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亚洲 > 印度人物

摩诃毗罗


[耆那教真正的创建者]

摩诃毗罗(Mahavira,540-468B.C.),原名筏陀摩那(Vardhamana),印度耆那教第24代祖师,他被尊为耆那教真正的创建者。其弟子们尊称他为摩诃毗罗(梵文 Mahāvīra),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

摩诃毗罗于公元前599年延生在古印度距吠舍离(Vesali)45公里的贡得村,其父母属刹帝利种姓,父亲是贝拿勒斯一个小王国的君主。他家庭富裕,生活奢华。摩诃毗罗婚后生有一女,但他并不感到幸福,他父亲死后,当他大约30岁时便立志出家苦行,寻找解脱不幸的宗教途径。第一年他先后游历了许多地方,如库马罗等地,第二年来到那烂陀,途中艰难跋涉,衣服破烂不堪,从此裸体行乞。在那烂陀他偶然遇见了蒙克利·高夏勒,两人结伴同行。在与高夏勒共同生活的5年中,他们曾多次被当作密探、盗贼而受到诬陷,后因两人意见分歧而分道扬镳,摩诃毗罗独自来到了罗啥。他每年除四个月的雨季时需要居住在一个地方外,其余时间都是到各地漫游。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他苦行-,长达12年之久。当他苦修到13个年头时,终于在吠耶婆达东北建皮耶村的一棵沙罗树下觉悟成道,时年42岁。摩诃毗罗成道后,先后组织教团,宣传教义,进行宗教改革活动,长达30多年,他于公元前527年死于巴瓦,终年72岁。他的主要活动地区是今天印度的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的西北部、北方邦的东部和奥里萨邦等地区。

主张

摩诃毗罗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非由婆罗摩所分出。由于灵魂容易为物欲所束缚,无法满足而感到痛苦。解脱灵魂之苦唯一办法,就是远离物质,才能获得独立自由。因此他主张要过一种极端遁世与苦修的生活。经过一段心灵与道德上的严格训练,才能完全否定物欲的要求,达到灵魂自由的最高境界。他也以一切生物都有灵魂为理由,反对杀生。摩诃毗罗的隐修苦行、不杀生的主张获得不少人的崇信,而被信徒称为“耆那”(Jaina),意为“生命痛苦的征服者”,这个宗教就称为耆那教,其追求个人灵魂的自由,也是人文思想的进一步表现。 耆那教后来在印度没落,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新的城市和贸易中心出现,使耆那教徒迁徙分散;其二因为教徒对教祖的遗训解释不同,0为白衣派与空衣派。白衣派穿象征廉洁的白衣,主张男女平等,宗教仪式限定在耆那教寺庙中举行;空衣派则认为教徒不应蓄私财,因此连衣服也不能有,只能以天为衣,所以又称为“裸体派”。教徒并手持孔雀毛作的扇子来驱赶路上的小虫,以防伤害生灵。他们生活在寺庙或远离世人的住所,靠乞食为生,鄙视妇女,不许妇女参加社会活动;主张宗教活动除在耆那教寺庙举行外,也可以借用印度教寺庙。

  同年(公元前599年)出生的名人:

老莱子 (前599前479) 二十四孝子 湖北省荆门

下一名人: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