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清丰县人物

李建勋


[公元1884年-1976年]

李建勋(1884年~1976年) 字湘宸,清丰县城关镇东关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博士。8岁入私塾,14岁考中秀才。随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大名中学,1905年被选送至直隶高等学堂,后又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师范班。

1908年,李建勋被派往日本广岛高师留学。留日期间,不仅刻苦攻读,成绩优异,而且注重锻炼身体,用自己的行动洗刷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头上所谓"东亚病夫"的耻辱。在一次相扑活动中,李建勋一人曾连胜七八个日本对手。李建勋从学生时代起就忧国忧民,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曾写诗明志:"乌云弥漫神州天,东亚睡狮岂永眠。但愿同胞登福地,莫让他人着先鞭。"辛亥革命爆发后,李建勋中断学业,毅然返回祖国,四处奔走,宣传革命,屡遭清政府通缉。民国成立后,李建勋重返东洋,继续完成学业。1915年回国,任直隶省公署教育科视学,以事业为重,不畏-,不徇私情,同反对新学的封建遗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曾先后撤换了一批不称职的校长和教员。

1917年,李建勋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攻教育行政、教育统计和学务调查,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育系教授、教育研究科主任。1921年升任校长,代表学校提出改校名为北平师范大学的议案,并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行政会议上据理力争。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通过了他的提案,为改革该校学制,确立高师教育在社会上应有的地位做出了贡献。是年,李建勋以中华民国代表身份去美国金山参加世界教育会议,遂再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进修,获教育博士学位。时值国内军阀混战,学费来源濒于断绝,李建勋勤重俭学,节衣缩食,从不受"嗟来之食"。外国朋友赞誉他说:"李建勋是中国的硬汉子,可敬!"1926年,李建勋返回祖国,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29年,任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系主任、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满腔热忱。凡认识他的人,莫不景仰其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

七七事变后,李建勋拒绝国民党政府当局的约请,毅然加入抗日救亡行列,先后在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院校任教授、研究所主任等职。主张抗日,反对投降,为支持进步学生的救亡活动,曾多次同国民党特务作坚决斗争。抗战胜利后,李建勋由于屡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排挤、打击,不得不辞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奔波于北京、兰州、四川等地高校,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建勋先后任平原省师范学院教授、平原省文化委员会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天津师范学院副院长等职,表示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造世界观,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遗憾的是,1957年由于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李建勋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是依然努力学习政治,潜心研究学问,为编写《中国教育发展史》而长期呕心沥血。1960年,李建勋被摘掉了" 分子"帽子,被委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职务,在"文革"中又横遭破孩。因忧愤成疾,李建勋于1976年离开人世。1979年,李建勋被平反恢复名誉,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李建勋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有多方面建树。其主要著作有《美国民治下的省教育的研究》(英文版,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天津市小学教育的研究》(与周学章合著,1934年由北京文化学社出版)、《战时与战后教育》(与许春生合著,1942年由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研究所出版)、《师范学校教育行政教材教法研究》(与韩遂愚合著,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研究所出版)、《师范学校教育行政课本》(与常道且、韩遂愚合著,中华书局出版)等。


  李建勋相关
  相关院校: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88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
张西三 (1906197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

下一名人:谢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