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 > 资阳市 > 雁江区人物

杨芳毓


[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杨芳毓(1887年12月16日生)幼年就读于其父杨启晋塾馆,稍长改读于伍隍场西节山私塾。十七岁考入四川武备学堂炮兵科,毕业后留校为教官。1908年后调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任教。刘湘杨森都是他的学生。1909年,杨芳毓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三期,四年后与同学李济深留任陆大炮兵战术教官,授营长衔。1916年,杨芳毓任北洋皖系参战军炮兵二团团长。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参战军解散,杨芳毓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1921年受刘湘邀清,出任川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又任第三军参谋长。1922年改任第三军十三混成旅少将旅长。1927年初,刘湘暗中联络刘成勋赖心辉,拟向保定系开刀,统一全川。刘成勋极力靠拢刘湘,对二十三军进行改编。六月中旬,驻自流井的二十三军三师副师长杨芳毓率部与刘成勋脱离关系。十五日就任刘文辉委任的五路第三混成旅旅长。1928年,杨芳毓受李济深保荐赴德、法、英考察军需工业。1931年4月(1931-1933),先后任二十一军军训会副委员长、四川善后督办署教导总队副队长、二十一军军官教育团副团长、四川军训会团管区副总司令、四川国民军训会处长、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会长行营驻川参谋团副主任、四川学生训练总队副总队长等职。他回忆这段时间时曾说:“我痛国人自相残杀,川人互相打仗,军阀混战,老百隆遭殃。我觉得内部自乱,总会招来外侮。回川后,我总是劝说他们不要互相打仗,事与愿违,得不到好的效果,我就辞职出国考察军需工业,走工业救国的道路。回国后立志办钢铁工业,想使祖国强大起来,才有能力不受外侮。”

贡献

杨芳毓从1934年起清理进口的美国设备。1934年3月18日任重庆电力炼钢厂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他排除主张向外国购买武器、反对自建钢厂的重重障碍,使建厂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937年1月钢厂建成投产。厂长杨芳毓被蒋介石行营指令为军政部兵工署重庆炼钢筹备处处长。1939年1月1日任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厂少将厂长。1940年5月任国民党兵工署特别党部第九区分部执行委员和指导员。1949年10月22日晋升为军简二阶中将厂长,旋即辞职。

杨芳毓在办厂过程中重用德国柏林大学冶金系毕业的杨能深、熊天祉等人,不惜高薪聘请专家、学者到厂工作。提出“体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宗旨,培养技术人员。十五年间先后创办了中级技术人员培训班、艺徒班、职工补习学校、技工学校、职工子弟学校、华光职业学校等。

杨芳毓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为解决生铁和能源问题,他从1937年起即全面调查四川各县煤铁资源,曾赴威远、綦江、南川、万源等地调查五金矿藏。1941年创办丰都县菪石矿(后改为商办定点供应)。1943年7月创办林口炼焦所,10月收购嘉陵煤矿。创办合川煤矿,南川耐火材料场。1944年创办江津县丹凤乡龙洞湾火粘土矿、威远福昌铁矿、万源福源铁厂。为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又大力扶持万源铁矿。

他注重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使轧辊加工实现多刀切削。他注重保护设备,在炼钢、轧钢、动力等主要设备上修建钢筋混泥土的保险楼后,虽我次遭受日机轰炸,但主要设备仍完好无损。抗战期间,炼钢所需进口材料和设备权难弄到,他就带领职工自行生产或设法寻找代用品。自炼矽铁、锰铁、自造瓷船、烧管、电炉盘,以白泡石代硅砖用。炼钢炉增为两座,有一座命名吉辉炉。且自筹资金创建马丁炉一座,生产国防所需的多种钢材,创造枪枝、手 和 等。

1949年国民党企图暗害李济深,杨芳毓将他秘送成才郊区,又设法使之潜飞香港。同年11月杨芳毓辞去厂长职务后,仍关心工厂。他未照国民党的指令去台湾,对国民党军军队蓄意破坏工厂的行径深感恸心,曾多方邓阻,秘密转移玛脑体、铂器皿等设备,组织职工防范突袭。由于重新解放得快,加之护厂职工的配合,工厂未遭受严重破坏,因而解放后得以迅速恢复生产。

1950年,李济深介绍杨芳毓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次年应聘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技术顾部。后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员、参事室参事、文史研究馆专员、第四川省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

教育事业

杨芳毓一生勤奋好学,他牢记“贫穷和愚昧联系”的父训,誓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作出努力。1925年,约集乡人杨潭清、刘光瑜、蓝田玉等70多人捐资,加上收取伍隍场市息,利用伍隍庙址,创办了初中附设高小的寿民公学,以后发展为完中,更寿民中学(现伍隍中学)。杨芳毓购置图书万余册,资助成批购进教学仪器设备,将自己在家乡举办的果园收入的3/1捐赠学校,又捐资修建一幢教学楼,还从成都老玉沙街私宅制作门窗桌椅运回寿民中学安装使用。杨芳毓当选历届样董事长,敦聘陈光俊、陈光武兄弟等人担任校长,又以优厚待遇在成渝两地招聘教师。此外,在1943年筹备国华女中时,杨芳毓亦大力资助。寿民中学在解放前的20多年中,培育了不少人才,并出了一些品学皆优的高才生,著名作家邵子南,就是其中的代表。

去向

1966年文革中,杨芳毓受到冲击,被押送原籍。1972年北京革委通过恢复其工职。此时杨芳毓已年老体弱,逐定居伍隍场。他不能自理生活,请人卖东西,从不要找补零钱,乡人至今津津乐道其厚。1974年6月1日,杨芳毓病逝于资阳人民医院,终年87岁,骨灰葬于西安市郊风景区.
  相关院校:


下一名人:钟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