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北京市 > 房山区人物

张玉琦


[公元1923年-1990年]

张玉琦(1923~1990)

张玉琦,1923年9月出生于北平市(今北京)房山县。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集中十三万以上兵力,分十三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报复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房山县当时在“扫荡”之列。18岁的张玉琦此时任房山县金鸡台、青山涧、西岳台三村民兵联防总指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以游击战骚扰敌军,破坏敌人的公路交通和通讯设备;同时大力动员群众支援前线,坚持持久的抗日斗争。张玉琦担任过金鸡台村抗日先锋队队长、民兵中队长、青年救国会主任、副村长等职务,积极参加革命斗争。1945年8月,张玉琦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宛平县第六区任武装部副大队长、大队长,后转到长辛店做支前工作,任土改队工作组长。1949年随大军南下,1950年7月任广州市沥滘区民政科长。1951年广东土地改革工作展开,奉调清远县,任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委第二书记,1955年起任花县县委书记,1959-1960年任佛山地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文革”前任广州市农业局长,1972年起任中共广州市郊区区委副书记、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主任。

“文革”后期,张玉琦调到广州市郊区工作,他大抓农田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工程。20世纪70年代初在论证兴建和龙水库时,因水库区有千多亩田被淹,群众不同意兴建。张玉琦认为应建筑水库才能彻底解决水淹田问题,并制定补偿政策,库区群众由区财政补助,欠缺的粮食由区补足,为期3年,终于使反对意见平息下来。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兴筑,建成集雨面积24.83平方公里、库容1652万立方米的水库。1991年大旱,和龙水库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太和、龙归、新市和三元里近10万亩农田受益。人和拦河坝也是在张玉琦任期中建成。集雨面积达2100平方米,使人和、龙归两地6000亩农田受益。70年代初,广州市近郊蔬菜产区排涝问题突出,制约了蔬菜的种植生产。张玉琦重视调查研究,征求专业人员意见,综合治理郊区的防洪排涝排灌系统,筹建大马力的电动排涝站,并大力支持138宗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郊区蔬菜、水稻生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石龙公社因兴建三个塘尾围而改变了花县新街河的流向。为此,花县上告广州市。中共广州市委书记林若到现场视察处理,决定三个塘尾围要后移50米。张玉琦动员全郊区基干民兵拆掉堤围,后移50米重建。这件事体现了张玉琦顾全大局的领导作风。

1978年2月上调广州市农业委员会任副书记、书记、副主任、主任,1984年末任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农村委员会主任至1989年离休,1990年7月病故。


  经历历史事件:
百团大战 (公元1940年--公元1941年)


  同年(公元192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梁镜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