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湖州 > 德清人物

赵萝蕤


[公元1912年-1998年]

   赵萝蕤(1912.5.9-1998.1.1)
   浙江德清人,英语语言文学家、翻译家。
   1912年生于浙江德清新市镇,父亲赵紫宸是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因父亲任东吴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十四岁前主要在苏州度过。1919年入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同年开始学习英语和钢琴,同时父亲为她在家里讲授《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等传统文学经典。在校期间语文成绩突出,著名作家苏雪林曾任她的语文老师,对她的作文赞赏有加。1926年,赵紫宸改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随全家北上,当年考入燕京大学附属中学。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1929年,在美国老师包贵思女士劝说下转系学习英国文学。1932年毕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受到吴宓、叶公超、温德等名师的教诲,1935年,应著名诗人戴望舒之约翻译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受到好评。同年以论文《论新诗》毕业,任教于燕京大学西语系。1936年,与著名新月派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结婚。抗战爆发后,与陈梦家辗转至昆明。1939年至1944年,任教于云南大学和云大附中。1944年,费正清为陈梦家联系到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古文字学,随陈梦家赴美,在名师云集的芝加哥大学英语系学习,1946年获硕士学位,1948年,以《〈鸽翼〉源流考》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1949年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50-1952年,任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改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83年,任北京大学新成立的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英国文学学会顾问、美国惠特曼出生地协会会员、中国艾略特—庞德研究会顾问和燕京学院英语系名誉主任等。曾荣获“中美文化交流奖”、“彩虹翻译奖”、芝加哥大学建校百年“专业成就奖”等。1998年1月1日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赵萝蕤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的翻译、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艾略特诗歌、惠特曼诗歌、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翻译、研究,以及十九世纪、二十世纪英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卓有成绩。1935年,率先将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译成中文,受到好评,并受宗白华先生之约,写了一篇题为《艾略特与〈荒原〉》的文章,开启了国内评论艾略特诗歌的先河,并对当时的新诗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文革后阅读了近十余年来美国新出版的有关惠特曼的著作,又借赴美探亲的机会到国会图书馆查阅惠特曼的手稿,以惊人的毅力历时12年完成了带有大量注释的《草叶集》全译本,引起学术界的轰动。
   其他著译:《欧洲文学史》(与-翰、吴达元合编)、惠特曼:《我自己的歌》、亨利·詹姆斯:《黛茜·密勒》和《丛林猛兽》、朗弗罗:《哈依瓦撒之歌》、《惠特曼诗选》等;主要论文:《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狄更斯》、《谈谈〈简爱〉和它的作者》、《形式与内容的血缘关系——〈呼啸山庄〉的艺术构思》、《〈阿斯彭文稿〉的中心内容》等。另有《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赵萝蕤集》、《我的读书生涯》等。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何其芳 (19121977)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重庆市万州区


  同年(公元199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赵麦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