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人物

曹刿


[春秋战国]

曹刿,即曹沫,一作曹翙。生卒年月不详,主要活动时期在公元前7世纪初前后。春秋时鲁国知名武士。因为成功地协助鲁庄公指挥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而名垂青史。

春秋时期,我国境内约有七、八十个大小诸侯国,各诸侯国之间的攻伐兼并十分激烈,战争绵绵不绝,胜败也瞬息即变。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锻炼了许多出身低贱的下层军士,也使得统治者和高层军事将领不得不经常听取他们的军事见解,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因此,不少普通军士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指挥齐军攻打鲁国,鲁国国君鲁庄公为保卫家园,决定应战。当时,齐、鲁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齐国是东方大国,国力雄厚,兵多将广;而鲁国,在春秋诸雄中则是比较弱小的。因此,许多鲁国人都对这场战争的结局十分忧虑。曹刿在仔细分析了齐、鲁两国的政治、军事、民心等状况后,决定进见鲁庄公。这时,有人劝他说,这些事情自有贵族们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觉得,在这类大事上,恰恰是贵族们不如卑贱者聪明和看得远。他不顾劝说,还是进见了鲁庄公。

曹刿首先询问鲁庄公依靠什么去和齐国作战。鲁庄公认为自己有德政,说:“我从来不敢独享衣食的安逸,一定要分与其他人。”曹刿却不以为然,说:“这种小恩惠不能遍施于人,百姓是不会听命的。”鲁庄公又说:“祷告天地鬼神的祭品一定依礼而行,我不敢随便超过规定,祭祀必讲信诚。”曹刿还觉不足,道:“这是小信不是大信,鬼神是不肯赐福的。”庄公说:“对于大小案子,我虽然难于一一明察,但处理起来,务必求得符合实际情况。”听到这里,曹刿才满意地舒了口气说:“这是尽力于民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大王决定出战,我愿跟随前往。”庄公连忙表示同意。

一切准备就绪,鲁庄公率军队开赴长勺(今莱芜东北),与齐军决战。曹刿同鲁庄公同坐在一辆指挥车上。两军列阵完毕,齐桓公便下令军士擂鼓叫阵,鲁庄公这时也打算擂鼓,曹刿连忙制止说:“还不到时候。”等到齐军接连擂过三通战鼓之后,曹刿才说:“可以出击了。”庄公于是下令冲杀。鲁军将士士气高涨,很快便将齐军击败。鲁庄公见状十分振奋,要下令乘胜追歼齐军。曹刿却再次阻止说:“不可贸然行事。”他跳下战车,俯身仔细察看了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向齐军望了又望,才说:“放心追赶吧!”结果,鲁军大获全胜。战罢,鲁庄公问他如此指挥的原因,曹刿解释说:“打仗是要靠勇气的,第一通鼓,士气振作;第二通鼓,士气开始衰落;第三通鼓,士气衰竭。他们的勇气已衰竭,我们才擂第一通鼓,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打败他们。但是,齐国是大国,单靠退兵还难以猜度他们是真退假退,要防止他们事先有埋伏。后来,我看他们车迹很乱,又见他们的旗子是倒背着的,知是真败,所以才敢让大王下令去追赶他们。”庄公听后,感佩不已。长勺之战,后来成了我国历史上因势利导、以弱胜强的杰出战例。

长勺之战后,曹刿继续为鲁庄公效力。相传,齐、鲁两国国君在柯(今阳谷东)相会时,他曾身怀利刃,劫持齐桓公,迫使他订立盟约,收回了鲁国失地。
  经历历史事件:

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

  相关成语:
相关人物:
鲁庄公 (前706前662) 鲁国第十六任君主

下一名人:严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