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北京市 > 东城区人物

王洛宾


[公元1913年-1996年]

王洛宾

撷民间民乐之瑰宝传天上人间之绝唱

被称之为“中国民歌之父”的一代音乐大师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走完了他人生最后旅途。

历史,留给人的是往事与回忆。然而,历史却永远铭记着这位在大西北的热土上耕耘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音乐家。一生酷爱音乐的王洛宾,把毕生的心血和人生闪光的年华献给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搜集、整理、创作与传播。

50多年来,他象沙漠中艰难跋涉的一只骆驼,穿越了干枯,战胜了死亡,在驼队踩出的脚窝里,他找到了一眼又一眼的音乐的清泉,用生命谱写了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美妙旋律。洛宾先生以充满艰辛富于创造的一生,给人类奉献了他精神的硕果以及他生命的全部热情。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曾带着艺术团体出访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4年6月王洛宾在联合国总部大厦为150多个国家的代表登台演唱他的作品,掌声雷鸣,盛况空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王洛宾得到的殊荣不仅是他个人的,更是中华民族的。

“王洛宾歌曲故事”向朋友们所展示的正是王洛宾几十年烟雨垂帘的艺术生涯,往事回忆和永恒旋律万古流芳的再现。

一、 沙皇御妹的高徒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自幼酷爱音乐,12岁入北京通县潞河中学读书。同年参加基督教堂的唱诗班,对西洋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1931年,王洛宾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专攻西洋音乐,师从于俄国沙皇尼姑拉一世的御妹霍罗瓦特·尼姑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王洛宾在大学时期受到了严格的艺术教育,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这位洋教授非常赞赏王洛宾的艺术天赋,并赠言王洛宾“你一定要去法国留学。请你记住!只有在经过那里的训练,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家。”从此王洛宾一心要赴法留学。

二、 一曲《云游》定终身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王洛宾一生视自由为艺术之灵魂,云游乃自由的思想境界。青年时代喜读爱情诗,崇尚“新月派”诗人徐志摩。1934年,他为徐志摩的诗作《云游》谱曲并演唱,从此注定了他的一生,云游四方,寻觅音乐。《云游》是他的处女作;《云游》是他人生的向往。

三、 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1937年,北京沦陷,面对日本侵略军的暴行,王洛宾打消了要去法国留学的念头,毅然投笔从戎,在山西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进行抗日宣传,当时由他创作并演唱的作品有《奴隶之爱》、《血花曲》、《洗衣歌》、《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等。这些歌曲曾经传遍华北前线,激励了大批抗日勇士们奋勇杀敌。

四、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

1938年,王洛宾与萧军、塞克等艺术家结伴西行,因连日大雨,使他们一行几人受困在六盘山和尚铺一家车马店里。车马店女老板“五朵梅”一曲委婉、苍凉的民歌“花儿”《眼泪的花儿飘满了》把同行的艺术家们给镇住了,歌声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流浪汉子孤独的身影,背负着人生的重担,迈着沉重的脚步,消失在渺茫的远方。王洛宾完全被“五朵梅”的歌声征服了。这个受过高等音乐教育的青年作曲家;这个向往留学巴黎的梦幻者,今天真正感到声乐的本质就是把语言升华为艺术的美。是“五朵梅”为他启开了门扉,从此他走进了丰富多采的民歌世界,一生未离开大西北这块热土。

五、《达坂城的姑娘》从金城走向世界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两个眼睛真漂亮

《达坂城的姑娘》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民歌。不过那时侯,王洛宾还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也没见过赶马车的维吾尔人。1938年,新疆有个运送苏联援助抗战物资的车队经过兰州。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慰劳车队的工友们。就在这个联欢会上,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了一首简短的歌,因为是用维吾尔语演唱的,谁也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意思。但是王洛宾敏锐的音乐神经被触动了,他用在学校学习的速记法很快记下了这支歌的旋律,并且请当时居住在兰州的维吾尔族商贩对歌词作了简单的翻译。当天晚上王洛宾在想象中描绘达坂城的风光和那里姑娘的美丽形象时,兴奋的不能入睡。他从那些原始乐句中选择、连缀、追寻主调,弃其枝蔓,很快就编配成一首简短流畅的《达坂城的姑娘》。第二天这首歌在给运输车队的欢送会上演唱之后,就象一阵风似的吹遍了兰州城,后来由著名歌唱家赵启海、赵风将这首歌传唱到重庆、昆明、缅甸、马来西亚及至南洋各国。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达坂城的姑娘》。

