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北省 > 仙桃人物

杨玉如


  杨玉如:开国元勋
   杨玉如从小聪明绝顶,老师都不敢教他。他老爸是个穷教书匠,肚子里的货倒完了,就把儿子托付给大学问家杨介康。介康教着教着觉得内存不够,就让他提前谢师,自个儿设馆授徒。后来沔城容不下这尊大菩萨了,张之洞就在武昌办了所师范,请他进去充电。过不了几天,中国的东西又被他学完了,怎么办?只好到日本去。这样子一折腾,杨玉如对学习厌倦极了,急着找新鲜玩意。正好孙中山也到了日本,杨玉如听了《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豁然开朗,一下子找到了今后的出路:革命!
  留学期满,杨玉如身负秘密使命回国,在武汉潜伏下来,随时准备为推翻皇帝老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是在《公论报》任编辑,文章写得太棒了,很快成了传媒界的名记,老百姓的知音,被《雄风报》聘为主编。武昌是大清国驻扎新军的集中营,方圆五六里的弹丸小城,军营占了三分之一的地盘,军人是主流。《大江报》的詹大悲找他联手,专门在报上揭露军队的黑暗,把士兵们的阶级情绪煽动起来了,纷纷参加革命组织。
  一九一零年,沔阳人杨时杰从东京回国,带来了最高指示,要求武昌首先发难。来得正是时候啊!一年多没布置具体工作,看把杨玉如憋的,一听要打仗就跳起来了:“哎呀!武昌首义,实为先著者也!”一惊一乍的,把杨时杰也搞激动了,都说知音难找,这不找到一个了吗?大伙儿还不知道,这个提案在上海总部碰了一鼻子灰,宋教仁说是“理想”,谭人凤说是“梦话”,共进会首领刘公是个老实人,嘴上答应,心里直打鼓,一到武汉就托病回襄阳去了。杨玉如说:“自古以理服人,只要向诸位同仁讲明道理,观点不难达到统一。”杨时杰受到鼓舞,住下来不走了,天天黏糊杨玉如。
  杨玉如最大的功绩,是促进联合。一九一一年,武汉革命氛围异常浓烈,党人活跃,党派林立,最大的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文学社,除了从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接手过来的兄弟,大部分是新进的军人。共进会武汉负责人叫孙武,文学社社长叫蒋翊武,两大阵营都是人才济济,旗下会员数以万计。可就是不团结,表面上目标一致,以推翻满清为己任,但门户之见很深,跟武林中人没多大区别。为了壮大起义力量,杨玉如首倡联合,两头受气。蒋翊武有些担心:“合作虽好,但那些留过洋的、穿长衫的人,不好招惹。特别是孙武,领袖欲特强,将来很难共事。”好容易说通了,领导权又成了焦点。蒋翊武认为:“文学社在军营中力量很大,合作后当为主体。”孙武不服:“共进会是同盟会系统,直属东京本部领导,与长江各省均有联络,人数超过文学社,理应居于领导地位。”两人唇枪舌剑,互不买账,这个皮从五月扯到九月,杨玉如腿都跑断了,总算大功告成。随后成立起义指挥部,刘公任总理,蒋翊武管军事,孙武管行政。
  杨玉如信奉岳飞的一句诗:“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这是用来自律的,表明个人不捞钱,但为革命捞钱不在此列。虽然钱不是万能,但没钱那是万万不能,没钱怎么革命?所以领导班子一成立,他又去筹集经费。杨玉如算是把沔阳人的精明用到点子上了,很早就打起了刘公的主意。刘公有个富爸爸,老说要给儿子买官,花多少钱都行。杨玉如把沔城才女李淑卿撮合给刘公,让她留意这笔钱到没到。后来钱真到了,杨玉如故意搞得满城风雨,刘公不好意思,就把钱全部捐献出来了。九月下旬,杨玉如和居正带着三千银元到上海买枪,顺便参加了上海总部的全国代表会议。本来兴冲冲去的,兜头一瓢冷水,宋教仁陈其美都不同意武昌首义。杨玉如舌战群儒,还是无济于事。他告诉这些大腕:“湖北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革命潮流不是少数人能够控制的,成功在此一举。”与会者将信将疑,迟迟不敢作正式决定。
