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欧洲 > 英国人物

克莱芙


[公元1725年-1774年]

陆军少将罗伯特·克莱芙,第一代克莱芙男爵,KB,FRS(Robert Clive, 1st Baron Clive,1725年9月29日-1774年11月22日),一译罗伯特·克莱武,又称印度的克莱芙(Clive of India),英国军人、政治家,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建立起军事、政治霸权。他与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一样,都是英属印度殖民地建立过程中的早期关键人物。克莱芙还是托利-会议员。

克莱芙在1725年9月25日出生在什罗普郡马凯德雷顿(Market Drayton)附近的家族庄园。他的父亲是理查德·克莱芙(Richard Clive),母亲是瑞贝卡·加斯克尔·克莱芙(Rebecca Gaskell Clive)。克莱芙的家族自亨利七世时期开始,就拥有这个庄园。族人很早就活跃在政坛:有的在亨利八世时期担任爱尔兰财政大臣,有的在英国内战时期担任国会议员。因为家族庄园盈利微薄,所以克莱芙的父亲要当律师,提高收入。同时,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国会议员,代表蒙哥马利郡选区。克莱芙有七个姊妹,五个兄弟。

克莱芙的父亲以脾气暴躁着称,而克莱芙则明显地继承了这一特质。因为某些未为记载的原因,当克莱芙还是婴孩的时候,他就被送往住在西敏的姨妈家中寄养。姨丈丹尼尔·贝利(Daniel Bayley)向他的父母说,他“打架成瘾”。克莱芙在校内经常惹麻烦。当他大一些的时候,他就与一群青年一起,威胁马凯德雷顿的商家,要求他们交出保护费,否则店面不保。克莱芙在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无畏。他惊人地爬上马凯德雷顿的圣玛丽教区教堂(St. Mary's Parish Church),并伏在教堂的雨漏上。

罗伯特曾先后被三间学校开除,而其中两间分别为马凯德雷顿文法学校与泰勒商校。因为缺乏教育,他后来努力进修。最后,他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文风,而他在下议院的演说被威廉·皮特(William Pitt)赞誉为他所听过的演讲中,最具说服力的。

在18岁时,克莱芙被送往印度,在东印度公司处任职事务官(Factor)或文员(Writer)。他搭乘的船只在巴西海岸搁浅,花了九个月维修。这给了他学葡萄牙文的时间,这种语言在印度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当时,公司在圣乔治堡(Fort St. George)有一个小型殖民地,这个殖民地近着马德斯柏林村(Madraspatnam)(这条村庄现在已经发展成大都市金奈)。

到了18世纪中叶,莫卧儿帝国已经0为许多国家。皇帝奥朗则布驾崩后,皇权逐渐落入各省总督(或称为地方官,Soobedars)手中。在这些国家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分别为孟加拉国与阿瓦德国(Awadh)。阿瓦德国一直受到信仰印度教的马拉地与尼泊尔威胁。另一个穆斯林国家,海得拉巴国,是马拉地的附庸国,亦同样遭到信奉印度教的国家,普莱加国(Polygar)的威胁。孟加拉国既是南亚最富裕的国家,又是唯一真正独立自主的穆斯林势力,它有能力抵抗英国的入侵。然而,孟加拉国处于危险之中,因为他被充满敌意的、信奉印度教的国家包围,又被官僚系统、储蓄系统削弱。

在印度大陆上的欧洲势力之间的关系,受到欧洲本土的一系列战争与条约影响。自17世纪晚期以来,欧洲人就在当地建立起武装力量,以保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并影响当地政府,为自己取得政治利益。军事力量迅速变得与商业触觉一样重要,军队在占领土地、征收地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在1746年9月4日,马德拉斯受到拉布尔多内所带领的法军围攻,是为马德拉斯战役(Battle of Madras)。在数日轰炸后,英军守城部队投降,法军入城。英方意图通过谈判取回马德拉斯,但遭到杜柏林(Dupleix,后任法属印度总督)拒绝。漫长的谈判使克莱芙有机会逃到南面约20英里(32千米)处的圣大卫堡(Fort St. David,今古德洛尔)。这时,克莱芙被委任为少尉。最后,莫卧儿部队赶到解围,结束了这场攻城战。

