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美洲 > 美国人物

吴德施


[公元1870年-1945年]

吴德施(1870—1945年),美国人。187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裴利县,父亲经营的一所农埸里。1891年他二十一岁毕业于哈佛大学,得文学士学位,然后入剑桥圣公会神学院毕业并在该校工作,于1896年离美来华传教,1925年得哈佛大学神学博士学位。

1896年11月自美来华,抵达湖北武昌。当时,美国圣公会在中国的传教区除粤港外,主要就是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中心点在上海。吴德施来到武汉的第一个住地就是武昌昙华林街区的高家巷圣约瑟礼拜堂。这座礼拜堂就是美国圣公会在武汉最早建立的一座教堂。它与该会在昙华林所办的“文华书院”仅一山之隔。吴德施以武昌圣约瑟堂为据点,经常往来于武昌、汉口之间从事传教活动。1903年、鄂湘皖赣辖境主教殷德生逝世,吴德施被任为鄂湘皖赣辖境第二任主教。虽然他办公地点在汉口圣保罗堂,但他的工作重点却在武昌,因为武昌不仅有“文华书院”,而且还有圣约瑟堂(在高家巷)、圣救世主堂(在府街)、圣三一堂(在芝蔴岭)、圣马可堂(在保安街)、圣安德烈堂(在大朝街)等好几座教堂,以及医院。一九○○年由黄吉亭、胡兰亭等人在圣约瑟堂成立的“中华圣公会”。一九○一年由圣约瑟堂会长黄吉亭在府街圣救世主堂,创设有书报阅览室日知会。一九○二年黄言亭改调长沙任三一堂会长。圣约瑟堂由胡兰亭会吏担任,胡兼日知会司理。将日知会从府街迁往武昌昙华林街区的高家巷圣约瑟堂。日知会便日益成为一重要的革新活动中心。

吴德施1902年4月14日与顾美玉女士(亦美国在汉口之传教士)结婚, 1913年——1922年,他兼任中国基督教续办委员会主席,1926年——1931年,曾兼任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席。他在华时曾担任洪水救灾与红十字会的许多重要职务。1938年退休离汉回国。战时,他从事重整道德运动,1945年亡于密执安州麦克尼克岛,享年75岁。

早在辛亥革命前,由吴德施主管的圣公会鄂湘皖赣教区,曾是反清革命志士的重要掩护机构。1904年冬,黄克强在长沙起义事败,得长沙圣公会(属汉口管)会长黄吉亭营救脱险,护送至武汉而潜往上海;1905年,著名革命党人刘静庵以武昌高家巷圣公会为掩护,同该教堂牧师胡兰亭、信徒曹亚伯等创办反清团体日知会,是武汉最早的革命组织,经常举办不同形式的反清宣传活动,圣公会文华书院1906年所作学生军军歌,具有革命内容,文华书院所创办的《文华学界》刊物,在反清斗争中也起过积极作用。所有这些活动,都得到吴德施的默认掩护。

1906年冬,“日知会”因密谋起义,事泄,刘静庵朱子龙张难先、季雨霖、梁钟汉等九人被捕,吴德施为了营救刘静庵,向湖北巡警道冯启钧多次交涉,又与驻汉美总领事,驻华美公使以及华盛顿外交部邮电频繁往来,为刘静庵辩护,一面亲往北京与清政府交涉,又乘美基督教领导穆德来汉之便,请他赴北京向清某亲王疏解。此九人本定1906年12月26日全部斩首,由于美公使交涉,清廷乃于12月25日电鄂督,“关于圣公会之日知会刘静庵等从缓办理”。第二年五月,改判刘静庵等九人为永远-或十年十五年-不等。

就在刘静庵等九位革命志士被囚在狱中时,吴德施在美国教会英文刊物《传教精神》(Spirit of Mission)1909年10月号上以“刘静庵——囚犯”为题发表文章,文中介绍刘静庵是一位品行高洁、博学爱国的基督徒,受到学生的热烈爱戴,文中写道;“他仍在狱中为囚,我们心中充满着对这位无辜的囚犯的同情和对那些酷吏、叛徒的义愤。”

辛亥武昌首义,摧毁了满清王朝在武昌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保护教堂”的通令,鼓舞了圣公会各礼拜堂的圣职人员和信徒。要求参加红十字会。还有部分教会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士,都戴上了红十字会的臂章,分别奔赴三镇战斗的第一线,冒着枪林弹雨,为起义战士救死扶伤。

