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闽清县人物

郑性之


[][公元1172年-1255年]

郑性

(1172~1255)

初名自诚,号毅斋,本县人。家世清寒,少勤读,曾为朱熹学生。嘉定元年(1208)状元及第,官授承事郎,历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嘉定六年三月,奉命往京廷对,向皇帝建议以“圣学”教太子为先,次论立国的根本在于人才,人才所以立国在于气节,三论钱法、边防、军政等,受到宁宗的重视,升秘书省正字。嘉定八年,又升秘书郎。上奏说:“边境太守不可经常更动,否则他们知道不久必将被调,一定不安心工作,把责任推给后任者,如果选用太守得人,久安其位,必有成效。”性之此奏乃针对当时经常更换边防太守的流弊。次年,兼尚书右郎官,外差知袁州。嘉定十二年,又内召,任侍左郎官。性之建议说:“0用法宽厚,但处理-极严,近来-大盛,贿赂公开,应从严惩治。”嘉定十三年,兼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又转将作监。嘉定十六年,任右文殿修撰,知赣州。时有军士谋反,而提刑官放任不捕,性之设计捕获,遂平定乱事,被任为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

宝庆三年(1227),性之升任宝章阁待制、江西安抚使,他托病不受,乃提举玉隆万寿宫闲职。绍定六年(1233),为敷文阁待制,起知建宁府。

端平元年(1234),拜吏部待郎,参预人事考核。时宋军与蒙古兵夹攻金国,灭金。性之上奏:“恢复中原之机不可失,但不可急躁冒进。”这个建议得到理宗的赞同,升性之为左谏议大夫,兼侍读。性之又上奏说:“欲恢复中原,当先减轻江淮人民的负担,宜令边将稍宽法令,为国家培养元气。”

端平三年,性之任参知政事(副相)。后淮东总兵吴渊入朝,为御史唐璘所劾,理宗欲留吴渊,性之密言不可,唐璘反疑性之袒护吴渊,疏劾性之庸懦有私意。疏上,舆论大哗,性之也不争辩。以后唐璘也自知错误,叹息说:“郑公雅量,吾未尝不自愧轻发也。”

嘉熙元年(1237),性之改任资政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辞不受,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加观文殿学士致仕。

晚年定居福州十余年,府中清风堂有理宗御书“拱极楼”三字。宝祐三年(1255)卒,年八十四岁,赠少傅,谥文定。有《端平奏仪》、《宋编年备要》传世。

性之为相,不树党派,为政能持大体,关心百姓生活,为民去害兴利。李宗勉每见性之论事,就说:“平生但以公为宽和长厚大。”与人交往始终无间,莆田陈均客居性之门下三十年,著书多资其力。
  郑性之相关



  同年(公元11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255年)去世的名人:
孛儿只斤·拔都 (12081255) 蒙古以及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内蒙古自治区

下一名人:许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