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 > 宜兴人物

蒋南翔


[公元1913年-1988年,清华大学校长]

蒋南翔

蒋南翔(1913年9月7日-1988年5月3日),江苏宜兴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

1932年9月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学习,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地下党支部书记,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52年11月至1966年6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期间还任中共北京市高校党委-、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1977年后任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等职。

人物生平

蒋南翔1913年9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他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参加我党领导的“社联”和“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进步思想。

1935年,在著名的“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作为领导者之一的 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成为唤起民众争取民族独立的号角。此后,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南翔一直从事青年工作,站在我国青年运动的前列。

1936年3月,他到上海任市学委江湾区区委书记,直接领导了复旦、同济等大学的支部工作。是年秋,回北平任北方局直接领导的北平市学委书记。抗战爆发后,他任北方局青委委员兼北方局宣传部干事,曾协刘少奇编党内刊物《斗争》。

1938年初,任长江局青委委员、全国 党团书记。在武汉,他筹备和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并参加创立武汉青年救国团。

1939年初,任南方局青委书记,在大后方青年工作中,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政策,保存和发展了青年运动的骨干力量。

1941年2月,奉命撤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中央青委宣传部长,并以《解放日报》社论委员会委员身份,写了不少关于青年工作的文章和调查报告。蒋南翔积极参加了延安的整风运动,对后期出现的抢救运动大胆地提出了批评意见,并向中央写出了《关于抢救运动的意见书》。抗战胜利后,他受党中央派遣,带领青年工作队到东北地区开辟青年工作,先后任辽北分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哈尔滨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市教育局长、东北局青委书记、哈尔滨青干校校长、东北局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为东北根据地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在此期间曾先后到布拉格、华沙参加国际青年会议。

1949年1月到中央青委工作,担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副主任,在全国第一次团代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后任-书记,主持创办了《中国青年报》,为建国初期团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12月,蒋南翔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1955年10月,任-、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委-。

1956年5月,蒋南翔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1959年底后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党委书记,仍兼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努力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联系中国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多种新兴学科;他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他爱护和关怀青年学生,也从政治上和生活上爱护和关心教职工,亲自做一些著名老教授入党的培养和发展工作。蒋南翔在清华大学的探索和呕心沥血的工作,丰富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影响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

对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7年,蒋南翔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兼市科委主任,他倡议建立了南开中学“周恩来纪念馆”,并积极建议尽快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1978年,他作为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全国科学大会秘书长,为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大会的召开,作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受邓小平委托,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调查,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拨乱反正的系统建议,由邓小平亲自批交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1979年重任教育部长后,蒋南翔领导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努力恢复和发展遭到“文革”极度破坏的教育事业。

1982年8月,蒋南翔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根据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指示、遵照中央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他协助王震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校工作。他根据党的十二大对党的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方针,系统地提出了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得到了中央的批准。这不仅对中央党校,也对全国各级地方党校的改革和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使党校事业大大前进了一步。

主要成就

蒋南翔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当时,他是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平市西郊区党委委员。他起草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个宣言以及北平市 的一些重要文件,在当时的-中发生过重要影响,为唤起全国爱国学生奋起抗日救亡作出了很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蒋南翔还主持起草了“高教六十条”等学校规章,得到党中央的肯定,也受到各地高校的欢迎,起到了当时高等教育基本法规的作用。

蒋南翔在清华大学长达13年半,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实行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使学校成为教育与科研两个中心。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率先在清华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一批新技术专业与学科,促进了中国新技术的发展。他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首创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他注重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与因材施教,注意体育锻炼,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的口号,促进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他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提出"要争取团结百分之百的教师"和"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主张,他呕心沥血,为清华培养了一支新老结合、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和"双肩挑"的干部队伍。他提出著名的"三阶段、两点论",继承和发扬了清华大学各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学风。在这一时期,清华大学的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发展和提高。教职工由1200余人增到5300多人;在校本科生超过万人规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获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他的教育思想,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宝库。

他提出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教育;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为整顿恢复教育秩序、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5年他向周恩来总理、陈毅同志和教育部提出要在清华、北大举办原子能科学技术等一批高技术专业,并率团到苏联考察。此后,从1956年到1958年,清华大学陆续创办了一批高技术系科,如原子能、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结合这些系科,一些应用理科专业也重新创办起来。这些专业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1958年党中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清华水利系结合建设密云水库进行毕业设计,蒋南翔及时肯定和总结这个先进典型,并提出了“真刀 ”进行毕业设计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思想。

政治辅导员制度,则是蒋南翔又红又专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实践。1953年,蒋南翔倡导建立的“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在清华园里诞生了。所谓双肩挑,就是一肩挑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这种“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已顺利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项制度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给清华学生、清华大学以及整个国家带来的益处。

吸收老教师入党,也是蒋南翔最先开创的。1955年他亲自介绍刘仙洲教授入党,并为此发表《共产党是先进科学家的光荣归宿》一文,在知识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后,张光斗张子高张维梁思成等30多位知名教师陆续入党,成为“又红又专”的典范。经过几年的努力,清华大学形成了一支新老结合、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和“双肩挑”的干部队伍。


  蒋南翔相关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张培刚 (19132011) 中国发展经济学创始人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梅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