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欧洲 > 德国人物

谷登堡


[公元1400年-1468年,铅活字版的发明者]

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研制了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他在印刷术上的贡献在于,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印刷工艺。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进行快捷、大批量的生产。

任何一项发明的出现和完善,都不可能源于个人的头脑,印刷术也如此。在谷登堡以前的几个世纪,中国已经有了雕版印刷使用印制多册图书成为可能,但致命的缺点在于,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木板和石版,所以每印制一本新书,就要重新刻字。因此,这种方法不适于批量印刷多种品的图书。

有人说,谷登堡的贡献在于发明了活字。但是,早在11世纪中叶,中国人毕升就已经发明了活字。毕升的活子是有胶泥制成,极容易破碎。后来,中国人和朝鲜人对此进行了一些改进。在谷登堡出生之前,朝鲜已经有了金属活字。15世纪,朝鲜宫廷支持金属活字制造。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错误的认为毕升是独具有影响力的人。因为首先,欧洲的活字印刷术并不是从中国学来的,而是独立发明出来的;其次,在很长的时期里,活字印刷在中国并没有广泛的使用,中国的现代印刷技术来自欧洲

现代印刷过程有四大要素,即活字、排版、印刷机本身的所需的油墨,以及一刷材料,如纸张。再许多年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而在谷登堡之前,造纸术已在欧洲广泛传播,这为谷登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所让有些工作在谷登堡之前已经完成,但是他发明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例如:他发明了铸字盒铸造活字的合金、冲压字模,以及油脂型印刷油墨。

他是一位伟大的印刷术发明者。

15世纪中叶,他开始致力于活字印刷的发明研究。鉴于制小号的木活字有困难,遂选用金属材料,主要是含锑的铅锡合金。铅、锡、锑合金可以提高活字的硬度。并确定了三种金属含量的配比。他还发明了铸字盒、冲压字模、铸造活字的铅合金、木制印刷机、印刷油墨和一整套印刷工艺 。

他生前排印的最为著名的作品是1454年前后在美因茨印制的《四十二行圣经》,后人称之为《谷登堡圣经》。

约翰·谷登堡 (1397-1468)是缅茵兹市一位具领导地位的公务员,发明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的方法。

约翰·谷登堡熟知制造硬币的钢模、印制扑克牌木刻版和铸造钟铃的字模方式来制成印刷版子,但很快就察觉到每个字母必须要分开,且能移动,为能耐压则决不可用柔软的木材,而是坚硬的金属。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使用溶化的金属铸造个别的铅字,为此谷登堡选用手写字体作为蓝本,为了能模拟手写格式,使一般人不易分辨手写书籍和铅字印刷品的差别,他特地选用"textura"字体 (哥德体的一种)作为范本。

约翰·谷登堡为每个字母与每个符号制作一个钢模,压在软铜块上形成一个铜模,如此即可铸造大量的铅字。为此目的,约翰·谷登堡发明一种手铸工具,将铜模放置其中,只要倾入溶化的合金,字母与符号即可产生,这种合金包含铅、锑、锡与少许比例的铋金属,并于1450年开办了自己的印刷厂。

但仅是如此仍然不够,印墨也必须自行生产,为此他又发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然而这一切准备之首要工作,仍是要制造一部印刷机,为此,他又发明了木制印刷机。

经过三年的辛劳工作,四十二行拉丁文圣经终在1455年印刷完成,约装订成200册,每册有1282页,每本都是一样完好而美观。

从此,他的发明品很快地传遍全球各个角落,使全世界均能用这种印刷方式印刷有形的读物,从古而今,由远而近,世界各地均有目共睹。

对今天的意义

谷登堡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它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

汉学家安田朴宣称西方的活字印刷术来源于中国。写过《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一书。(法国安田朴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7月出版)但其观点并不为国际学术界公认。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虽然时间上略晚于中国,但西方的活字印刷为独立发明,后世所使用的活字印刷的直接源头为谷登堡的活字印刷。目前并无文物证据证明中国的活字印刷曾传入欧洲,中西方交流必经之地的阿拉伯国家并未发现中国活字印刷西传的文物。



  同年(公元1400年)出生的名人:
樊忠 (14001449) 女医·明妃传 陕西省
沈贞 (14001482) 明朝画家 江苏省苏州


  同年(公元146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圣·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