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北京市人物

刘瑞三


刘瑞三,祖籍河南修武。1921年5月25日出生于北平。父亲刘克升,煤矿公司科员。姐刘瑞徵、哥刘家栋均系30年代中共地下党党员。中学时期正值抗战前夕,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此后又-到四川,受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洗礼,1938年4月在成都成属联中(今石室中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建该校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春曾一度进入朝阳法学院攻读法律,后由于政治环境恶劣而退学,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时学生旬利社任,1940年5月成都抢米事件后失去联系。其后考入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毕业后分别在成都、南京、上海工作。1948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1949年4月重新入党。

1948-1950年,刘瑞三任上海市卫生局病畜化制场副技师、技术组组长,负责全市病死牲畜剖检诊断及处理。1951-1964年,任上海市乳肉管理所副所长。负责兽医食品卫生检验和监督以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筹建了人畜共患病研究室、市卫生局实验动物中心、中国农科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实验鸡场和上海兽药厂;并担任上海市科普协会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兼任上海业余畜牧兽医学院院长。1964-1974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副主任。1975-1978年,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1979-198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1982-1983年在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医学院比较医学系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1987年至离休,返聘负责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课题研究,兼民办科研实体上海利普实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东方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技术成就

上海为我国最早推行肉品检验和乳品管理的城市,但解放前体制混乱,无章可循,手段落后,检验流于形式,只是旧政府的文明点缀而已。刘瑞三于1948年春参加这方面具体业务工作,翌年上海解放又参加了接管和整顿,遂于1950年将上海分散的肉品检验点、乳品检验监督系统、病畜化制场等合并成为上海市乳肉管理所,这是我国卫生系统内最完整的兽医公共卫生业务单位,因其职能确有成效,国内相继有一些城市追而仿效,基本上均围绕食品卫生与人畜共患病防治方面开展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冻肉出口苏联、德国和捷克,质量标准要求迅速接轨,一步到位。在刘瑞三的组织领导下,上海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建立了胴体流水检验、头部检验(局部结核和炭疽)、内脏同步检验和旋毛虫检验,而且迅速拟就了检验操作规程与标准,以作为检验工作依据,使前来监督质量的苏、德、捷等外国专家为之惊讶与钦佩;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增补完善,形成了后来颁布执行达40年之久的国家四部规程(农业、卫生、商业、外贸四部规程),在国际上亦被誉为最完善的国家法规。随着外销肉品质量的提高,内销肉的质量也相应有了改善,合并了小的屠宰作坊,取缔了无证屠宰点,严格市场抽查制度。50年代中期,上海肉品卫生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英国农业部官员肉品卫生专家Graee语),在乳品卫生方面采取逐渐淘汰生奶上市,取消了不消毒的乙级奶,严格执行牛结核病和牛布鲁氏杆菌病的检疫制度,淘汰病牛,培育健康牛群,50年代末市售牛乳已全部经巴斯德氏低温消毒或高温瞬间消毒,保障了饮用安全,质量居全国领先。其后,禽蛋卫生检验、水产品卫生检验等也先后建立和健全,制定了有关标准和操作程序,并相应开展了一些科研项目,如河豚鱼解毒研究、猪饱潲症研究、牛住肉孢子虫研究、鸭尾瘤研究(与原苏联合作)、猪水疱性皮炎研究等。在一些烈性传染病暴发时反应迅速,应急措施有力,都能及时处理扑灭,保护了农牧业发展和消费者健康。由于快速进展的需要还自行培养了大批人才,如肉品检验员、旋毛虫检验员前后培养了500余人,编印了大量兽医卫生检验和监督学习材料,举办了系列讲座。此外,还与国际兽医食品卫生学会取得了联系并加强了合作。

50年来,刘瑞三在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方面,曾作出不少贡献,特别是对狂犬病、炭疽病、日本血吸虫病、牛猪炭疽病、牛结核病、牛布鲁氏杆菌病、牛口蹄疫防治都有过艰辛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在上海建立了人畜共患病研究室(1960)、狂犬病检测基地(1950)和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1964),组建了人畜共患病防治网络和机制。

