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 > 潼关县人物

赵国玺


[公元1927年-1995年]

赵国玺(1927~1995),又名家训,男,汉族,1927年12月出生。潼关县代字营乡西姚村人。3岁丧父,家境贫寒,靠母耕织维持生计。先后在私塾、小学、阌乡师范就读,1945年就读于国立汉中职业学校,因家境拮据回乡务农。

1947年参加国民党宪兵,后考入第24期黄埔军校四川分校学习。结业后,随所在部队起义改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文化教员。

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4月,赵所在部队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担任阻击任务。部队伤亡惨重,联系中断,供给不济。突围中,与战友们负伤被俘,被押解至美军釜山战俘营,受尽美军摧残与歧视。他参与并组织战友们进行反饥饿的-斗争。同年7月,被转移到巨济岛战俘营。在美蒋特务横行-、-战俘的恐怖环境中,他和黄埔学友林学逋联络难友,秘密寻觅地下党组织。终于和团参谋长杜岗取得联系,并参加杜领导的“回国同志战斗总部”,任总部委员。由于叛徒出卖,杜岗、赵国玺等人受到严密看管。叛徒特务看他有宪兵、黄埔学员的“双重身份”,企图从他身上突破,夜审时,施用毒打、压杠子等酷刑,逼问组织人员名单。他始终以“我自己要回国,与别人无关”答对,保护组织和战友。1952年初,赵国玺作为“不稳定分子”、“顽固分子”被送往海港苦役战俘营—70联队。“四八甄别”时,美方唆使特务、叛徒对难友们百般威胁恐吓,企图阻挠回国,但他回国的态度非常坚决,毅然加入“602回国支队”,由韩子建介绍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

中美板门店和谈陷入僵局后,赵国玺同6000名坚决要求回国的战俘被转移到济州岛第11战俘营7号营场,回国支队任命他为共产主义团结会分会委员,领导营场分会,坚持斗争。同年10月1日,他同韩子建等人周密部署,组成100人的突击队和12人的护旗队,开展升国旗、庆国庆活动。清晨6时,7号营场的国旗冉冉升起。营外美军调集数十辆坦克,包围第7战俘营,通过广播“命令”战俘降旗。战友们置之不理。美军上校杜威亚气急败坏地率两个连的兵力,冲入7号营场夺旗。战友们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并以石块、木棒、汽油瓶、漂 等物击退美军第一次冲锋。丧心病狂、惨无人道的美军,使用 、瓦斯弹、机关枪等袭击手无寸铁的战俘们。赵国玺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在50多具尸体堆中幸存下来。

1953年秋,停战协议签订,赵国玺回到祖国。在辽宁省昌图县经过审查后,被错误地遣送回原籍潼关,在港口民办中学任教7年。1960年12月,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文革”期间,因“伪宪兵”的历史问题被关进“学习班”、上批判会、戴高帽子、游街,备受摧残。其妻又气又病,含冤而死。子女升学、参军、入党无不受到牵连。但他却坚信共产党,终有一天会澄清是非。在农村劳动期间,他管理生产队砖瓦场,有人诬陷他-500元,在他头上又加一顶黑帽子。1977年路线教育运动中,核查砖瓦场账务,所谓-问题,纯属无中生有。

1978年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赵的军籍、政治荣誉,并且安排工作。1980年,任太要中学语文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批改作业常至夜深人静。首次职称评定,被评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1987年退休后,被聘为潼关县志办公室。参与编写《美军集中营亲历记》一书的《特殊回归》一章。

1995年3月26日(农历二月二十六日)病逝,终年68岁。

来源:潼关县县志办



  同年(公元192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5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周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