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 > 建安区人物

荀淑


[][公元83年-149年,颍川四长]

荀淑(公元83年—公元149年)字季和,为郎陵侯相,东汉颍川颍阴人(今河南许昌)人。汉顺帝汉桓帝时人物,以品行高洁著称。有子八人,号八龙。他的孙子荀彧曹操部下著名的谋士。

早年经历

荀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学问渊博,不喜欢雕章琢句,徒在文字上用功,不注重实际的学识。因此,常常被俗儒看不起。但州里却称他有知人之明。安帝时,征召任为郎中,后来再升当涂长。离职还乡里。

号为神君

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都尊崇他为师。梁太后临朝理政,有日食、地震的变异,下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荀淑回答对策,荀淑讥讽指责皇亲贵戚,遭到大将军梁冀的忌妒,把他调出补朗陵侯相。到职处事正直,明于治理,称为“神君”。没有多久,辞官回家,闲居养志。家产增加了,就分给宗族和好朋友。

后事

荀淑在公元149年(建和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李膺这时任尚书,自己上表,服心丧三年。二县都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都有名,当时的人叫他们为“八龙”。 起先,荀氏旧里叫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认为从前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也有八子,所以改其旧里为高阳里。荀靖有德行,不做官,年五十而死,号“玄行先生”。荀淑的侄子荀昱字伯条,荀昙字元智。荀昱为沛相,荀昙为广陵太守。兄弟都正身痛恨-,有志铲除宦官。宦官的支党宾客有在二郡的,虽小小的罪过,也诛杀无赦。荀昱后来与大将军窦武谋杀宦官,与李膺同死。荀昙也被禁锢,终身不用。

年少的时候,就与平凡人不同,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讲究仁义礼让,在当时文化名人备受尊崇的年代,在汝颍地区诸多奇士当中,他就已经出类拔萃了。

荀淑有着勤奋好学的精神,渐渐地,成了知识渊博的大知识分子,即硕学鸿儒、文化名人。他的文化素质似乎来自于祖先的恩赐,据查,他是先秦诸学集成大儒荀子的第十二代孙;也似乎是当时儒学气氛弥漫的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更应该是他自己勤奋上进,学海历苦,孜孜以求的印证。

不过,荀淑知识渊博,明练事理,在治学上气度恢宏,与当时死扣书本,寻章摘句,思想僵化的俗气儒生截然不同。有的学者就因为荀淑不拘泥于寻章摘句而非之。但是,州郡中的明理贤士皆称其为“知人”。这一先进的治学理念,对荀氏家族影响很大,若干年以后,他的孙子荀彧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杰出才能,就有他的影子。

荀淑不愿为官,不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于汉安帝时,他被征为郎中,再迁当涂长,黎阳令,又为朗陵侯相,都是县长级别的小官职。可他却莅事明理,被称为“神君”。曾拔李昭于小吏,友黄叔度于幼童。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悚然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及梁太后临朝,当时发生了日蚀和地震,皇帝下诏,选举贤良明君,光禄大夫杜桥、少府房植举荐了荀淑。荀淑上疏对策,讥刺势焰熏天的大将军梁冀,因此遭到权恶势力的忌讳和排挤。他去职还乡,悠哉治学,赋闲农桑。

荀淑敢于反抗权恶势力,在知识界以及政界产生了更高的声誉和威望,士人领袖李固、李膺对他崇拜有加,拜其为师。荀淑也非常尊重其他的名人学士,时有贤人韩韶,德望深重,名震州郡,以病卒官。荀淑与李膺、陈寔杜密等为之立碑称颂。《先行令状》曰:时郡中先辈为海内所归,并相效慕者,苍梧太守定陵陈稚叔,故黎阳令颍阴荀淑及钟皓。少府李膺常宗此三人,曰:“荀君清识难尚,陈、钟至德可师。”《世说新语·品德篇》:故陈太丘(陈实)去拜访荀朗陵(荀淑),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长子陈纪)将车,季方(次子陈谌)持杖后从,长文(孙子陈群)尚小,载着车中。即至,荀淑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孙子荀彧)亦小,坐在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荀淑弃官归里以后,闲居养志,率族躬耕,勤俭持家,发展经济,至使产业每增,成为富豪家族。自己宽裕了,并不忘记身边的困难人群,他动不动就将衣物盐粮等赡济宗族和知友,得到乡人的仰慕和爱戴。建和三年,即公元149年,六十七岁的季和老先生去逝了,时任朝廷尚书的李膺亲自服丧悼唁,周围二县之人也纷纷出赠,修建祠堂,以表示对季和老先生的深切怀念。

荀淑的八个儿子秉承了乃父风范,俱以文化见长,时人称之为“荀氏八龙”。八龙弟兄,名望同噪,尤以六龙荀爽名重天下,颍川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说法。慈明即荀爽的字,史官称赞说:“二李师叔,八子继尘”。

颍川荀淑,得此继尘之八子,在后来的几百年间,真是:政界达官显贵,文圈璀璨群星。并之以仁德忠孝,清正廉明,成为族势显赫之门,即使当时最有名望的王、谢两族,也“不遑多让”、无需谦恭。

王、谢是魏晋南北朝时代,诞生的中国历史上的两个伟大家族,鎯琊王氏和陈郡(今河南太康县)谢氏,两个伟大的家族孕育了两位伟大的政治家:王导谢安,两个伟大的政治家以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卓越才华,分别影响甚至决定了东晋帝国初期和后期的政治走向。但是,两个伟大的政治家无论身前身后,得到的评价颇有不同。前者毁多于誉;而后者以其风流潇洒的风度,淡泊名利的心态,淝水大捷的功勋,以及居重位而无逼主之嫌,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仰慕。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这一传颂千古的名句,使南北朝时的王、谢成为高贵家族的代称。在谢氏数代发展之后,成为根基深广,枝繁叶茂时,名门出身的荀伯子仍不将谢氏放在眼里。他对琅邪王弘说:“天下高贵的家族,只有荀、王两家,谢晦这样的人不值一提,(谢晦谢安的弟弟,是荀伯子的妻弟)。

同样德高望重,同是相服加身,荀氏人则有其普遍而根深的文化底蕴。真是“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任何历史时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文化名门是备受世人尊崇的。

说起颍川荀氏,不妨翻开史籍,《中华姓氏大典》载《广韵·谆》曰:“荀,姓。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姓解·四六》云:“颍川荀氏有二出:其一,皇帝十四子之一姓也。又,周文王庶子,封于郇,其后子孙去邑加草……”《古今姓氏书辨征》言:“汉宣帝名恂,当时改荀为孙,以避上讳。故刘向校荀卿书,谓之《孙卿子》。十一代遂,居颍川,复本姓。遂生淑,淑生爽,爽生表……”

就是说,荀况第十一代孙是荀遂,从荀遂开始,不再姓孙,而复归原来本姓,姓荀。荀遂居颍川,有子荀淑,当世知名,并传其子孙于汉魏、两晋、南北朝,莅位倂高,德行并茂。
  人物关系:

儿子:
孙子:


  同年(公元149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昌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