上海地区原为牛炭疽病多发区,每年均有乳牛炭疽病例发现,自建立了实验室确诊程序(血片镜检及阿氏沉淀反应),采取严密监测和隔离消毒、焚毁病尸、处理可疑、福尔马林蒸汽消毒皮张和羊毛后,病例逐年减少,几至绝迹。其后发现猪的局部结核和炭疽,也经过确诊和研究,提出局部炭疽的检索处理意见,执行几十年来,已不再见有病例发生。狂犬病在上海一直是对市民威胁最大、每年死亡病例较多的人畜共患病,1950年刘瑞三组织上海卫生、公安两局力量,建立专业捕犬队捕捉野犬,建立两个咬人狗留验站、死亡狗狂犬病病理检验实验室,并在全市分10个点为家犬登记、注射、发证点(均在公安局内),此外辅以宣传教育,使之家喻户晓,一直坚持了8年,从1958年起上海市区开始多年不再有人和狗的狂犬病病例发生。日本血吸虫病是最典型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均可罹患此病,形成广泛传染原,极难在一个地区或单纯地在人群中加以根除。1949年上海解放,第一次在苏南大规模防治血吸虫活动时即曾建议重视动物宿主在流行病学方面的关系,1956年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成立后,极力主张单独成立兽医组负责该方面工作,并开始在上海郊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牛粪处理观察、牛直肠搔爬诊断法等方面探讨。在中共中央血防办公室和农业部直接领导下,50年代中期开展了全国协作科研攻关,召开了全国耕牛血防会议(南昌)和家畜血防科研工作会议(庐山)及水网地区三省一市家畜血防科研协作会,基本上弄清了耕牛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症状、病理、诊断及其治疗方案和预防对策,出版了科研论文专辑,并在《中国兽医杂志》增设家畜血吸虫病专号。在老一辈兽医学家程绍迥、陈凌风、熊大仕等积极支持下,1962年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并在三个全国会议中专门研究了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研究工作。1964年10月1日,这个研究室在上海正式成立,开题立项,先后对日本血吸虫以及其他人畜共患的棘球蚴病、锥虫病、弓形体病开展了研究,成果累累,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组成了全国家畜寄生虫病科研协作和防治协作网络,攻克了重大决策性软件项目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血吸虫死苗、减毒苗的制备以及棉析法、间接血凝、荧光标记、同位素标记、酶联免疫试验等诊断方法。目前血吸虫疫区已大为缩小,人口最集中的水网地区已基本消灭,湖沼地区防治工作正向纵深发展。这个工作还得到国际上的重视与支持,有不少合作研究项目。由于刘瑞三对整个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贡献,被上海市评奖记功和表扬。60年代初期,上海曾首先发现猪钩端螺旋体病,经在猪场粪尿沟内用小鼠浸泡法分离到了一株病原体,经鉴定血清型为犬型,此为我国猪场钩端螺旋体病的首次正式报道,据此建立了地方监控该病的实验室程序。上海解放初期乳牛场内有大量牛只为结核病与布鲁氏杆菌病阳性,经以培育健康牛群为核心,禁销生奶和扩大牛乳消毒为辅助,经30年努力,全市乳牛场已完全肃清两病,确保了消费者健康。猪囊虫病历来为屠宰检验中检出率最高的人畜共患病,由于发病来源于产地饲养方式,城市只能加强检出与处理以保护食用者健康;旋毛虫病在建立了压片镜检程序后,偶有病例发现(约为百万分之四),均经妥善处理。除上述人畜共患病外,1951年乳牛场发生的口蹄疫传播极为迅速,症状典型,经及时全力奋战,3个月完全扑灭,病原分离后经送哥本哈根国际FMD参考实验室鉴定为O型,上海迅速扑灭得力于“反应迅速,诊断正确,措施有力”(当时农业部首席苏联顾问彭达连珂语),此举既保护了郊区耕牛,也保护了邻省,获得各方面好评,此次流行未见有人的病例发生。在主持一系列疫病防治过程中,曾有研究报告5篇,并为各种专著、教科书撰写专题6篇和一些科普文章,还主持翻译出版了人畜共患病经典名著《人兽共患病》(上海科技出版社,110万字)。

