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 > 达州市 > 达川区人物

李一才


[公元1909年-1948年]

李一才,原姓勾,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达县。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贫穷潦倒的舅父家中,7岁时便开始给地主放牛放猪。艰难的生活培养了他倔强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24年,达县一带的贫苦农民因不堪地主的沉重剥削和压迫,联合起来举行-,当时李一才只有15岁,却毫不畏惧地参加了这场斗争。不久-失败,他和十余名参加-的农民被地主民团捉住,关押在一座临时修筑的监狱中。敌人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但他们紧咬双唇一声不吭,在一个气色阴沉的夜晚,李一才和十几名农民被绳索捆着押往城外的田野中,刽子手举起屠刀,一颗颗头颅被砍落在早已挖好的土坑里。最后只剩下李一才和另一个年龄较小的农民,他闭起双眼,只等最后时刻的来临,这时却传来两声“嘿、嘿”的奸笑,一个嗓音沙哑的人把手一挥,说:“把这两个小东西给我带回去。”后来李一才得知,这是敌人叫他们陪杀场。不久,他因年龄太小而被释放出狱。1932年,李一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前后他曾多次被捕入狱,酷刑不断,身体备受折磨,但始终未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1933年他参加红四方面军,在第三十三军某部任营政委,后任第三十军卫生科政治教导员。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边区根据地向川康两省边境地区转移,第二年10月在甘孜一带同红二方面军会合,到达甘肃后,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两万余人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向新疆进发。12月,在甘肃省永昌城与敌展开激战,红军损失惨重,李一才也被敌人俘虏。当时战斗还在进行中,敌人匆忙地刨了一个坑,把李一才推进去活埋,战斗结束后,李一才从松浅的土坑中挣扎着爬了出来,在地下滚着行走了一里多路,被一个拾粪的农民发现后解开绳索。后来,他打听到党中央和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便把长长的头发梳成髻,装扮成农民妇女,一路要着饭向东方走,终于在1937年春找到了红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一才随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挺进敌后,转战太行,任涉县抗日游击大队长。在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右臂和锁骨被打断,被送进第一二九师卫生部医院,因伤势很重,加上当时医院的医疗条件甚差,他的病情一天天恶化,竟至终日昏迷不醒,水米不进,医院为他准备好了衣服和棺木、部队领导也纷纷前来向他告别,但在一位老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出院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已经残疾,就把他留在卫生部工作,任第三卫生所教导员,后来三所扩大为医院,他任政治委员,活动地点在太行五分区一带。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极其艰苦的阶段,日军纠集重兵,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两次“驻晋日军总进攻”,左权等许多领导同志壮烈牺牲。在这一时期,李一才常在手中提着六轮手枪,带领轻伤员上山打游击,掩护医院安全转移。

1946年,李一才被调到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卫生部任政治委员,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的旧病复发,回到太行休养,病势稍愈后,领导上建议他在留守处工作,他执意不肯,坚持要上前线去,但不久病情急剧恶化,于1948年10月30日在长治市病逝。

1950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暨安葬左权将军诸烈士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隆重举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代表谢觉哉、-总政治部代表魏传统河北省人民政府代表杨秀峰等领导同志会见了出席大会的烈士家属,当他们依次向李一才烈士的妻子郭敬敏亲切握手时,热情称赞李一才烈士是一位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希望她化悲痛为力量,写好烈士的事迹,藉以教育更多的后来者。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雷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