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 > 太湖县人物

朱湘


[公元1904年-1933年]

朱湘(1904~1933),字子流,太湖县弥驼寺百草林(长岭村)人,著名诗人。

朱湘出生于其父在沅陵的任所,6 岁开始读书,7 岁学作文,13 岁就读于南京第四师范附属小学。民国6 年(1917 年)下半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备科。民国8 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民国12 年,被开除离开清华。民国15 年7 月,清华校长曹云祥爱他“绝顶聪明”,同意他复学。民国16 年7 月毕业,8 月同柳无忌等公费赴美留学,入威斯康星州劳伦斯大学学习西洋文学、英语、拉丁语和高级班法语。同年12 月5 日,退出劳伦斯大学。民国17 年1 月,转入芝加哥大学,读高级班法文和古希腊文。民国18 年3 月,离开芝加哥大学,转入俄亥俄大学。同年9 月回国。

民国10 年,在清华读书时开始写诗,与诗人饶孟侃(子离)、孙大雨(子潜)、杨兴恩(子惠)被称为“清华四子”。翌年元月,《小说月报》发表他的处女作—— 新诗《废园》,此后,该刊陆续发表他的新诗和译作。他翻译的有罗马尼亚民歌及英国诗人怀特、丁尼生、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民国14 年1 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夏天》。次年4 月,在徐志摩闻一多等人主办的《晨报·诗镌》上发表他的新诗《采莲曲》及诗评《郭君沫若的诗》。民国16 年7 月,他自己创办不定期的文艺刊物《新文》,专登自己的译作和创作。同年8 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他的第二部诗集《草莽集》。民国18 年,上海北新书店出版他翻译的《英国近代出版小说集》,列为《欧美小说丛书》之一。民国23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生前编好的第三部诗集《石门集》。民国24 年,上海图书公司出版他的第四部诗集《永言集》。这4 部诗集共收诗220 首,散文诗3 首,诗剧1 部。他的散文除少数散失外,都收辑在《中书集》中,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他的信札酷似优美的散文,多编入《朱湘书信集》、《海外寄霓君》两本书里,分别由天津《人生与文学》社和上海北新书店出版。各种著作和译作有13 种,国内保存不多,但在美国依阿华大学、柏克莱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日本东京等都能找到。

“五四”文学革命兴起时,他开始赞助新文学,把“创造一种新的白话”看成是“我们这班文人的天职”。他追求自由,关心世事,在悼念孙中山的诗里写道:“人生的音乐,该是战鼓征鼙。”赴美留学后,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孤僻狷介的性格,使他与那里的生活产生很大的矛盾。他把自己看成是一只“失群的孤雁”,说在外国“越过越无味”。有一次,劳伦斯大学法文班教员讲解法国作家杜德的小说,说中国人像猴子,美国学生听了哄堂大学,朱湘当即退出课堂。后来尽管教员向他表示歉意,但他还是气愤地离开了劳伦斯大学,转入芝加哥大学。翌年3 月,因一名教授疑心他借用的书没有归还,他不堪侮辱,又离开了芝加哥大学。他为中华民族倍受歧视,中国现实社会落后感到愤怒和羞惭,决心回国。他说:“我在外国住得越久,越爱祖国,……我爱的是中国的英豪。”又说:“为中国鞠躬尽瘁,是我早已选定了的。”这是他爱国感情的真实吐露。

朱湘在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清华读书时的费用,大部分是其寡嫂薛琪英(曾留学法国,是童话小说《杨柳风》的翻译者)提供的。被清华开除后,寄居在上海一位朋友家里。民国15 年,虽获得清华复学的机会,可是连赴清华的路费都没有。在北京适存中学教书时,与饶孟侃等4 人住在西单梯子胡同的两间屋子里,有时穷得连饭钱都付不出。他从不看电影,不下馆子,一日三餐尽啃馒头,在学校吃饭都是向厨师赊帐。清华毕业时,欠学校的饭钱和裁缝的工资,都是先由同学担保后才付清的。从美国回国后,他应聘到安徽大学任英文文学系主任。虽身为教授,但生活仍然窘迫,学校又经常欠薪,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因没有奶又无法补救被活活饿死。民国21 年,安徽大学改组,他离开安大,一直找不到职业,在长沙、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辗转漂泊,卖文为生。冬天身穿夹袍,妻子霓君寄来的棉袍一到手就送到当铺。有时因付不起房租,或被旅馆扣留,或被茶房押着去找朋友解救。由于长期失业,他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民国22年12 月1 日向寡嫂薛琪英借款20 元作旅费,4 日由上海乘吉和轮去南京,5 日清晨喝半瓶酒后投江 。据目击者说, 前还朗诵过德国诗人海涅的诗句。死时29 岁。

朱湘死后被鲁迅称之为“中国的济慈”。罗念生说:“英国的济慈是不死的,中国的济慈也是不死的。”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3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卜万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