吴德施主教是当时汉口救灾委员会的主席,亲自布署救灾工作。当“阳夏保卫战”在汉口激烈进行之际,吴德施主教把临近火线的圣保罗堂改成一座临时伤兵医院,为革命战士服务。至今还可在当时的刊物上看到这样四张照片。圣保罗座堂礼拜堂内睡满了伤兵(教堂在基督徒眼中是礼拜的场所,圣公会尤如此,从不轻易挪作它用);座堂会客室作药房;革命军士兵正在把衣服晒在圣保罗座堂的院子里;受伤的革命军士兵在等待就诊。他的夫人就是这个医院最出色的医护人员。她还经常佩戴着红十字会的臂章,往来于火线,巡逻于街巷。她细心、热情,加上她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态度和颜悦色,使她受到革命战士的尊敬。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后,湖北都督和副总统黎元洪曾颁发给顾美玉一枚奖章,嘉奖她在亥辛革命中作出的贡献。

蒋介石叛变革命与对苏区进行围剿,吴德施在美国教会刊物《传教精神》1933年2月号发表文章,比较客观地介绍中国的政局。文章实事求是地报道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红军政府廉洁奉公为人民的情况。从而,增进了美国人民与受欺骗时美国信徒对中国共产党与红军本质的了解。

抗日战争开始,吴德施的家庭成为新闻记者、外交人员、学生和社会工作者活动的场所;朱德彭德怀都曾去过吴德施的家;周恩来邓颖超更是经常在吴德施家往来,被吴德施的子女称为“家庭朋友”、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施梅特莱在他的家里住了四个月之久,并且在院子里共同摄影留念。白求恩大夫北上为前线医院服务之前,曾在吴德施家中住过十天。

在这段时间里,吴德施的女儿法兰西斯·岁茨等,四位吴德施属主教的下属,美籍圣公会传教士,随同当时八路驻汉办事处联络科长邱南章,去山西解放区访问,在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与彭德怀左权将军的接见,、并摄影留念。

吴德施在抗战初期也参加八路军驻汉办事处的许多活动。周思来在吴德施回国之前,亲笔书写两幅题词赠给吴德施。题词为:“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这是吴主教在华四十年的最后宝获”。“嘤嘤其鸣,求其友声——这是我们希望吴主教带回国去的福音!吴主教念存,周恩来。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一日”。此外,周恩来同志还为吴德施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屋顶花园举行告别宴会,宴会后,周恩来、博古与吴德施合影留念,至今这张照片挂在八路军办事处四楼博古的房间里。吴德施的大女儿法兰西斯·罗获也举行了钢琴独奏告别音乐会,周恩来同志也曾参加。四月十九日,是吴德施告老回国离汉临行前夕,汉口的《新华日报》以“吴主教临行赠言,巩固统一阵线”为题发表吴的告别辞。

吴德施在回国后主要从事重整道德运动。重整道德运动的基本论点认为:社会罪恶的根源是人心不良,缺乏道德品质,因此他们认为“个人改造好了,世界才能改好”,这是吴德施在下半生特别是告老后主要信仰。他被称为“重整道德运动的精神领袖”。

吴德施有三男二女,第三个儿子与第二个女儿未曾结婚。第二个儿子曾在武昌同仁医院(市第三医院前身)任院长,1951年才离去(已逝世)。其余均住在美国靠近加拿大麦根尼克岛上,全家人对中国人民都友善。1972年,吴德施的大女儿法兰西斯·罗茨·海顿夫人与她的丈夫,作为周恩来总理邀请的私人客人来到中国,同年10月3日在北京举办了音乐会。这是“文革”以来第一个西方音乐会,海顿夫人是文革以来在中国表演的第一个美国音乐家,在北京演出了她在美国的作品《献给两位钢琴家的庐山组曲》钢琴曲。在周总理接她们会餐以后,海顿夫人拿出了三十四年前周总理与她们在一起的照片。此外,吴德施的大儿子新闻记者约翰·罗茨,曾两次来华访问,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第一次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不久,周总理与他谈了三个钟头;第二次访问是1974年10月间,周总理在医院里接见了他与另一位美国女记者麦司非特夫人,谈了一个多钟头。他们是最后会见周总理的美国客人。临别对,周总理说:“我们两个国家的门决不要再关起来”。约翰·罗茨回国以后,写成《周恩来传》于1978年出版,扉页上题词:“献给我的父亲吴德施”。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
贝尼托·墨索里尼 (18831945) 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 欧洲意大利
·莫德尔 (18911945)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 欧洲德国
里希特霍芬 (18951945) 纳粹德国将军和空军元帅 欧洲德国

下一名人:桂质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