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 > 怀宁人物

杨锦山


杨锦山,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山海关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祖藉安徽省怀宁县。他父亲先后在京奉铁路线上的山海关、连山(现锦西)、和安山等车站任站长。他的童年大部分是随父母在连山度过的。那时常有从事葫芦岛港口勘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连山车站路过或逗留,在接触中受他们的影响而萌发成为一个工程师的愿望。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曾一度在连山车站附近酿成了瘟疫,并造成三个弟弟相继死亡,使他对旧社会和军阀极端痛恨。

1927~1933年他在昌黎汇文中学和北京汇文中学求学期间,为了实现“工业救国”的愿望,他热爱数理化课程,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学院。1937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在此学习和求知的重要阶段,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国家政局急剧动荡的年代,曾发生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促使他更加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问题。

“七·七”事变后,为了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他毅然放弃上海电力公司和南京电厂的工作机会,取道武汉准备赴延安,后因病未能如愿。以后曾在贵阳汽车修理厂工作,在当时大后方困难条件下,他把专业分工和流水作业方式用于汽车修理业务,解决了熟练工人不足的问题。还成功地建造了从桐油中提炼汽车燃料的简易设备,以缓解当时汽油供应紧缺的困难。1944年转入昆明电工器材厂,从事电工设备的生产技术工作。

1947年,杨锦山被当时的资源委员会派往美国有关电机制造厂实习。他利用此机会,跟班学习各种加工工艺,并深入地了解机电产品的生产管理知识。由于他多年来一直在地下党领导下从事进步活动,1948年回国不久,经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锦山任华东工业部机械处计划组组长,负责规划有关工厂的专业化方向和生产纲领。1950年底任吴淞机器厂厂长,他立即组织力量把当时恢复经济建设中紧缺的柴油机投入批量生产,并配合治淮任务制造水库闸门和柴油打桩机等产品,同时着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为该厂以后成为我国最大的柴油机厂迈开了第一步。

1952年国家急需发展电力工业,以适应即将来临的大规模建设,杨锦山受命筹划上海发电设备生产基地。他根据在国内和捷克考察的情况,提出了引进捷克中压6MW(兆瓦)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和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达到批量生产的决策意见。领导上海综合设计处,整理与消化引进技术资料,同时配合多名不同专业的捷克专家和有关单位完成整个试制任务。在我国火电设备制造工业起步之后,他又接受了筹建动力机械研究所的任务,以促使走上自行研制新产品的道路,并向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方向发展。经过多方调研和全力筹划,于1958年创建了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所已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热能动力机械科研基地。

杨锦山重视学会工作并热心于学术交流活动,是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要组织者之一。他还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和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编委会蒸汽动力机械类主编,《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编委和专业卷一的主审,机电部电工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及所属热能动力设备技委会主任委员等职。

1991年国务院特表彰他为在工程技术领域有贡献的专家。

1947年,杨锦山被当时的资源委员会派往美国有关电机制造厂实习。他利用此机会,跟班学习各种加工工艺,并深入地了解机电产品的生产管理知识。由于他多年来一直在地下党领导下从事进步活动,1948年回国不久,经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锦山任华东工业部机械处计划组组长,负责规划有关工厂的专业化方向和生产纲领。1950年底任吴淞机器厂厂长,他立即组织力量把当时恢复经济建设中紧缺的柴油机投入批量生产,并配合治淮任务制造水库闸门和柴油打桩机等产品,同时着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为该厂以后成为我国最大的柴油机厂迈开了第一步。

1952年国家急需发展电力工业,以适应即将来临的大规模建设,杨锦山受命筹划上海发电设备生产基地。他根据在国内和捷克考察的情况,提出了引进捷克中压6MW(兆瓦)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和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达到批量生产的决策意见。领导上海综合设计处,整理与消化引进技术资料,同时配合多名不同专业的捷克专家和有关单位完成整个试制任务。在我国火电设备制造工业起步之后,他又接受了筹建动力机械研究所的任务,以促使走上自行研制新产品的道路,并向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方向发展。经过多方调研和全力筹划,于1958年创建了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所已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热能动力机械科研基地。

杨锦山重视学会工作并热心于学术交流活动,是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要组织者之一。他还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和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编委会蒸汽动力机械类主编,《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编委和专业卷一的主审,机电部电工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及所属热能动力设备技委会主任委员等职。

1991年国务院特表彰他为在工程技术领域有贡献的专家。

组织建造火力发电设备

1952年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为了适应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对火电设备的需求,同意了华东工业部关于利用上海已有工业基础,并争取捷克的技术援助,迅速建设上海火电设备生产基地的建议。杨锦山在受命负责赴捷克谈判技术合作的任务后,针对火电设备中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三大主机和辅机设备的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部套众多和铸锻件要求高等特点,在吴恕三专家的密切配合下,调查了解了上海有关工厂的技术装备和技术人员条件,并考察了捷克生产火电设备主机厂和电厂情况,结合自己积累的电工设备生产技术经验,提出了首先试制捷克的技术较成熟,性能指标颇先进的6000千瓦火电机组的方案,并认为只要对有关工厂进行部分扩建,增加若干加工装备,便可迅速达到批量生产。这个建议被批准后,他又进一步筹划了具体的中捷技术合作项目和需要捷克提供援助的内容清单。

为了实现试制任务,1953年初他领导上海综合设计处组织消化掌握捷克提供的技术资料,配合捷克专家指导上海锅炉厂、汽轮机厂和电机厂试制6000千瓦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三大主机;配合设计院对以上主机厂进行扩建设计;配合电力设计院进行电厂设计;配合电站成套公司的辅机配套等工作。由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各单位的密切协作,全部设备在三年内试制和安装成功。1956年第一套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胜利投入运行,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火电设备的历史。至1957年底为止,上海火电设备制造基地总共生产了27套6000千瓦机组和5套自行开发的1.2万千瓦机组,而且培养了一支制造火电设备的技术队伍。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建科研基地

