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永泰人物

张元幹


[][公元1091年-1161年]

张元幹(1091~1161)

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又称芦川老隐、芦川老人,本县嵩口乡月洲村人。

张元幹为张睦九世孙。张睦生三子庑、膺、赓。庑居侯官(今福州),膺、赓迁月洲乡。元幹是张膺第八世后裔。

祖父张肩孟,字醇叟,宋皇祐五年进士,官至朝奉郎,歙州通判。父张安道(族谱为几道),进士出身,曾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为官。元干早年丧母,十四五岁随父在任,每逢宾客酬唱,必专心倾听,有时随口应和,辞藻可观,满座惊叹。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元幹20岁,到江西南昌求教于东湖先生徐师川,参加江西诗派洪刍、洪炎、苏坚、潘子真、吕本中、汪藻向子諲(张的舅父)等人诗社活动,从而受江西诗派影响。

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元幹随父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入太学,为太学上舍生。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渡过黄河,围攻汴京。徽宗内禅,钦宗即位,任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元幹时年36岁,被召为行营属官,积极支持李纲抗金。击退金兵以后,钦宗竟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罪名,罢免李纲。元幹因态度鲜明站在李纲一边,主张抗金,同时获罪。他悲愤地离京南下。同年冬,元幹在淮上听到汴京沦陷,写下了《感事四首》,表现极度哀伤悲愤之情。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南京(今河南商丘),改号建炎,起用李纲为宰相,元幹先后被任朝议大夫、将作少监、抚谕使。但李纲为相70多天就被罢免,元幹深感愤慨。建炎三年(1129年)他避乱湖州,作《石州慢·已酉秋吴兴舟中作》一词“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抒发其矢志恢复中原的豪迈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绍兴元年(1131年),元幹因不愿与奸佞同朝,飘然挂冠归里,寓居三山(今福州),仍以民族安危为念,怀着“小隐故山今去好,中原遗恨几时休”的心情,以诗词发泄胸中抑郁。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屈辱地与金议和,李纲-反对,罢居福州,元幹愤然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绍兴十二年(1142年)胡铨-反对和议,建议斩秦桧、孙近、王伦三人之首,受到秦桧爪牙诬陷,押送新州(今广东兴县)编管。“一时士大夫畏罪钳舌,莫敢与立谈”,亲友“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元幹激于义愤,不顾个人安危,为胡铨送行,并填《贺新郎·送胡邦衡赴新州》一词:“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慷慨激昂,千古传诵。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有人告发此事,因张挂冠已久,秦桧只好“以他事追赴大理寺狱”。绍兴廿五年(1155年)秦桧死,才出狱。

此后,他漫游吴越一带。绍兴廿七年(1157年),元幹拄杖登上吴兴垂虹桥,感慨万千,写下《水调歌头》“……洗尽人间尘土,扫去胸中冰炭,痛饮读离骚。”著有《芦川归来集》传世。他把词作为政治斗争武器,多抒发悲愤之情,成为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词人的先驱。张元幹有三子:靖、竦、竑,均有功名。竑子益臣,孙张贡,迁居西区辅弼岚口,为同安乡张氏始祖



  同年(公元109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161年)去世的名人:
胡宏 (11051161)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海陵炀王完颜亮 (11221161) 金代第四位皇帝 黑龙江
撒八 (?~1161)

下一名人:黄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