  这时候家里出了麻烦。南湖炮营有几个士兵上班喝酒,挨了上司的皮鞭,要是平时也就算了,就当是被儿子打了,但这次不同,一想到马上就要翻身做主人,就藏不住心事管不住嘴,抖起狠来了:“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过几天有你好看!”这些话引起了都督府的警惕,下令在军中收缴0,加强戒备。眼看事态紧急,革命党人决定提前起义,时间定在中秋。杨玉如接到电报,等不及总部指示,火急火燎地往回赶。
  回到武昌,才知道大事不好,起义的消息不慎泄露,清廷正到处抓人,刘公、孙武都躲到汉口去了。杨玉如不敢逗留,赶紧过江跟他们会合。十月四日,二十多个凶神恶煞的-突然查抄杨家,一边逼问杨玉如的下落,一边翻箱倒柜,搜出了三个洋铁盒 ,扬言要严加查办。夫人吴静玉受到惊吓,唯恐-再来拷问,想想只有死人才保得住秘密,就服毒自尽了。吴静玉也是沔阳人,虽然读书不多,但处事有胆有识,性格刚烈,既能掩护同志,又能传递消息,是杨玉如的得力助手,凡是联络、通讯、侦察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她一力承担。
  杨玉如得知噩耗,痛不欲生,一定要见夫人最后一面,刘公、孙武死劝活劝,才忍痛放弃。怕他哭出毛病来,组织上安排他前往京山,辅佐刘英起义。十月十一日,杨玉如在京山永漋河跟刘英见面,迅速集合千余人马,袭取了襄阳巡防营。由于信息不灵,他还不知道武昌起义已经爆发了。
  十月十九日,杨玉如和刘英竖起“兴汉灭满”的大旗,攻破天门,当街杀死知县荣睿,民众纷纷响应,队伍激增至三千人。人多枪少,杨玉如急急回武昌想办法。这一回来就不让走了,公推为军0秘书长,总理日常事务。
  此后的杨玉如非常吃香。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时,他是-高等顾问。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奖励有功人员,他位列甲等,官封内务部高等顾问。黎元洪也笼络他,杨府落成时,专程送来了两块匾,其中一块金底黑字,-“开国元勋”四字。但杨玉如是个明白人,宠辱不惊,该干嘛干嘛。袁世凯称帝后,他第一时间通电讨袁,官职削了个一干二净。
  在辛亥革命中,杨玉如风云一时,他的特殊贡献无可替代,弄得人家很不好排座次。有人说,如果把他跟孙中山、黄兴这样的一等人才放在一块,似乎不妥,但把他归为二等又太委屈,真是左也难右也难。其实这些人多虑了,杨玉如没想这么多。“倒袁”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大伙儿一哄而上瓜分胜利果实,他却一推六二五,回沔阳乡下教他的书去了。
  也是,以他的才情,不教书太可惜了。教授教授,越教越瘦,杨玉如的生活渐渐成了问题,最困难的时候,居正石瑛邀他赴南京,找老蒋谋一出路,他不干。在他眼里,老蒋跟老袁是一路货。好在几个高等学府借重他的资历和威望,聘他做挂名教授,白拿薪水,这才没饿死。
   杨玉如(1878——1960)名藻香,字宝珊,别号安素老人,人称“玉翁”。沔阳彭场杨家湾人。自幼勤奋好学,是沔阳诸馆中著名的“天才生”,25岁中秀才。1905年被张之洞选拔到武昌“双阳师范”深造,不久官费送日本留学,在东京亲耳聆听了孙中山的讲话,并由田桐、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先后担任《公论报》编辑、《雄风报》主编。武昌起义后,杨任军0秘书长。1912年任-高等顾问。1913年授“勋五位”,并任内务部高等顾问(未就职)。同年通电讨袁,被撤销湖北省参议员资格。1917年,黎元洪委杨为湖南道尹,杨辞官不做,隐居沔阳。1946年迁居武汉,任“辛亥首义同志会”常务理事。1950年任湖北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员。1951年任湖北省文史馆馆员。1953年着手撰写《辛亥革命先著记》,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60年11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
  


下一名人:张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