六、“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一首动人的歌,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支歌,人人会唱。这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1939的春天,中国电影的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摄一部影片,邀请当时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

郑君里找来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牧羊姑娘。王洛宾被指派做卓玛的帮工。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早出晚归,在赶羊时王洛宾无意打了卓玛坐骑一鞭子,马跳了起来,卓玛回头看看王洛宾,显得很高兴,又很生气,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交谈,不知卓玛是怎么想的。过了一会王洛宾赶着羊群走到了前面,卓玛趁王洛宾不备,朝他背上抽了一鞭子,大概是对刚才王洛宾抽他那一鞭的报复吧。

他们在一起拍了三天电影, 第四天早上摄影队就要离开青海湖,回到西宁去。卓玛和他的父亲骑着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一个山坡上,才停住了。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的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他沉浸在梦幻世界。朦胧之中,卓玛化作一尊美神浮现在眼前;她健美的身躯,妩媚的笑脸,火热的眼波,轻轻打在身上的皮鞭,……化作一支抒情的旋律在胸中回旋。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经而走。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多明哥、卡雷拉斯等人都将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曾梦想过留学巴黎的王洛宾,虽然一辈子没有踏上欧洲大陆,但他的作品却登上了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

这一首王洛宾作词作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几十年来却被当作“青海民歌”传唱。青海人民感谢王洛宾给他们这偏远的地方带来的荣誉,1988年特别邀请王洛宾老人重游旧地,共度龙年。卓玛姑娘早已不在人世,但是,藏族人民传说中的卓玛女神却世代相传。

1991年10月文化部、中国唱片总公司为王洛宾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颁发了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1992年《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七、写给小囚友的歌《大豆谣》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41年春天,王洛宾和他的妻子罗姗(杜明远)在兰州登报联合启事,声明双方脱离关系后,王洛宾就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绑架。罪名是王洛宾有“共产党嫌疑。”

音乐家被关压在兰州市黄河北岸的沙沟监狱5号囚室。在狱中,王洛宾受尽折磨,但他始终坚信,宣传抗日无罪。

在四年牢狱中,音乐家共编写了《我爱我的牢房》、《来.我们排成队》、《悲歌》、《云》等二十余首囚歌,用歌声来鼓励难友们勇敢的坚持狱中斗争。其中最感人的一首《大豆谣》就是写给甘肃地下党工委书记罗云鹏烈士的遗孤(小萝卜头)罗力立的。当时小力立只有4岁,在放风时她手里握了几粒大豆问囚友们“什么最好吃?”,大家都猜不到,后来小力立天真的说“最好吃的是大豆”。这时大家都在掉泪,尤其是小力立的母亲中共地下党员张英更是难过不已,王洛宾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即兴编写了歌曲《大豆谣》,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鄙罪行。1992年王洛宾与小力立母女在山西运城相逢,当大家重新唱起囚歌《大豆谣》时,那情景再次催人泪下。

八、一曲不能署名的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1946年,抗战后的第一个春节,青海军阀马步芳传令全军各师、团长自己出钱办“社火”,在西宁举行社火比赛,马步芳请来音乐教官王洛宾,将自己编词的“四季调”用浓重的河州口音唱了一遍,意思是让王洛宾把这首家乡民间小曲编个节目,并辅导自己的社火队登台表演,在比赛中拿个名次。王洛宾过去曾听过这首民歌曲调,他将粗俗的歌词加以修改,并将旋律进行了改编,取名为《花儿与少年》,在社火比赛中,十六名士兵半数男扮女装在台上边歌边舞,很是热闹。这支歌很快就在马家军及青海民间传唱开来。解放以后,王洛宾因政治问题遭到诬陷,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被别人改来改去,署上他人的名字发表。因为涉及马步芳,王洛宾对此歌避而不宣。直到80年代后期,这首歌才物归原主。

