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 > 昆山人物

张平


[公元1917年-1986年,影视、话剧演员]

张平(1917——1986),1917年11月20日生于江苏省昆山县,原名倪家驹、倪梦良,祖籍山东曲阜,家奉回教。父亲早年在昆山谋事,后携家定居。张平幼年丧母,家境亦日趋贫寒,五岁前不得不被带去上海,苏州等地,在亲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寺院办的义校里读完了小学。不久,父亲因中风而半身不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七口的生活担子,开始压在刚满十五岁的张平身上,他在影片公司做过公务员,在电影院中做过收票员,也在码头上当过扛包的苦力。

直到1936年春,经亲戚介绍到上海建兴建筑公司做了学徒,才算有了个较固定的职业。但是,学徒的收入难以养家,每天下工后,还必须找些零活干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张平第一次上舞台,是小学时和姐姐一起主演《仙女和牧羊人》。那是一出根据《圣经》中的故事改编的小话剧,张平翻穿皮祆毛朝外,活泼泼地扮演了主角——羊。此后,他虽然疲于生计,但依旧设法看戏。一次,他看到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的《欲魔》,被饰演主人公的魏鹤龄的表演所吸引,并暗自下决心做一个演员。1936年秋,张平与几位志趣相投的伙伴自行组织了一个业余剧社,井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雷电。

雷电剧社成立后,有时去一些学校演出,有时也为电台播演广播剧。这些年轻人充满热情的活动,很快引起左翼“剧联”的关注。“剧联”介绍“南国社”的著名演员左明加入这个剧社担任导演。左明的到来,使张平解脱了单凭热情的梦寐;左明也器重这个好学的青年人,耐心地教授他表演技巧,化妆技术……把他真正引上了艺术的轨道。

1937年夏秋之际,抗日的烽火席卷祖国大地,张平也在救亡运动中,开始与党组织的同志有了接触——他了解了共产党,了解到党所领导的革命是真正为天下穷苦人谋求解放的事业。自幼坎坷多磨的生活,使他能更深一步地理解这些道理;而左明这位曾在北伐时期热忱地参加过大革命的进步艺术家,更常常鼓励他,坚定他求真理的信念。因此,当左明将“雷电”改为“先锋”剧社,并以它为基础编为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领导下“救亡演剧第五队”、取道奔向延安的时候,张平是其中最坚决的一员。当这支队伍途经西安时,当地“大风剧社”的主持人看中了张平,答应以高出演剧队生活费数十倍的薪金,要他留在当地的大风剧社当演员。然而,张平没有动摇,他对延安派来接他们的同志表示:“我坚决要到延安去,因为救中国要靠共产党。”延安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一切都使张平感到新鲜。他于1937年9月底到达延安后,10月中旬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在这里热情地参加了延安文艺界举办的《广州暴-动》、《血祭上海》、《团圆》等大型话剧的演出,并且在演出前亲聆了毛泽东同志的教诲。那天,他正在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台阶上休息,准备化妆演出。

忽然,毛主席出现在门前,张平激动地迎了过去,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各方面情况后,语重心长他说:“要做一个好演员、艺术家,一定要提高理论,深入群众,不然就会成为匠人,那就没有意思了……”也就在这次轰动了延安的演出活动后,由毛泽东同志提议,于1938年初筹建鲁迅艺术学院。张平参加了鲁艺筹委会的工作,并成为鲁艺戏剧系的第一期学员。

1938年底,他做为鲁艺实验剧团演员兼剧务科长,参加了剧团赴山西前线八路军总部的慰问演出。此时,张平对八路军的-和战士群众,都有过亲密地接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把许多生动的形象素材积累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仓库里。这些珍贵的情绪记忆,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尤其在后半生的银幕生涯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张平不止一次他说:“这一年是我演员生活中重要的一年,我真正体验了工农兵的生活,体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在鲁艺实验剧团,张平曾在《流寇队长》、《大丹河》以及《日出》、《带枪的人》等剧目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1942年,张平又听了毛主席在延安 上的讲话,使张平明确了方向,随后,他积极参加了“鲁艺”的秧歌运动。1943年,张平主演了大型秧歌剧《周子山》,受到边区干部、群众的欢迎。1944年,由于他饰演周子山在表演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曾获得陕甘宁边区演出一等奖。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平任东北文工团秘书、副团长等职。在塞外纵横驰骋三年之久,边演出、边战斗,经受了解放战争的战火考验。1948年12月,他按照东北局加强电影工作的指示,随团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活。从舞台走上银幕,张平经历了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张平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光芒万丈》,饰演主角老工人周明英。张平第一次走到摄影机前,就是在长春市一个胡同里的破烂市进行实景拍摄;众目睽睽,没有一点舞台演出气氛,他感至非常局促不安。此刻,张平多么想回到熟悉的戏剧舞台上去。就在这进退之际,陈波儿和导演许珂热情地帮助他,使他开始了解到电影这门艺术首先要:真实、自然、接近生活。

