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北京市人物

马松亭


[公元1895年-1992年]

马松亭(1895—1992),原名寿龄,以字行,经名阿卜杜?拉希姆,北京人。中国近现代“四大阿訇”之一,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毕生致力于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事业,创办了著名的成达师范,为中国回族文化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马松亭幼年时继承父业,学习伊斯兰教义,及长游学各地,受教于达浦生等多位中国著名伊斯兰学者,攻读伊斯兰教典籍。经过这几位名师培养,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经学基础,而且受到许多新式伊斯兰教育思想的影响。1921年,马松亭在当时的北平花市清真寺穿衣挂幛。其后几十年间,先后受聘于北京、河北涞水、涿县、济南穆家车门(西关)、重庆、台北香港等地清真寺任职讲学,培养了大批伊斯兰经学人才。

1924年,马松亭受聘于山东济南西关清真寺(俗称穆家车门清真寺),在时任济南道尹的回族著名人士唐柯三、穆华亭、法镜轩等人大力支持与赞助下,以“成德达材”之意,创办了名闻遐迩的成达师范学校,培养阿汉兼通、德才兼备的“三长”(清真寺教长、回民学校校长、-体会长)人才。揭开了中国伊斯兰教文化教育史上一个新篇章。成达师范学校创办不久,因“五卅”惨案发生而被迫停办。后在回族政要马福祥等人的大力赞助下,于1929年2月将成达师范由济南迁到北平东四清真寺,易名“北平成达师范学校”,学校重新获得了生机。之后面向全国招生,学生人数达130余人。延聘国内知名阿訇担任教学工作。为利于优秀学员深造,1932年,马松亭以成达师范代校长之名,率该校毕业生张秉铎、马金鹏、金殿贵、王世明、韩宏魁等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1938年,由成达师范和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学生共同组成的“法鲁克中国留埃学生团”5人赴埃学习。从1931年第一届到最后的第六届,共派遣留埃学生33人。与此同时,马松亭创办了《月华》报及《成师校刊》,建立了月华出版部。

1936年马松亭阿訇以埃及国王福阿德一世及爱资哈尔大学捐赠的441部伊斯兰典籍为基础,募集捐款,在北平东四清真寺创建了颇具规模的“福德图书馆”。为了扩大图书馆规模,马松亭阿訇又聘请学术界蔡元培陈垣顾颉刚冯友兰白寿彝等知名人士组成福德图书馆筹备委员会,还邀请教内外著名学者,如顾颉刚、韩儒林、冯友兰、张星烺等,到成师定期发表专题学术演讲。在办好成达师范的同时,他还协助热心回族教育事业的回族有识之士创办新月女子中学、北平西北中学等多所回民学校,为回族失学儿童提供免费教育。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松亭带领成达师范学校全体师生从北京出发,辗转桂林、重庆等地,历尽艰辛,坚持办学。在桂林期间,他应邀参加了周恩来同志举行的“第三方面人士招待会”,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号召。1943年,马松亭转赴重庆任十八梯清真寺教长,又创办了伊斯兰经学研究班。为了激发师生的抗日爱国热情,他经常邀请民主党派进步人士如郭沫若老舍马寅初等为研究班学员讲课,作报告,畅谈国内外形势。他支持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学生到各地进行抗日宣传,学唱抗日歌曲,在《月华》刊物上发表抗战文章。抗战胜利后,马松亭于1945年返回北平,与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联系,保送部分学生到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阿拉伯文组学习,并在北平东四清真寺原成达师范校址,聘师招生,又成立了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并恢复了《月华》。

新中国成立后,马松亭先后担任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中国回民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胡毓坤 (18951946)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辽宁省鞍山海城市
王邦秀 (18951940) 抗日英烈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
严钦尚 (19171992) 自然地理学家,海洋地质学家 江苏省无锡
孙君立 (19021992) 化学纤维专家 江苏省无锡
刘复光 (19221992) 油脂学科专家 江苏省南通

下一名人:冯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