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 > 双峰县人物

曾麟书


[][公元1790年-1857年]

曾麟书

曾麟书(1790.10.9~1857.2.4)派名毓济,字竹亭,祖籍湖南衡山县白果,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

曾麟书(Zeng Linshu)是曾国藩的父亲。初为山乡塾师,43岁时参加第17次乡试,终获“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第一个秀才,曾氏家族自此科门大开。仅曾麟书五代子孙,自清道光十二年至光绪末年,就出了曾国藩曾广钧两进士,举人、优贡、秀才更是多达20余人。子曾国藩、曾国荃均擢总督,因子贵,以知名乡绅活跃于湖南城乡。卒后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诰赠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威毅侯、一等威毅伯。

曾麟书,是曾玉屏的长子。曾麟书自幼受到其父曾玉屏的严格家训,指望他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但他天资愚钝,平生虽勤劳于学,考过十次童试,但都名落孙山,直至四十三岁那年,才以得补县学生员,仅比他的长子曾国藩早一年入县学。他自知才短,无望跻身仕途的更高阶梯,遂发愤教育督促诸子,将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兄弟的身上。

教导子弟

曾门家教,有良好的传统。有记录可查的能上溯七代,到曾国藩的父祖辈,事迹更多起来。其父曾麟书很重视对其子弟的基础教育,督课非常耐心细致。常对曾国藩等人说:“吾固钝拙,训告尔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曾国藩兄弟五人,从小就在其严格训导之下刻苦读书,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家学根底。据曾国藩回忆说,他从五岁起就在父亲执教的家塾里读书,直至二十岁那年才离开家乡,到衡阳唐氏家塾去求学,儿时父亲循循诱教的情景,他无时不牢记于心。

曾麟书反复告诫其子弟,读书是为了光大曾家门弟,是为了尽忠报国,是为了做一个明理君子。

家教思想

他认为,读书要有收获,有长进,首先贵在有恒。他说:有志进取亦是圣贤;如果能有志,就能读好书,就能做到代圣贤之言,孝悌之心,仁义之理,皆能透彻。他特别嘱咐曾国藩兄弟,只管专心读书,其他事情一概不要去考虑。他曾分别给应考的曾国藩,曾国荃曾国华去信,要他们临切揣摩墨卷,一心读书,切莫分心外务,因为心志不专则业不精,心驰于外,则业荒于内。此不可不知所戒也。他甚至要求已在京做官的曾国藩,祖父去世后不必回归,家中一切不必挂牵,嗣后尔写出信,只教诸弟读书而已,不必别有议论也。

而对于子弟们在学业上的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收获,他总是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如曾国荃在其兄曾国华的帮助下,文章大有作为,他便立即写出信给长子曾国藩表扬他。只要曾国藩兄弟专心于学,并且学有长进,他总是为他们多方创造条件,从不吝惜钱财。在当时,曾麟书兄弟俩虽继承了父亲曾星冈艰苦创业得来的较为富裕的家产,但他要负担五个儿子读书的所需费用,经济上也并不十分充裕。但只要是儿辈读书所需,他都尽力支付。

曾麟书从自己多次应试的实践中认识到,光大门第,金榜题名,不可不讲求读《四经》,《五经》,不可不讲究制艺字,不可不讲究作八股文或时文。他在家书中反复训导曾国藩兄弟,一定要把这一层道理弄明白,铭记在心。否则就是不务正业就会白费心,徒劳无益。对于曾麟书的苦心教导,曾国藩兄弟均是谨守不二。尤其是作为长子的曾国藩,在教育子孙读书做人等方面,总结了祖父和父亲所制订的一整套方法,而且加以继承和发展,在家教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曾麟书在督教曾国藩兄弟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经验做法,就是对其受教育者须循循善诱,不重在求速成效,而在于教之有常,学之有心。教之有常,自然有效,学之有心,业必有成。在他的晚年,由于曾国藩兄弟大都取得了功名,他就把教导孙辈和管理农事的责任担当了起来,杜门不出,教导孙子,检点农事,“守吾之拙而已”。


人物关系:
父亲:
儿子:
曾国藩 (18111872) 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
孙子:
曾纪泽 (18391890) 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曾纪鸿 (18481881) 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
曾孙:
曾广珊 (18711949) 曾国藩孙女,清代著名女诗人
玄孙:
玄孙:
孙女:
曾纪芬 (18521942) 曾国藩么女,世称崇德老人
曾纪耀 (18431881) 曾国藩次女
曾纪琛 (18441912) 曾国藩第三女
曾纪静 (18411870) 曾国藩的长女
曾国荃 (18241890) 晚清八大名臣
孙子:


  同年(公元179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57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曾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