九、高歌一曲进新疆

1949年9月,王洛宾应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马寒冰的动员在西宁参加人民解放军,随解放大军徒步翻越祁连山,踏上了解放新疆的征程。 部队行军到张掖,马寒冰拿着-将军在行军途中写的一首诗请王洛宾谱曲,并给部队教唱。这就是那首现在文献收入史籍的-作进军新疆诗“白雪照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王洛宾接过诗词,西望漫漫阳关路,他似乎看到十万大军在行进,一曲恢弘雄壮的主旋律渐渐荡起。一盏昏黄的马灯,没有钢琴的试唱,他边唱边写,一首四声部大合唱就在西进路上诞生了。

十、古和阗寻访《沙枣花儿香》

五十年代中期,王洛宾在南疆军区文工团工作。这是他音乐生涯的全盛时期。虽然他早在西宁的时候,就编创《喀什噶尔舞曲》、《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琪曼地》、《依拉拉》等等流行歌曲,但是如今在南疆喀什、和田他真正生活在维吾尔族朋友中间,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民歌,感受到那种只能心领不能言传的神韵。这期间他搜集改编了《阿顿江》、《牡丹汗》、《黑眼睛》、《圆圆的》……十首、百首民歌,如同一串串闪光的珍珠,创造了民族的美。 一次他在和田巴扎上听到了青年女歌手乌尔尼沙的歌唱,歌中带着隐隐的-。为了探本求源,乌尔尼沙带着他跑了几十公里路,辗转了几个村庄,访问了姑娘的父亲、祖父,最后追根到九十多岁的曾祖母,上塑四代人,终于弄明白这是清朝年间的喀什道台府传出的一首礼仪歌,流传久了,虽已当地民族化了,仍然带有中原-。王洛宾听完这段感人的故事,随即改编了这支和田古歌。现在这支《沙枣花儿香》已被编成大合唱歌曲,由国家著名合唱团唱遍全国,唱遍世界。

十一、《高高的白杨》诉衷肠

1960年刚刚从北京参加全军先进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回来的王洛宾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牢狱,度过了长达15年的牢狱生活。1989年在广州举办“王洛宾作品音乐会”,当广州电视台的主持人对着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请王洛宾谈谈狱中生活,王洛宾吟吟地说了一句“我很幸福!”,真的,做为音乐家,他经常怀念狱中生活,那是他耕耘和收获的另一片沃土。他在狱中搜集民歌。那些来自各地的维吾尔、哈萨克服苦役也忘不了唱歌。他们唱怀恋的歌,古老相传的歌,和狎猥放荡的歌,泥沙俱下。而对音乐家来说,这歌都是宝贵的。 王洛宾为了记录这些民歌,经常不得不勒紧裤带,用仅够果腹的口粮,省下来作为代价请那些囚徒唱歌。 他在狱中整理出三大本民歌,写下了许多研究性的音乐札记,并编写出《高高的白杨》、《撒阿黛》、《玛尔江》等著名音乐作品,这些歌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二、《阿曼都尔拉骆驼》的故事

1954年王洛宾跟随解放军骆驼运输大队爬上喀喇昆仑山,为边防战士运送物资,一路上跋山涉水,千辛万苦,作曲家被战士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创作了《英雄的骆驼队》、《阿曼都尔》、《骆驼羔子快长大》等作品,在全国传唱。后来由于王洛宾的消失,这些音乐作品都被作为佚名,直到80年代初,王洛宾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彻底平反,他的数十首音乐作品也物归原主,《阿曼都尔》就是其中的一首。


  王洛宾相关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李宏茂 (1913198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重庆市开州区


  同年(公元1996年)去世的名人:
陈景润 (19331996)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下一名人:刘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