动物实验推动了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生物医学向实验动物科学的反馈,又提高了对实验动物的质量要求和水平。鉴于我国在这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1956年起刘瑞三即呼吁建立实验动物中心,多次在报纸杂志撰文,提出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它反映一个国家多种行业的质量水平,得到当时上海学术界的积极支持,1961年卫生局建立了面向社会的实验动物中心,是为我国社会化动物中心之首。“文革”过后,我国开始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刘瑞三奉派去京参加接待和主持我国第一届和第二届高级实验动物科学讲习班,聘请了一批国外知名学者系统讲授了当代实验动物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启动了我国实验动物事业与国际接轨的飞跃发展。1982年又奉派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医学院比较医学系合作研究,并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与系主任徐兆光教授合作编译《比较医学进展》,同时参加约翰霍浦金斯大学比较医学系为美国化学战中心的实验动物工作者举办的高级实验动物专家进修班,为期一年结业。还先后以正式代表身份参加了美国实验动物学会第33届年会、美国卫生署第一次艾滋病动物模型会议及老年病动物实验会议。在此期间还到哈佛大学、康乃尔大学、俄亥俄大学、宾州大学、加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考察,并应邀去俄勒冈大学医学院、得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等处讲学,题目为“比较医学与血吸虫病”,深得同行欢迎,即在此次讲学中提出来比较医学的定义是“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人)之健康和疾病现象进行类比研究,以构成全息图像,借以真正弄清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到各方面的赞同。由美回国后被聘为农业部实验动物总顾问,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又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对农业系统的实验动物工作如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专业的建立、实验动物研究所的建立、“小型猪”课题的建立、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的建立、山东家禽研究所SPF鸡场的建立等,起过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上海还担任了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技术监督局实验动物标准化委员会主任,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上海实验动物科学杂志副主编和主编,交通部水下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顾问等职务,为上海实验动物和比较医学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他是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发起人之一,曾担任第一届副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上海实验动物学会也是由刘瑞三发起,并给予支持和发展的。此外,对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甘肃等地实验动物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即得到他多次讲学并合作,培养了2名硕士研究生。最近又主持组织了京沪两地专家翻译了《实验动物医学》(150万字,199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比较医学进展》一书则早已问世(30万字,198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刘瑞三目前担任“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观察”课题负责人,这是受到国际实验动物界极为重视的项目,其第一报告曾在国际会议宣读,有不少国外同行要求参予合作,本课题下一步将进行的抗病育种探讨,既为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打基础,又为抗病找寻新的途径。

刘瑞三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科技工作者,还是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和科普积极分子,先后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发表过百余篇科普文章,被评为上海市科普积极分子和全国科普积极分子。他积极培养人才,除组织过多次专业培训班外,还担任上海市业余畜牧兽医学院院长多年,先后到17个省市讲学,兼任过上海市卫生局业余中学校长,除本人培养研究生外,还与外单位合作培养,对于青年人无例外地倾注极大关心,《人民日报》和《龙江日报》曾辟整版专文介绍他发现、支持、鼓励青年兽医师赵立民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终于飞出国内走向世界,登上国际学术会议讲台的动人事迹,《人民日报》还发表短评誉他为当今“伯乐”。刘瑞三是多种专业杂志、学报的编委,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分支副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兽医卷》副主编和《畜牧兽医大辞典》的副主编。他担任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达35年(第3、4、5、6、8、9届)之久,也曾任过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第3届起迄今)和兽医食品卫生分会副理事长(第1届),上海市科协委员(第2届),上海市养殖协会副理事长(第1届),上海市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第1、2届)、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委(第1届)、常委(第1届)、副秘书长(第4届)和兽医组组长(第1,2,3,4,5,6届)以及几十个单位的顾问或名誉职务,为繁荣科学促进生产做过不少事,如今年逾古稀,还在不懈地努力。

刘瑞三性格爽朗,胸怀宽广,遇人谈笑风生,不拘小节,与之相处,备感亲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乐于助人,大小问题均不辞辛劳。在单位担任党的书记期间,深入群众,善察人意,在思想教育工作上,一贯讲究实效,不事教条,无论是作报告或个别谈话,总是循循善诱,言之有物。由于能联系工作生活实际与同志推心置腹,开诚相见,使单位内呈现了生动活泼的政治空气,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周围同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忠于党的事业,除努力自学马列主义,时刻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和党的政策外,深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还应以发挥专业特长,致力于建设事业为己任。为开阔知识领域,俾利知识付诸实践。除精心钻研本专业学术外,还时刻关注有关边缘学科,他勤于思索,勇于创新,以致早在50年代初就深察发展动物性食品将是改变人民膳食结构的必然途径,而动物性食品的发展,又无可避免地将扩大人畜共患病的疫源。基于这一宏观远见,清晰地辨明了兽医卫生工作在人类保健事业上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胸有朝阳,终于打出兽医公共卫生的专业旗号,并以之作为单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努力方向。4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有机的专业结合,不失为雄才大略之举,也是他忠于科学事业的体现。他的赤诚、努力和卓越贡献充分反映了革命建设时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踪影。

简历

1921年5月22日出生于北平。

1940-1944年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重庆、成都)。

1944-1945年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技佐。

1946-1947年空军军犬训练班兽医、医务室主任。

1948-1950年上海市卫生局病畜化制场副技师、技术组长。

1951-1964年上海市乳肉管理所副所长。

1964-197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副主任。

1975-1978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

1979-198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1982-1983年在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医学院比较医学系为访问学者、客座教授。

1987年至今离休返聘,为课题负责人兼民办科研所上海利普实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东方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同年(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
曾昭璇 (19212007) 著名地理学家 广东省广州市
杨南生 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创者 北京市
江泽坚 (19212005) 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上海市

下一名人:刘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