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中山市人物

阮雪榆


[公元1933年-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阮雪榆

阮雪榆(1933.1~2019.2),出生于上海。压力加工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3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阮雪榆祖籍广东中山,祖父是澳大利亚华侨,外祖父是泰国华侨,到父母一辈移居国内。其父亲是上海滩有名的工商业者,母亲是著名的医师。阮雪榆出生在上海静安寺路(现名南京西路)一幢幽静的别墅内,时值日军侵占我国山海关之时,山海关又名榆关,取名“雪榆”,乃寄寓雪榆关耻辱之意。

阮雪榆小学是在上海当时由广东旅沪同乡会办的郇光小学就读的,小学毕业后阮雪榆转入上海新闸路大同大学附中二院念初中,高一时转入了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这是他人生路上重要的一站,著名的教育家、时任南洋模范中学教师的赵宪初教授他三角课程,赵老师的严格教风和教学方法使阮雪榆终身受益。

阮雪榆1950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3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大学期间,他又遇上了一位好老师——庄礼庭教授,庄教授不仅在业务上对其严格要求,更在生活上、思想上对其关怀备至。阮雪榆一直心存感激,他说:“我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都得益于庄廷礼教授的指导。”

阮雪榆从1958年后转入冷挤压技术方面的研究。“趁热打铁”是锻造的基本概念。但这种工艺费时、费力,而且加工出的产品质量难以提高。阮雪榆的创新能力表现在他能反其道而行之,用“趁冷打铁”的冷锻技术(即冷挤压技术),使产品加工不仅省时、省力、省料、而且质量也大大提高。阮雪榆凭借着坚实的机械学、力学、材料学等基本知识,成功地在有色金属冷锻的基础上,在国内首先研究成功黑色金属冷挤压技术,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冷挤压许用变形程度理论,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冷挤压工艺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其后,阮雪榆又编著出版了“冷挤压技术”等4部共100余万字的专著,对我国冷挤压技术的理论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革”中,阮雪榆被戴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为了《冷挤压技术》上的一个图案还被列为“现行-”。1969年,阮雪榆被列为“控制使用”对象,才有机会继续研究冷挤压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阮雪榆不顾当时的恶劣环境,将这项新技术应用在轻工、机械、航空、兵器等

生产上。

他与他的学生们先后在国内研究成功各种黑色金属氏体不锈钢、合金钢、高温合金等材料的冷挤压和温热挤压工艺40余项,不仅大幅度节约了原材料,而且成十倍甚至数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冷挤压技术”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由于阮雪榆在这一领域的重大贡献,他被国内同行专家推崇为我国的“冷挤压技术之父”。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旦认准了方向,下定决心,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这是阮雪榆最大的特点。在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纷纷效法从事冷挤压技术时,阮雪榆就预见到模具技术在我国潜在的生命力,及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模具技术的开发上来。1983年他在上海交大、二轻局和上海市领导的支持下,成功地建立了“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阮雪榆任所长兼总工程师。

阮雪榆紧紧以市场为导向,大胆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他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办所方针,根据工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将工作重心放在能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研究课题上。建所的头四年,就在国内首创了冰箱压缩机曲轴的冷锻新工艺,洗衣机制动

轴温锻新技术。使模具所成为一个学科较为齐全、梯队结构合理、始终占据国内塑性加工、模具技术发展制高点的科研、教学、生产的联合实体。

80年代初,用计算机进行模具设计不要说国内还没有,就是在世界上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阮雪榆则看准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将是今后行业发展的方向,下决心要把模具所的研究转移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上。

1984年阮雪榆冒着风险向银行申请并获得了99万美元的贷款,并用此款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和最新的设计软件。其后的几年,阮雪榆和他的同事在模具CAD/CAM/CAE领域,从事了图形技术、数值模拟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研究,成功地完成了模锻过程反向模拟,注塑内高分子的流变数值模拟、温度场模拟、三维造型模腔加工等国际前沿课题,在国际上首次研究成功集多域、动态、随机、集成和智能为一体的智能注塑模设计系统,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德、日召开的国际塑性加工会议

上,阮雪榆被聘为荣誉委员与执行主席。

经过多年的探索,阮雪榆创建的研究所,不仅成为了一个一流大学的科研开发基地、技术转移基地,还成为一个一流大学高科技的教学基地。学生可以用国际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从事学习、研究。这不仅为高等工业学校培养机械学科人材、培养先进制造技术人材探索了一条较好的道路,也为高科技迅猛发展时代

大学科研如何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支持工业企业进行高科技改造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1995年国家批准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大规模投入,建立中国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

作为一名享誉国内外的塑性加工和模具技术专家,阮雪榆还拿出个人积蓄,帮助来自贫困地区(尤其是一些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的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的学习生涯。他的这番义举深深感动了全系学生和教职员工。同时他还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庄礼庭奖学金”,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同时缅怀他的恩师庄礼庭教授。

1996年,在交大建校100周年之际,-主席亲临上海交大并参观了模具所,在听了阮雪榆的汇报后,-称赞说:“你把一个很大的道理浓缩得这样好!”

“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做常人不能做的事”,这是阮雪榆的座右铭,正是凭着这种信心和毅力,阮雪榆不断探索和追求,实践着一次又一次更高的飞跃。

我国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著名的塑性成形与数字化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阮雪榆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3日14时52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阮雪榆相关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33年)出生的名人:
郭重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甘肃省兰州
范海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广州市
石钟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宁波
张焕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市
陈懿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福州市


  同年(公元2019年)去世的名人:
汤定元 (1920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常州金坛
王业宁 (1926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徽省六安
章综 (1929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宜兴
梁敬魁 (19312019) 著名物理化学家 福建省福州市
卓仁禧 (1931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

下一名人:殷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