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定州人物

张占学


张占学, 1922年3月出生,河北定县人,1938年1月,河北定县六区前屯村民兵分队长,1939年2月,定县抗日游击队战士,1940年2月,定县抗日游击大队战士,同年7月入党。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1师33团,营副政治教导员,195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学习,1953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7月,第48军141师炮兵团1营副政治教导员。1970年5月转业到临夏,直至离休。历任战士、通讯员、警卫员、排长、连副指导员、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副政委、第二政委。参加过宁条梁战斗、槐树庄战斗、武汉战斗、罗局镇战斗、瓦子街战斗、沈家岭战斗。荣获一等劳动英雄奖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

1951年1月,张占学在第11师33团是营副政治教导员,主要负责接新兵的工作。1952年10月,他被选送到沈阳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学习,学习一年结业后,张占学和600名战士一道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张占学所在的部队是炮兵团。在朝鲜战争中,张占学和战士们随机应变,用心理战术不断分化和瓦解敌军防线,运用迎面直击与敌正面短兵相接,同时利用以感化综合施战策略,从思想防线上达到瓦解敌军的效果,因此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枪声的战斗。

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战术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用“小米加步枪”的装备,最终战胜了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等装备精良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以“平面”作战阵势抗击敌军的“立体”阵势,志愿军除了运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有敢打“夜战”、“近战”、“恶战”的战斗精神,注重扬长避短的战略战术外,还有一条就是对敌情做到了了如指掌,赢得了决定战局的主动权,对侵略者给予沉重的打击。

在朝鲜战场上,张占学和战友们肩负的侦察任务是,掌握敌军的部队番号、战斗力、兵力部署、火力配备、工事构筑、障碍设置等情况,而深入敌后抓“活舌头”是及时有效的一条捷径,但往往又是危险的行动。俘虏敌人通常难度很大,敌军在军中进行的蛊惑煽动教育,无可避免带有一定欺骗性,说什么“一旦被志愿军捉住,将受到残酷地-”。这样一来,有些敌人宁肯战死也不愿活着被俘。无形中增加了侦察的难度,活捉敌人必须出没敌军前线,而且需要活捉到敌军军官,活捉到普通士兵不行,抓住“伪军”、南朝鲜李承晚部队也不行。两军作战时根据情报部署兵力,应时迅速对战术进行调整,需要随时获取对方的军事情报,活捉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军官。

鉴于潜入敌军后方难度及风险程度,防止暴露我军隐藏的军事阵地,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情况,张占学和战友们采取了开始瓦解敌军的工作,派侦察兵、武工队员深入到敌阵内刺探情报,通过搜集敌军的宣传单,利用大炮发射和飞机空投宣传单,在阵地上用高音喇叭喊话等方法,宣传志愿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说明敌军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与此同时,张占学和战士们用祖国人民慰问志愿军的慰问袋,装上压缩饼干、罐头等食物,趁着暗夜送到敌人阵地前沿,挂在山上的松树枝上,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尔后返回我军阵地,用大喇叭对着敌军阵地喊话:“我们知道你们吃不饱,还为他们当炮灰,我们已把食物挂在了那座山的一棵树上,请你们去吃吧。”

作战中常因阻碍给养跟不上,前方战士忍饥挨饿是常事。尽管美军武器装备先进,但空投有时也不成功,因此双方对峙陷入胶着状态,断炊几天士兵没吃没喝是常事。然而在志愿军这边,由于敌人空中火线-严密,食物和饮水供应更为困难。残酷的战斗存在很多不确定,军人命悬一线的边缘,有今天不知道明天,只有勇往直前,展开你死我活的搏斗,竭力争夺有利地形,抢先一步占领制高点。连续作战让敌人产生厌战情绪,濒临绝望的境地中,常萌生悲观失望的思想,经常临阵脱逃、开小差、投降的敌军,甚至出现自残等过激举动。

敌人起初只站在远远的地方观察动静,当他们发现志愿军说的搁放食物后,担心其中有诈。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惯用诱骗手段,志愿军也以同样的战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却比美军坦诚和高明。待敌人缓缓地靠近食物,到了跟前并不直接拿取,而是先用长树枝扒拉,反复拨弄试探看有没有 引信装置,再用 挑下来,由远至近,小心翼翼解开包裹的食物,心里胆怯不敢贸然去吃。

美军还是半信半疑,望着食品近在咫尺,却不敢动手去拿,顾虑食物会有毒,通过观察和嗅觉判断,表面上看不出有异常,但还不能确定是否有毒。饥肠辘辘的敌人遇到食物的0,表现出犹豫不决来,出于求生的本能愿望,敌人终究舍不得放弃,饥渴煎熬无可抗拒。张占学深知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无异于给敌人出了道难题,让敌人自己选择。处于两难抉择的境地,看着他们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样子,大家一时不知该咋办才好。

仔细观察着敌人的一举一动,张占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唯恐敌人放弃进一步尝试,如果那样,他们为此所做的努力将付之东流,不仅浪费了原本紧缺的食物,而且意味着他们将前功尽弃。于是志愿军与敌军展开了一场心理战。发自生存本能的需求,在求生的欲望面前,通过敌人犹疑不决的表现,从侧面上看出他们自有理由。因为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曾使用细菌战,致使疫病一度蔓延,甚至在志愿军水源地投毒,试图阻断水源消灭志愿军,但美军均以失败告终。

在敌军吃食物时,张占学和战友们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时间那么漫长似乎凝固了。当敌军终于吃了第一口食物,从放进嘴里品尝一小口,到慢慢地多一些,细嚼慢咽像在品味,直到确信志愿军送来的食品安全后,才大胆放心吃起来。看到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志愿军心头既是恨又有点同情。战场上平日针锋相对,但当残忍凶暴的敌人流露出柔弱的一面时,让人不能不产生些许的恻隐之心。

处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双方不仅比拼军事技能,更是斗智斗勇的较量。志愿军优待俘虏,说得到并做得到,而且做得很好。相比美军对待俘虏的表现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反差。志愿军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在朝鲜战场上留下口碑。志愿军正是从保家卫国的高度出发,以正义立场出师朝鲜战场,面对强敌毫无畏惧,沉着应战,同仇敌忾,发挥了义无反顾的英雄主义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

经过张占学和战友们的努力,敌人的思想防线发生动摇,开始对志愿军有了好感,当初紧张敌对状态有所缓解。随着志愿军赠送食物示好,敌军不愿再将枪口对准志愿军,可毕竟仍在作战期间,士兵一面防备上司发觉,一面被动作战消极抵抗,每次在开枪放炮之前,联军会向对面的志愿军喊话:“志愿军,进防空洞吧,我们-了!”待张占学和战士们隐蔽好之后,那边顿时-齐鸣,敌军将枪弹、炮弹射向天空中。这样象征性地轰击一阵后,敌军那边又喊道:“志愿军!出来吧!我们不打了!”这样的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有不少敌军最后干脆向我们投诚。

朝鲜战场最后时期,志愿军赢得作战主动权,运用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不断瓦解敌军阵营防线,志愿军步步为营,快速向南方推进。对待那些投降过来的敌军,志愿军奉行优待俘虏的政策,曾在阵地上释放了一些俘虏。志愿军的心理战术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志愿军优待俘虏的政策的贯彻实行,彰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马幸福 马廉王国俊)



  同年(公元1922年)出生的名人:

下一名人:马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