在这场战役中,少校斯特林格·劳伦斯(Major Stringer Lawrence)注意到克莱芙的勇武。少校在1748年召开的艾克斯-夏佩尔和会(Congress of Aix-la-Chapelle)后被调回返国。几个月后的1749年,他随劳伦斯到坦贾武尔远行,因为当地的拉贾(Rajah)请求他们帮助他夺回皇位。克莱芙带领一小股部队猛攻一道大堤,他的部队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战后,克莱芙回到文职岗位,担任特派员。

然而,他换上了某种精神病,所以被送到孟加拉北部休养。在此期间,英法之间的斗争仍在继续,只是由武装冲突的形式转为政治斗争的形式。两年后,当克莱芙复职时,卡那提克的纳瓦布(Nawab)与海得拉巴的尼扎姆(Nizam)都换成了极端亲法的人,结果,第二次卡那提克战争爆发了。钱打·萨希布(Chanda Sahib)在杜柏林的协助下,推翻了亲英的穆罕默德·阿里·汗·瓦拉杰(Mohammed Ali Khan Walajah),当上了卡那提克的纳瓦布。杜柏林获钱打赏赐一幅年产35万卢比的土地,钱打也提升了他在莫卧儿的地位。

1751年夏,钱打率军离开卡那提克首府阿喀德攻打切西纳普里(Trichinopoly)。克莱芙欲攻打阿喀德(Arcot),为切西纳普里解围。但他的兵力、装备有限:马德拉斯与圣大卫堡只能拨给他200欧洲士兵,300印度士兵与几支小型大炮。而指挥他们的八个军官中,有四个像克莱芙一样,是临时投笔从戎的,在经验方面,有六个军官从未参与过作战。英军在一场闪电风暴后夺取了阿喀德,在夺取了城镇后,英军立刻开始强化城镇中的建筑物,为即将来临的防御战作准备。克莱芙也在当地组织了一支部队。在数日后,钱打派出了一支大军,委任他的儿子拉扎·撒希巴(Raza Sahib)与法国人为指挥官,围攻被克莱芙占领的阿喀德。

2,000马拉地骑兵在麦地那·阿里·汗(Madina Ali Khan)与尤努斯·汗(Yunus Khan)的指挥下,赶到阿喀德支援克莱芙。此乃整场战役的转折点,克莱芙与劳伦斯少校借此-敌军。1754年,英法双方签署卡那提克临时条约,英方代表是托马斯·桑德斯,法方代表是查尔斯·戈达希。双方承认穆罕默德·阿里·汗·瓦拉杰为卡那提克的纳瓦布,并同意两国属地的比例要平衡。1756年,战争再度爆发,在克莱芙离开孟加拉期间,法军在北部取得了胜利,最后却遭穆罕默德·阿里·汗·瓦拉杰击退。1763年,英法双方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确认穆罕默德·阿里·汗·瓦拉杰的治权。条约的结果是增强了英国的影响力,1765年,皇帝德里下达一个行政命令,承认英国在南印度的属地。

克莱芙在守城期间的出色表现令他享誉欧洲。时任首相威廉·皮特说,没有受过正式军事训练的克莱芙是“天生的将军”,赞同劳伦斯少校慧眼识人。公司董事会投票决定,赠与克莱芙一柄价值700英镑的剑,虽然劳伦斯也得到了类似荣誉,但是,他拒绝收下这柄剑。战后,克莱芙返回阔别10年的英国。

在再次出国前,即1754年-1755年间,克莱芙买下了腐败选区圣米迦勒(St Michael's)的议席。不久后,克莱芙与约翰·斯蒂芬森(John Stephenson)一起被理查德·赫西(Richard Hussey)、西蒙·拉特勒尔(Simon Luttrell)击败,失去议席。

1755年7月,克莱芙回到印度,担任古德洛尔圣大卫堡副总督。在航往印度途中,他遭受了巨额财产损失:领航的东印度商船(Indiaman)多丁顿号(Doddington)在伊丽莎白港附近沉没,船上载有一个藏有33,000英镑金币的箱子。在250年后的1998年,这个钱箱才被非法打捞,并放到市面上出售。2002年,在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后,部分金币终于交还南非政府。