中国火电设备制造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初步形成后,只是初步掌握了中、小型火电机组的加工工艺和采用经验方法进行设计,为达到独立自主地开发具有先进水平的新机组,还必须从学科分支的角度来掌握其所包含的深层的运动规律,通过试验研究取得设计中所需要的数据。杨锦山认为发电设备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工业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之一,必须迅速创造条件,予以提高。

1958年原一机部批准在上海建立汽轮机锅炉研究所(以下简称汽锅所),并任命赵之一和杨锦山分别为正副所长。在此期间,杨锦山曾率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了苏联中央锅炉透平研究所和有关制造厂等,了解有关开发新型机组的科研项目、试验设备、机构设置和试验测试方法等情况,以及苏联发展火电行业的过程和经验。据此他结合我国当时的条件,确定了汽锅所的建制,并把培养科研队伍,掌握测试技术作为建所初期的中心任务。

在短短几年中,先后招收了五六百名不同专业高校、中专和留学毕业生,以满足专业配套之需要,并根据我国火电设备自行开发的发展远景,陆续安排课题组在消化苏联技术资料基础上,自行设计、加工和调试上百种的关键试验设备,从而装备了透平叶栅空气动力、透平零件强度和振动、锅炉锅内过程、锅炉和燃气轮机燃烧自动控制和热强钢性能研究等试验室,并通过开展艰苦的试验研究,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素质,取得大量成果。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汽锅所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热能动力机械科研基地,并成为若干有关学科的研究中心。汽锅所曾组织有关制造厂、大专院校等协同开展为研制大型火电机组的上百个研究课题;并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配合制造厂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115MW(兆瓦)民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小型燃气轮机的系列设计;还承担了不少产品的部套模拟或实物试验,以及产品鉴定测试等工作,直接为制造厂改进或开发新产品服务。

杨锦山还曾负责火电设备行业技术发展的规划工作,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共同研讨编制了1964~1970年国家科技发展七年规划的热能动力部分。在这规划里把产品开发任务归纳为20万千瓦火电设备、燃气轮机和工业锅炉三大战役,对以后这些产品开发和关键课题的开展起了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979年杨锦山面对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科研工作和研究体系,克服重重困难,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动力工作者的支持下,把研究所重建为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并不辞劳苦,做了大量工作,召回了已分散的科研人员。将该所的研究对象从火电设备扩大到核能和新能源发电设备等技术领域。他很重视利用近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推动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如采用了系统工程理论进行火电设备成套优化设计;装设了大型电子计算机以开发各种软件包和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加强了磁流体发电和超导电机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等。还设置了技术发展研究室,密切跟踪外国各类发电设备的发展趋势,预测和制订我国火电发展前景和规划,拟定我国火电设备的技术装备政策,分析火电设备节能途径等软科学研究,供领导部门决策时参考,对我国热能动力机械工业的现代化建设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杨锦山的努力下,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终于又一次成为我国热能动力机械科学技术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开展学术交流

杨锦山一贯重视学会作用,热心于学术交流活动,注意行业技术进步和团结,促进和外国同行的交往。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发电设备行业迅猛发展和动力工程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的形势下,杨锦山与当时动力工程界著名学者和专家王新民、庄前鼎陈大燮、吴恕三等共同发起成立动力工程学会的创议,并负责筹备工作。

1962年底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动力工程学会筹委会。经过多年的活动和发展,于1989年成为全国性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并被选为学会常务理事,连续四届担任了学会秘书长,第三届的副理事长,第四届的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第五届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由于他熟悉本行业的情况,因而使学会团结了各制造厂、电厂、大专院校、研究设计院所等各系统的专家和学者于一堂。把学会活动范围从透平(包括汽轮机、燃气轮机和水轮机)和锅炉专业开始,陆续扩展到核电、自动化控制、材料、工厂动力与节能、工业煤气、转子发动机和新能源发电设备等专业领域。在近30年的活动中,先后举办了上百次学术交流活动,交流了上千篇的学术论文,向政府部门提出了许多重大技术建议,创办了多种学术期刊。

此外,他还大力促进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同类型学会的交流活动,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这样既有助于了解外国发展动向和吸取有益的经验,又能使我国动力工程技术的成就和水平取得国际上的重视。

1986年,杨锦山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评为“学会优秀工作者”,198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学会先进工作者”。

此外,他还大力促进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与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同类型学会的交流活动,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这样既有助于了解外国发展动向和吸取有益的经验,又能使我国动力工程技术的成就和水平取得国际上的重视。

1986年,杨锦山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评为“学会优秀工作者”,198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学会先进工作者”。

履历

1915年7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山海关。原籍安徽省怀宁县。

1933-1937年交通大学电机学院,获学士学位。

1937-1944年先后任南京电厂、贵阳汽车修理厂和炼油厂工务员、副工程师。

1944-1949年昆明电工器材厂和上海电工器材厂副工程师、工程师。

1947-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等有关工厂实习。

1949-1950年华东工业部机械处计划组组长。

1951-1952年上海吴淞机器厂(现上海柴油机厂)厂长。

1953-1955年一机部四局上海综合设计处处长。

1956-1958年先后在一机部四局、机械研究院和三局负责筹建动力机械研究所。

1958-1969年上海一机部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副所长。

1970-1979年上海锅炉厂锅炉研究所。

1979-1985年机电部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86年离休。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孙鸿儒 (19151988) 有色金属工业专家 天津市
吴云 (19151944) 抗日英烈 山东省

下一名人:刘承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