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
乐陵人。
宋哲宗(1096年)时中进士,北宋时累官太府少卿、直龙图阁、
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宣和七年(1125年),宋金联合攻辽,吕颐浩随钟师道北伐燕京(今
北京),负责转运粮草。
宋军收复燕京后,举朝弹冠相庆,而金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于是,吕颐浩上 书朝廷,请加强
河北防御。这种“不合时宜”的论调触怒了
宋徽宗,吕颐浩因此被贬官。当年秋,金兵果然南侵。金人北退后,吕颐浩复为河北转运使。
南宋建立后,吕颐浩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兼知
扬州,旋又升为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逼近
扬州,
宋高宗仓皇渡
江南逃,以吕颐浩为同鉴枢密院事、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
江宁府,江淮两浙制置使,屯驻京口(今
镇江)阻击金兵。第二年,吕颐浩与
张浚、
韩世忠、
张俊、
刘光世等平定“苗刘之变”,恢复了高宗的帝位,以功升为右相兼御营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后因其主张退避金兵,且陈“浮海之计”,为吏部尚书
赵鼎所劾,被迫离京,贬为
池州(今
安徽池州)知州。
绍兴元年(1131年),吕颐浩复入朝,与
秦桧为左、右相。第二年,
秦桧罢相,吕颐浩独秉朝政,任少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屡请兴师收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
李纲等人,创立“月桩钱”,扰民太甚,又加连年旱涝地震,复被弹劾,再次罢相,贬为潭州(今
湖南长沙)知州。1139年病逝于
台州(今浙江
临海)。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穆。著有《忠穆集》十五卷,《宋史艺文志》行于世,《宋史》有传。
青少年时期,吕颐浩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备受师长称道。今郑店镇旧
乐陵村南,尚有其当年读书处“萃贤亭”遗址。
来源:乐陵市党史史志办公室
[以上内容由"
心碎了无痕"分享。]
同年(公元1071年)出生的名人:同年(公元11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