,应该是最幸福的。留在他身后的《鸟鼠山人集》18卷,《拟涯翁拟石乐府》、《拟汉乐府》4卷以上的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录》、《愿学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集传》、《渎子录》等著书,足以等身。也正是这些多属于他晚年所创作的作品,使得他成为明代甘肃作家中声望不蜚者。是命运对一个心智卓群之人最为巨大的回报。在溢目之际,他该为他的这种人生关口毅然决然的选择而自豪和释然。
  


下一名人:安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