克莱芙获英国陆军任命为中校后,参与了一场攻打Gheriah堡的战役。Gheriah堡守军由马拉地海军将领Tuloji Angre指挥。攻打堡垒的英军由海军将领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指挥,有多艘船只、马拉地盟军支援。英军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军医爱德华·艾夫斯(Edward Ives)注意到,在英军取胜后,克莱芙拒绝瓜分战利品。

重夺卡那提克(1756-1757)克莱芙到任时,得到两个坏消息。1756年,Siraj Ud Daulah继承祖父Alivardi Khan职位为孟加拉纳瓦布。同年6月,克莱芙得知新任纳瓦布袭击在Cossimbazar的英国人,更在同月20日夺下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因此损失2,000,000英镑。被俘的英国人都被关押在一个牢房里,而这个牢房就是臭名昭着的加尔各答黑洞。在146个犯人中,有123个犯人因为窒息、中暑而死亡。而纳瓦布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这件事。

1756年圣诞,在尝试联络纳瓦布失败后,海军中将查尔斯·沃森(Charles Watson)与克莱芙决定率军攻打加尔各答,用武力除去纳瓦布。两人的第一个目标是Baj-Baj堡垒,克莱芙率军在陆地上攻城,而沃森的舰队则在海上炮轰该城。堡垒很快英军被攻占,代价很小。未几,在1757年1月2日,加尔各答也回到英国人手中。

在大约一个月后的2月3日,克莱芙遇到了由纳瓦布亲自率领的军队。大军越过克莱芙的阵地,在加尔各答东部占据了一个位置。艾尔·库特爵士(Sir Eyre Coote)估计,纳瓦布的军队有40,000骑兵,60,000步兵与30门大炮。就算这个数据有所夸大,纳瓦布的军队的实力,估计还是比英军强。英军只有540步兵,600皇家海军水手,800印度兵,14门战地炮,连一个骑兵都没有。1757年2月5日清晨,英军首先发难,袭击敌军营地。这场战斗有一个外号,叫“Calcutta Gauntlet”,克莱芙冒着炮火,带兵穿过纳瓦布的营地。到了中午,克莱芙已经突围而出,安全抵达威廉堡。英军遭受了一成伤亡。克莱芙汇报,有57人阵亡,137人受伤。在技术上说,这并不是一次军事意义上的胜利,但是,英军的举动还是震惊了纳瓦布。2月9日,纳瓦布交出加尔各答控制权,承诺赔偿公司的损失,恢复公司的特权。

与西拉杰·乌德·达乌拉开战英法两国再次开战,是为七年战争。克莱芙派出舰队沿河而上,攻打金德讷格尔,而他本人率领陆军在陆上配合海军舰队。在奖金的鼓励下,英军士气高昂。纳瓦布寻求法军帮助未遂,在朝廷里,已有一群官员密谋合力推翻他。这群官员,以纳瓦布的主帅贾法·阿里·可汗(又名米尔·贾法)为首。克莱芙与海军上将华生、总督德雷克(Governor Drake)、公司代表瓦特(Watts)等人秘密会见了贾法,双方达成了绅士协定(Gentlemen's agreement)。克莱芙将会扶持贾法为孟加拉、比哈尔与奥里萨副王,代价是赔偿公司在加尔各答的损失,支付军费(一百万英镑),还要向加尔各塔的英国居民(五十万英镑)、原住民(二十万英镑)与亚美尼亚商人(七万英镑)赔款。

克莱芙请了孟加拉商人Umichand,方便联络贾法。Umichand后来却要求提高自己的酬金到三十万英镑,否则就把这个阴谋泄露出去。沃森拒绝接受这个条件。克莱芙使出了一个手段应对他的威胁。英方写出两份协定,一份是真的,一份是假的。真的写在白纸上,假的写在红纸上。假的那份协定,提高了Umichand酬金,以满足他的要求。大部分军官都签署了两份协定,只有沃森不肯签署假的那份协定,其他人只好冒充他,替他签名。米尔·贾法在6月4日签署了协定。

