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人物

吴师机


[][公元1806年-1886年]

吴师机 (1806~1886),名樽,又名安业、树杞,字师机,又字尚先、杖先,晚号潜玉居士、潜玉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末扬州名医。出身于书香门第。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为候补知县。道光十六年入都应考,因病未与试。后随父迁居扬州。习诗文兼学医术。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到扬州,他和弟弟奉母迁到泰州东北俞家垛居住。时因战争频仍,乡间贫病者多。吴师机遂专心研究,用外治法为泰州、泰县、江都、高邮、兴化、宝应等方圆数百里的百姓治病。对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血吸虫病等,采用薄帖(膏药)治疗,施术简便,疗效显著,且少痛苦,颇受欢迎。每日登门求医者数百人。为减轻病员负担,他尽力省用药物;遇有付不起药资的,免费治疗。他施药与传方并行,不顾医家大忌,为贫病者着想,使乡人深为感激。吴毕生着力外治法研究,认为外治可“与内治并行”,并能“补内治之不及”。其外治法,除膏药外,还有敷、烫、熏、浸、洗、擦、搭、抹、吹、吸、坐、塞、踏、刷、点、滴、烧、照、扎、火罐、 、推拿等数十种,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骨、皮肤等科的多种病症。他认为治病方法必须师古而不泥古,“医不拘法”,“前人不传之法,吾亦可变而通之”。他以“膏药治百病”,首先是考虑到贫人购药为难,“膏药则更便也”。曾经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和讥笑,但他不为世俗习见所拘,坚持在实践中发展提高医术,终于成功地对外治法加以创造性改进,被誉为“外治之宗”。为将其外治之法传诸后世,他以大量精力从事《理瀹骈文》(初名《外治医说》)的写作,历时20年,于同治三年(1864年)成书,付印行世后享誉极高,各地一再刊行。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卫生出版社也曾标点刊印。该书是中国第一部集外治法大成的专著,总结膏药外贴必须遵守的五个原则:一、要察阴阳;二、要察四时五行;三、要求病机;四、要度病情;五、要辨病行。对一些疑难杂症作了论述。还总结了多种外治方法。全书内容丰富,切合实用。吴师机晚年卜居公道桥(今属邗江县),建延陵寓祠和碧祠,兼书塾、药局,训蒙童,疗疾病。亲自捐购田181亩,以作祭祀、施药之费。光绪十二年(1886年)去世,享年80岁。著有《小斜川初存诗》2卷存世。20世纪80年代,被国内外医学界推为现代透皮给药的先驱。



  同年(公元18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86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马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