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博雅人物

元云飞


元云飞,1962年出生,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肿瘤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癌症》杂志编委, 肝胆科副主任.

1983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83.9年至1986.8年在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工作。1986年9月回母校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外科学家王吉甫教授。1989年8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起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科工作,1998年6月肝胆科成立后一直在肝胆科工作,其中1998.8-2001.8在美国进修学习。199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主要从事肝移植、肝胆胰肿瘤的外科治疗和肝癌的介入治疗。熟练掌握各种复杂的肝切除术(如肝尾状叶切除术、半肝切除术,中肝叶切除术,肝癌二步切除术等)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在国内较早开展肝储备功能的研究,率先应用吲哚靛青绿15分钟储留率(ICGR15)单一指标术前评估肝癌病人肝储备功能,明显降低了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中华肿瘤杂志17:377]。1997年首次提出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若肝储备功能良好,肝肿瘤单个结节、边界清楚,应使用较大剂量(>20ml)lipiodol栓塞,让lipiodol尽量填满肿瘤,达到肿瘤最大限度坏死,而不出现肝功能衰竭[癌症16:358和癌症16(增刊):39]。我们的研究表明,ICGR15评估肝癌病人肝储备功能具有简便、实用、较准确等特点,而Pugh 评分Child分级难于反映肝癌患者治疗前的肝储备功能。

2003年9月开展肝移植治疗肝癌,至2007年2月已主刀完成39例,手术成功率95%。为局部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肝移植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肝外科的手术水平。肝切除术已无手术0。同时,还致力于肝癌的临床研究,包括肝癌区域淋巴结清扫;肝大部切除

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探讨影响肝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肝癌分期的评估等。

受国家卫生部推荐,于1998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1998.9~2000.7在美国Baylor医学院进修,2000.8~2001.8在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进修。学习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基因治疗与肝胆肿瘤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等。主要研究肿瘤相关基因Caveolin和SYK的过甲基化(Hypermethylation),以及寻找与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首次发现SYK基因的不表达是由其启动子过甲基化引起;SYK重新表达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明显下降。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癌症领域权威杂志Cancer Research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01年8月回国后,继续进行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得了多项科研基金,总经费100万元。探讨SYK基因在肝癌中不表达的机制及与肝癌预后的关系等,部分实验结果已总结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努力培养研究生,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2名为科研型。3名已毕业,4名在读。



  同年(公元1962年)出生的名人:

下一名人:陈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