克莱芙用了1757年整个夏季来和孟加拉纳瓦布谈判。6月中旬,克莱芙令军向金德讷格尔进发,乘艇的英军与印度军则在胡格利河的右岸伴随。在雨季期间,泛滥的恒河的河水灰经过三条在北部的溪流,进入胡格利河。这几条溪流,在夏季几乎要干涸。在西面的Bhagirathi河左岸,金德讷格尔以北100英里(160千米)处,坐落着Murshidabad,莫卧儿孟加拉副王德首都。在普拉西以南几公里处,有一片茂密的芒果树林。1757年6月21日,克莱芙冒着一场由季风引发的大雨,登陆普拉西对岸。英军共有1,100名欧洲士兵,2,100名印度士兵,9门大炮。纳瓦布的军队拥有18,000名骑兵,50,000名步兵,53门大炮,50名法国炮手。克莱芙罕有地犹豫了,叫来16个军官作出决策,正如他所说:“是立即发起攻击好,还是等到(印度)盟军支援,再发起攻击好?”克莱芙本人和另外8名军官支持暂缓攻击。少校爱·库特(Major Eyre Coote)和另外七名军官表态支持立即攻击。克莱芙收到了一封贾法写的信,改变了主意。历史学家麦考利说,克莱芙在树荫下沉思了一个小时。诗人阿尔弗·莱尔爵士(Sir Alfred Lyall)把克莱芙的想法写成了诗句:“However, that may be, he did well as a soldier to trust to the dash and even rashness that had gained Arcot and triumphed at Calcutta since retreat, or even delay, might have resulted in defeat.”大雨过后,克莱芙带着3,200名士兵,9门大炮渡河,占据了一片树林。他把指挥部设在一座猎人小屋里。6月23日,两军之间爆发了战斗,持续了一天,但是,没有多少真正的战斗。纳瓦布的大炮无法使用,因为 都被雨水打湿了。在炮兵的配合下,英军第39步兵团向敌军发起进攻,造成对方损失500名士兵。克莱芙在战前已经和孟加拉贵族,如米尔·贾法等人达成协议。克莱芙召回了手下少校帕特里克(Major Kilpatrick),叫他不要攻击贾法的部队,因为他相信贾法会履行他的诺言,而且他的部队人数很少,力量不足。果然,贾法带领大队人马离开战场,确保英军得胜。英军的欧洲士兵的损失很少,而印度士兵也只有22人阵亡,50人受伤。克莱芙也因为这场胜仗而名噪一时,但这场胜仗实际上是通过私下唆使赢得的,而不是通过天才的战术赢得的。这场战役建立了英国人在孟加拉的军事霸权,却未能完全确立公司在印度北部的控制权。在7年后的布克萨尔战役中,公司才确立了自己在印度北部的地位。

西拉杰·乌德·达乌拉带上财宝乘着骆驼逃离了战场。不久后,他就被贾法的士兵生擒,随即遭到处决。克莱芙开入Murshidabad,扶持米尔·贾法为纳瓦布,以作为他先前背叛主子,投向英军的回报。英军得到了价值一百五十万英镑的黄金、银碟、珠宝等贵重物品作为赔偿。克莱芙本人分得160,000英镑,公司的士兵分得500,000英镑,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每人分得24,000英镑,按照协定,平民也得到了赔偿。这种行为,公司是接受的,助长了公司的-风气。克莱芙在最后一次印度旅程中,试图改革公司制度,遏止这股风气。公司每年的收益增加了100,000英镑。

克莱芙一边处理内务,一边指挥部队,对抗法军。他派少校库特到贝拿勒斯,派上校弗德(Colonel Forde)到维沙卡帕特南与马德拉斯北部。弗德打了一场胜仗,是为康多尔战役(Battle of Condore)。

克莱芙首次会见莫卧儿皇帝,大有裨益。在父皇被叛变的维齐尔Imad-ul-Mulk和他的马拉地同党Sadashivrao Bhau杀害后,皇子Ali Gauhar逃出了德里。皇子Ali Gauhar受到了阿瓦德纳瓦布Shuja-ud-Daula的保护与款待。1760年,在取得比哈尔、奥里萨等地的控制权后,皇子Ali Gauhar意欲铲除米尔·贾法,从东印度公司的手中夺回富饶的苏巴东部。莫卧儿大军由皇子Ali Gauhar率领,Muhammad Quli Khan、Hidayat Ali、Mir Afzal、Kadim Husein与Ghulam Husain Tabatabai等人同行,Shuja-ud-Daula与Najib-ud-Daula都派来士兵支援。让·劳(Jean Law)也带着200名法国士兵前来增援。皇子Ali Gauhar一路进攻到巴特那,并成功夺取该城,还想杀掉一直与莫卧儿作对的Ramnarian。米尔·贾法担心自身政权不保,派出儿子Miran收复巴特那,解救Ramnarian。米尔·贾法也寻求克莱芙救援。克莱芙派出少校约翰·卡约(Major John Caillaud)阻挡莫卧儿大军。结果,英军在1761年的四场大型战役里,击败了莫卧儿大军。

