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上蔡县人物

桓宽


[]

  桓宽 ,河南上蔡人。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会,辩论得失。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是六十卷的《盐铁论》
  汉武帝(前140—前87年)时,由于官府彼此争购货物,常使物价腾贵。各地向中央交纳贡物,运费又常超过原价。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桑弘羊为大司农,下设管运输的均输官和管物价的平准官,令各地向均输官交纳贡物折价和运费,然后由平准官和均输官在-地区买货,转运京师或运往高价地区出售。桑弘羊参预制定和推行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平准、均输等财政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0经营商业以控制运销、平抑物价,取得收入的财政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对当时政治、军事措施的推行起了很大的作用,对国家是有利的,促进了当时汉朝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
  但是这一政策对当时的地主阶级和富商巨贾则不利,因而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一时朝野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针对这种情况,汉昭帝于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由地方官推荐的“文学”和“贤良”60余人,与制定和执行盐铁专卖等政策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前152—前80年)、丞相田千秋参加的会议,“问民间所疾苦”(《盐铁论》)。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进行反复辩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
  大约在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间,桓宽利用这次盐铁会议上的辩论记录,推衍双方的议论,增广其中的条目,写成了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经济史料——《盐铁论》,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盐铁问题的结构严整、体制统一的专著。它以对话的形式客观记录了御史大夫及其僚属与贤良、文学的互相诘难,不但显示了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而且在唇枪舌战中展示了双方的感情与风采,两种不同类型人物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中的人物善于持论,语言简洁明快,切中要害。行文气势磅礴,层层铺陈渲染,引类譬喻,句式多排比对偶,整齐而有变化,在西汉政论散文中独具一格。同时它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矛盾、思想斗争和桑弘羊的思想保存了丰富的史料。如:
  文学曰:“夫导民以德 归厚,示民以利 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附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老子曰:‘贫国若有余,非多财也,嗜欲众而民躁也。’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
  大夫曰:“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一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财者,商工不备也。’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 薴;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戴仰而取给者,罢子,不便也。”
  这是《盐铁论》中《本义》篇里的一段,其它篇章也无不如此。可以看出,桓宽行文,采用的是对话体,他使论辩双方,彼此诘难,相互辩驳,逐步深入地展开论争,从而描述了当时的会议情况,反映了这一次会议的历史内容。文字非常洁炼锋利,能传达出当日出场人物的感情和神态。
  《盐铁论》全书共10卷60篇,虽则各立标题,但内容仍互相连贯。东汉大文学家王充在其名著《论衡·案书》中赞誉其体现了“两刃相刻,利害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的特点。明朝涂桢序称赞“其辞博,其论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著录“桓宽《盐铁论》六十篇”。《隋书》录“《盐铁论》十卷。”现传世的有郭沫若先生所校订的《盐铁论读本》和王利器教授的《盐铁论校注》。
  


下一名人:祖无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