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北省 > 黄冈市 > 黄梅县人物

卢文钦


[公元1905年-1936年,革命烈士]

文钦,又名文清、文卿,1905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北的垄坪山乡。

黄梅县位于鄂东边陲,南临长江,北依大别山,与安徽、江西接壤。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黄梅是全国较早成立党组织、燃起无产阶级革命烈火的县份之一。1923年,19岁的卢文钦,风华正茂,他不安于封闭的山乡生活,看不惯地主豪绅作威作福,决心驱除黑暗,追求光明,但找不到正确途径。开始只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与同村学友卢伯雄、商味书等组织世儒学会,联络当地知识青年与恶势力斗争。

1924年,在本县先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帮助下,世儒学会并入东山学会。东山学会是黄梅旅外学生、共产党员石炳干李子芬梅龚彬、梅中林等回乡组织的少年黄梅学会的分部,是黄梅党团支部对外公开的合法机构,它的负责人是邓雅声,其主要任务是吸收在乡知识青年学习新文化,接受新思想,启发、引导青年走上光明之路。在这个学会里,卢文钦广泛接触会友,用心阅读进步刊物,耳濡目染,思想豁然开朗。如在黑暗中见到了曙光,极为振奋。从此明确了前进方向,定下了人生目标。

卢文钦和卢伯雄、商味书一起,在山乡从事农民运动,组织革命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大革命失败了,不少共产党员遭到毒杀。这时,有人气馁,有人恐惧,有人离队,而卢文钦恰恰在这革命低潮的日子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中共黄梅县委书记邢家镇在孔垄召开全县党员骨干分子会议,反动派何键部段日弼团突然袭击会场,逮捕23人,邢家镇、吴朗清等5人被杀,其余同志在被敌人押解的途中趁天黑大雨,挣断绳索逃脱敌人的魔掌。卢文钦幸免于难。

黄梅的共产党组织被破坏了,全县笼罩在一片白色的恐怖之中,党员一时无立足之地。卢文钦潜往上海,寻找组织。一个山乡青年,初到大都市,人地生疏,无依无靠,要找的人,一时无从找起,只得在茫茫人海中过着流浪生活。他身上资金有限,为了节省开支,常常忍饥挨饿,在车站码头的候车、候船室里留宿。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卢文钦焰入困境的时候,不意遇到了先期到达上海的同乡党员郑丙,不久他们一起找到了本村在沪东任区委书记的卢国香,和组织接上了关系。在党的安排下,卢文钦以刻图章为名,广泛接触工人、学生、市民、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后来又到互济会工作,曾参与策动虹口工人 斗争。

在上海,卢文钦充分显示出了他的革命才能,遇事机智,处理果断,工作卓有成效,中央组织部很欣赏他的应变能力,对他寄予了厚望,1928年派他到南方苏区工农红军队伍中工作。从军,是卢文钦早有的愿望。他一到部队,如鱼得水,十分活跃,他结识了方志敏,先在赣-团做政治工作,不久任团政治处主任,后又调到闽赣军分区独立一团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多次反“围剿”斗争。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红军撤离苏区北上抗日后,卢文钦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当时,闽北独立团与红五十八团、西南独立团、广(丰)浦(城)独立团及各县独立营、游击队共2000余人,统一在以黄道为首的闽北特委领导下开展游击活动。1934年底,敌人调集五个师加一个旅的兵力对红军游击区进击,闽北一度被敌占领,红军遭受损失,转移到崇安地区北就整编,将各建制单位所剩兵力合编为闽北独立师,黄立贵任师长,卢文钦任政治委员。

这时-严重,红军游击队在敌人眼皮下转来转去,环境恶劣,生活艰苦,战斗频繁。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卢文钦认为,作为指挥员,光有自己的勇敢、坚定是远远不能适应现实斗争的。治军先治心,必须使每个干部战士,都懂得为谁战斗,为谁牺牲的道理,明确共同奋斗的目标,才能提高整体战斗力。为了防止部队一些意志薄弱者在艰难时失去信心,发生动摇,他在戎马倥偬中,始终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地向广大官兵进行阶级教育、形势教育,使每个战士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他还十分注意军民关系,教育部队严格遵守红军纪律,扎根群众,依靠群众,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部队所到之处,都得到了群众支持。

1935年3月,闽北特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从闽北独立师中分出部分人员留在闽东北活动,其余部分则分散到武夷山区以团为单位进行游击战争。1936年春,开辟了以迪口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2月,闽东、闽北两个独立师在空山会合,打通了两个游击区的通道,相互取得联系。4月,闽北、闽东特委举行联席会议,成立闽赣省委,统一领导两个地区的游击队活动。

1936年春部队转移至闽东洞空山,与闽东独立师会师。不久卢文钦任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领导闽东地区游击战争。同年8月在福建宁德庄周墩战斗中牺牲。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刘绍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