克莱芙也采取了行动应对荷军进犯,在信中写到:“亲爱的弗德,马上作战;我明天再发高层的命令给你。”同时,克莱芙以欧洲军队为蓝本,着手改革印度士兵的组织与训练,又征募不少莫卧儿北部的居民。他还强化了加尔各答的防御工事。1760年,在多年辛劳后,克莱芙的健康转差,返国休养。“这像是”时人写到,“孟加拉政府的灵魂离开了。”公司董事会决定,正式任命他为有名有实的孟加拉总督。克莱芙看到了这个省份的重要性,当地有着肥沃的三角洲,波涛汹涌的河流,稠密的人口。克莱芙安排了下属的岗位。沃伦·黑斯廷斯被派到贾法处担任顾问。

普拉西战役造成的长期影响是:加重了孟加拉的负担。公司极力榨取农民的资金,以作军费之用,公司-成风。贾法唯有0国民以补偿国库的损失,因为公司要求他赔款三百万英镑。

1760年,克莱芙返国,当时他至少拥有三十万英镑资产,每年免役税(Quie-rent)收入达到二万七千英镑。他拿这笔钱去补贴家人和恩人少校劳伦斯。在这几年里,克莱芙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世历史学家麦考利在他“浮夸”的文章中写到:“[和拿破仑相比,克莱芙]给成千上万印度人带来了和平、安全、繁荣与自由,而拿破仑则受个人野心驱使,四处征战,他所建立的-统治也随着他的退位倒下。”麦考利的说话在今天看来,充满争议,不少人认为,克莱芙受个人野心驱使,定下了孟加拉管理体系的基调。普拉西战役的即时影响是:公司要求地税包收人(Zamindar)上缴的税金增加20%,造成农村人口生活艰难,在1770年出现了大饥荒。

在再次出国前,克莱芙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得到一个政治职位。人们对他很恭敬,但他没有多少朋友。他获册封为克莱尔郡普拉西的克莱芙男爵。克莱芙买下了几个庄园,又回到了下院,代表什鲁斯伯里(Shrewsbury)。1760年,克莱芙获得了牛津大学民事法博士荣誉学位。1764年,他获得了巴斯勋章。

克莱芙还想改革公司制度,却与董事会主席沙利文(Sullivan)陷入了一场纠纷。他最终获败。来自孟加拉的消息使他反败为胜:受尽榨压的米尔·贾法终于反抗英国人,而英国人镇压了他,扶持他的养子Mir Kasim Ali Khan登上皇位。不久后,贾法的养子就下了台,还叫瑞士商人Walter Reinhardt Sombre-150名驻守在巴特那的英军士兵,而他本人则在兄弟的保护下逃走了。整间东印度公司,由上至下,由文官到武官,都陷入了-,士气低落,又垄断了内陆乃至对外贸易,而印度人则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之中。董事会请克莱芙赶快回到印度处理这些问题。

1765年5月3日,克莱芙在加尔各答登陆,得知米尔·贾法已死,给他留下了70,000英镑。皇位由他的儿子Kasim Ali继承,公司拨出100,000英镑,赠与新纳瓦布,官员因此而士气低落。Kasim Ali说服了阿瓦德副王与莫卧儿皇帝,入侵比哈尔。此时,孟加拉又爆发了兵变,但很快遭到镇压。少校门罗(Major Munro)在布克萨尔战役击散了莫卧儿大军。战后,莫卧儿皇帝退出了原先所在的联盟,而阿瓦德副王也自行下台。 他得到了重返印度斯坦的机会。克莱芙确保了现时被称为“北方邦”的地区的安全,减少了后人的麻烦。他意欲开发孟加拉的资源,使之成为英属印度的坚定后盾。所以,他把所有夺得的土地交还阿瓦德副王,以保安拉阿巴德与科拉(Kora)两省的安全。后来,他又把这两个省份交给衰弱的莫卧儿皇帝。