1950年,张平在影片《钢铁战士》中饰演我军排长张志坚,这是张平在电影上的成名之作。《钢铁战士》以1946年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我解放区的生活为背景,描写我军某部一排战士在排长张志坚带领下,掩护部队、群众转移粮食和兵工厂机器的战斗生活,集中刻画了排长张志坚、炊事员老王、通讯员小刘、张志坚母亲、叛徒齐得贵等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坚贞品质、钢铁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排长张志坚是影片塑造得较成功的艺术形象。编导者在真实合理而又曲折跌宕的情节中、在尖锐激烈的多种矛盾中,让张志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考验和锤炼,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张志坚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色,张平在饰演这一角色时,充分调动了自己在多年战斗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素材,努力准确地把握角色的内部、外部特征,用充满热情的表演,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钢筋铁骨式的英雄形象。张平在《钢铁战士》中的表演,可贵之处是演员与角色自然有机地溶为一体,准确的形体和心理感觉,丰富而有层次的感情揭示,使张志坚这一形象鲜明强烈,真实可信,闪现出熠熠照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光彩。五十年代初期,在广大青年和部队战士中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影响。影片《钢铁战士》曾获文化部举办的1949—1955年优秀国产影片评选故事片一等奖。并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之后,张平又先后主演了《高歌猛进》、《辽远的乡村》、《沙家店粮站》等近十部影片。

1956年,张平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训练班学习。在这里,他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并参加演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小市民》、《桃花扇》等许多名剧。学习和实践,使张平得益匪浅。1959年张平学习结业,重返北影厂后,成功地塑造了《风暴》中的孙玉亮。《风暴》是根据舞台剧《红色风暴》改编的、正面反映“二七”大 的历史题材影片。孙玉亮是在改编成电影时增加的一个人物。他性格刚烈、勇于反抗,早期他只能进行带有侠义色彩的自发反抗,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成长为自觉革命的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在悲壮的“二七” 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生命谱写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丽篇章。

张平塑造的孙玉亮真挚朴实、性格鲜明、色彩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入党宣誓”、“举旗搏斗”等几场戏,张平以炽热的热情、鲜明的造型、细微的内心刻画,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银幕上的孙玉亮,犹如一头“觉醒的雄狮”,在与敌斗争中,他怒吼着勇猛扑腾、殊死搏斗;在党和工人中间,服贴乖顺,俯首听命,生动地揭示了战斗的中国工人阶级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觉悟和英勇不屈、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张平塑造的孙玉亮,是中国银幕上工人形象中的佼佼者。《风暴》在国内外映出,获得广泛好评。孙玉亮形象的塑造,标志着张平在电影表演艺术上的进步和提高。此后在影片《探亲记》中,他饰演了为救战友而英勇牺牲的三儿;在影片《粮食》中,饰演了勇敢、机智、富于幽默感的两面村长康洛太;在《怒潮》中,饰演了深孚众望、虎虎有生气的农会委员长邱金;在《小兵张嘎》中,饰演了乐观坚毅、诙谐风趣的区游击队侦察连长钟亮;在《千万不要忘记》里,饰演了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后代的老工人丁海宽……。

宽广的戏路,使张平在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塑造中,更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技艺。张平一心塑造生活中的党、政、军老干部形象的欲望,是在1963年主演《停战以后》时产生的。顾青这个人物,勾起了他对自己十几年革命部队生活的强烈的情绪记忆。做为演员,他曾有意识地观察、体验、积累,向往着有一天表现这些可敬的人物。因此在塑造我方谈判代表军区政治部主任顾青将军形象时,他发掘了自己长期的生活体验,在深入分析剧本、研究角色的基础上,确定了对人物采用疏密有间、刚柔相济的表现方式。戏一开始,顾青与班县长车厢初会,张平用简洁的对话、淡淡的微笑、从容的周旋描绘出人物深沉干练、洒脱大度的神采。在“安平事件调查”一场戏中,又充分细腻地表现了人物激烈的内心活动:他时而义愤填膺、怒斥对手;时而机敏沉着,捕捉敌人的破绽,化被动为主动;时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侃侃而论,谈笑风生,显示出真理在握的慑人威力。这种层次分明、色调丰富的处理,使人物性格迸发出光彩。张平在《停战以后》中塑造的顾青,时代感强,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是一个在谈判桌上正气凛然、干练沉着、坚定勇敢、巧于周旋、克敌制胜的我军高级干部形象。顾青形象塑造的成功,使张平那深厚深邃、质朴浓重的表演风格,受到同行和观众的称赞。

经过“十年-”的磨难之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张平心底不断翻腾:“老干部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做出重大的贡献,江山是他们带领人民打下来的。他们中间有的倒下了,有的还在战斗……做为演员,我应当再现他们在各种严峻的考验中所表现出的立场、意志和品质。要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要让全世界的观众了解我们党的干部。”1977年,他参加拍摄了故事片《十月的风云》,扮演省委书记徐建。以后,他又接连在《柳暗花明》、《丹心谱》等影片中扮演了不同经历的革命干部。其中以影片《他们在相爱》中的陈浩较为突出,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之后,张平又在《潜网》、《白鸽》等片中饰演了角色,并在一些电视剧中扮演了多种人物。

而今,岁月流逝,同伴们已称他“张老平”了。六十四岁,虽不再“雄姿英发”,却还“壮心不已”。他把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甘当绿叶”的思想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情愿做配角,为青年人做人梯。因为他心里想的是:只有叶绿,花才更红。



  同名人物:
张平 无线移动通信专家 陕西省汉中 [当代]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钱骥 (19171983) 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江苏省常州金坛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