在交还阿瓦德的土地时,克莱芙从莫卧儿皇帝手上得到了英属印度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正式把孟加拉交给克莱芙,正如记录所言:“1765年,沙阿兰二世发表了一项行政命令,把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三地的行政管理权(Diwani)交给公司。”1765年8月12日,在贝拿勒斯的一个帐篷下,沙阿兰二世正式把三地的行政管理权交给克莱芙。时人概叹:“过程比卖驴子还快。”公司因此成为3,000万人民的真正统治者,每年税收收入达400万英镑。

在建立了英属印度帝国后,克莱芙意欲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系统。公务员薪酬得到提高,收礼受到禁止,克莱芙要求官员停止干预内陆贸易。这些举动都对防止-无补于事,公司内部仍然-成风,直到沃伦·黑斯廷斯时期才告终。相比之下,克莱芙的军事改革更为有效。他平息了一场英军军官带头的-,-的起因是军官不满克莱芙禁止收礼。当时正好有两队马拉地军队开往孟加拉。克莱芙重新组织了军队,得到了军队中的印度军官尊敬。克莱芙把全军分为三个旅,每支部队里包含的兵种都十分齐全,能独立对抗一支印度军队。军中炮兵虽然不足,但克莱芙仍未安排印度士兵接受炮兵训练。

1767年2月,克莱芙离开印度,再也没有重返这个国家。1768年,他在法国南部朗格多克-鲁西永地区埃罗省住了一段时间。克莱芙向当地糕点师傅介绍了一种印度糕点,经改良后被称为Le petit p?té de Pézenas,已经成为当地特产之一。

同年,克莱芙成为皇家学会院士。

1769年,他买下了一个近伊舍(Esher)的带花园村屋,并委托兰斯洛特·布朗(Capability Brown)重新设计。

1772年,国会开展了一场对东印度公司的调查。克莱芙的政敌借此机会攻击他。在被问到为何在印度收受的大量资金时,他指出这是符合公司规定的,并辩护称:“我为我的克制感到惊讶”,认为自己还能得益更多。调查结果是东印度公司需要改革,但谴责克莱芙的动议未获通过。同年,克莱芙获颁巴斯勋章(Order of Bath),还被任命为什罗普郡郡尉(Lord Lieutenant of Shropshire)。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克莱芙再次参与关于公司改革的讨论。克莱芙的大敌,上将约翰·伯戈因(General John Burgoyne)在1773年称克莱芙有作出过-的行为。克莱芙再次为自己辩护,还说“拿去我的财产吧,但要保存我的名声。”此后的投票洗清了克莱芙,赞扬他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未几,国会开始讨论1773年监管法令(Regulating Act of 1773),法令通过后,政府大幅改革了东印度公司。

1774年11月22日,克莱芙在伦敦伯克利广场(Berkeley Square)的家中 。政府并未对此进行死因研讯,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一说他捅死了自己,一说他用铅笔刀割开了自己的喉咙,一说他吸食过量鸦片,还有报纸称他死于中风。二十世纪的传记作家,约翰·沃特尼(John Watney)则认为:“他并非死于 ……他死于吸毒过量造成的心脏病。”虽然克莱芙的死,与他过往的精神病史与鸦片成瘾有很大联系,但造成他的死的短期原因是疾病(胆石症)造成的痛苦。他吸食鸦片就是为了减轻胆石症带来的痛苦。克莱芙 时,才刚刚拒绝了担任北美英军司令的职务。他被葬于Moreton Say圣玛加利大教区教堂(St. Margaret's Parish Church)。

克莱芙获封为爱尔兰贵族“克莱尔普拉西的克莱芙男爵”。他在利默里克郡与克莱尔郡都有地产。他把他近利默里克的土地的名字改为“普拉西”。爱尔兰自由邦建立后,这些土地收为国有。20世纪70年代,政府在普拉西建立了一所技术学院。



  同年(公元1725年)出生的名人:
王杰 (17251805) 清朝状元、名臣 陕西省渭南韩城


  同年(公元1774年)去世的名人:
王伦 (?~1774) 清朝中叶农民起义首领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下一名人:哈菲兹·阿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