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济南市 > 莱芜区人物

何兰华


   何兰华,男,大专学历,现供职于莱城区方下镇工会主席、党校校长。1986年以来至今,诗歌创作5000余首,有2000余首分别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农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审计报》、《北京哲理诗刊》、《中国乡土诗人》、《作家报》、《四川日报》、《农村大众》、《黄河诗报》、《山东文学》、《泰安日报》、《莱芜日报》等全国五十多家报刊上,并收入了《文学人才库》等书籍。目前已出版诗集5部,分别为《村庄的月亮》泰安新闻出版局1997年8月;《村庄的太阳》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10月;《村庄的天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8月;《岁月的存根》中国和平出版社2008年5月;《诗梦春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新闻、文学作品发表70余万字,长篇叙述诗《天窑》中国文联出版社定搞,2009年七月出版发行。
   1997年,作者集纳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农民爆发出来的喜悦与反思,出版诗集《村庄的月亮》,引起省、市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好评,市宣传部、泰安出版局的领导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2006年作者从内心出自对农村农民农业的热爱,又从这热爱中产生了忧伤,不住的打量着个头不矮,位置极低的农人,从中发现了他们内心深处同样埋藏着丰富的人性,不断推动着历史的文明进程。他们的喜、怒、哀、乐对生命的表达,对文明的传达都作用在石头、坷拉上,这些情感的物件无非就是老井、石碾、山地、平原、牛羊、庄稼。而这些物件,又无时不是中国天气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用诗歌的形式来歌颂农村,反映变化,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已有二十多年,一直就盯着农民的脸上,特别近年来在党和0对“三农”的关怀下,使农村农民农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给诗歌创作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于是,春、夏、秋、冬,风、雨、雪、霜中托出了《村庄的太阳》。这本诗集就是农村、农民、农业既摆脱现实改变自己,又坚守净土不愿舍弃的道德文明的不同姿势的画像。也是当今农民命运、情感的交融,及精神文明建立起来的一个个崭新的-,真实呈现出美好的光芒,照亮着村庄。出版发行后,下至有点文化的农民、离乡打工者、农村两委成员、妇女主任也能看出道道,上至乡镇、区、市干部,中学生、大学生、及再高一点的文化人。从而达到最多的读者受益。本书发行后,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引起社会的良好影响,成为新农村建设“五个一”工程中,村庄书屋里新鲜的“绿色食品”,该书2008年获莱芜市首届文化艺术节精品工程奖。
   2007年,面对新的历史时期下的村庄,那些固守了千秋万代的农民、土地,头顶上面还有多大的天空,什么样的天空,作者又出版了一部《村庄的天空》,收入原创诗歌431首,用农人的《脊梁》,脚下的《土地》,不屈的《苦树》,苦苦的《寻觅》、《祈雨》,过去点点滴滴的《半灯油》、《大襟袄》等物意,重新密织出四季分明的《新村》、《乡情》、《太阳鼓》、《月亮锣》、《桃花开杏花落》、《雷雨》、《梦》及《村庄的故事》和天空。以乡村特有的美感,确认他们自我要求和质朴的良知,激发人们热烈的爱恋,调动聪明才智,建设自己心中的家园,撑起农业一片温暖澄净清明的天空。《村庄的天空》出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莱芜电视台、《莱芜日报》都进行了报道,使诗歌、作者、读者的心灵发生了谐振共鸣,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推进社会进步文明,提供了一片人性、自由、原生态的天空。
   2008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包围农村”的可喜文明,作者又揭开那些红红绿绿的背面,多年沉积下来的形成“根”的东西,必须记录下来,作者出自一种留“根”记“树”的理念,出版了《岁月的存根》。千年之后,包括今人的物质都倒塌了,几本书,装着平民百姓的生活,在文字的棺材里躺着,千年之后的风翻阅着,千年之后的日月抚摸着,千年之后的今人兴许还活着。今人存活的点点滴滴,都变入史土,今天,我们的田野,我们的身躯,弯腰的形式,微笑的颜色,以及泪珠的虚实,都将是岁月的存根,一齐化作招风筛雨的枝枝叶叶,丝丝入土的根根须须,长起历史的参天大树。歌颂人民的文字千年不倒,承载人民悲苦的文字万年不枯,因为人民不死,日月永恒,历史不朽。这就是著书者赋予文字的本意。
   如在近日创作的两首新诗,网上点击率很高,《芒种》和《现在的孩子不会爬》来自各界评价是《芒种》现代工业文明与古老的农业文明一次次交锋,无奈、忍让、宽容、是不是另外一种文明,《现在的孩子不会爬》爬是人类成长的重要环节,更负有意义的是人类意志的磨练,才是成长自立的阶梯,不能掐去成长中的一个链节,而使得意志、生理、瘫痪乃至影响社会。
   2009年1月,作者出版了《诗梦春秋》,本书是作者继四部诗集出版发行后,又推出一部当代力作。收入作者新作原创诗279首。能把已有的和没来的苦难,破解为曾经和正在的梦,不是笨中聪明,而是善意的合成,也许给人们的是一种舒服的疼痛,生活中的泪水都变成作者笔下盛开着的人间美丽的花朵……面对社会,面对当今,面对芸芸弱群为存在而生存的艰辛,用良心之笔蘸着热血,写出他们喘气的声音,写出他们心中的块垒,写出他们目光中的火星,用泪水放大人性的同情和世间的大爱,承担起一种转化和兑现,让强者知道帮助弱者,让弱者知道光明和拯救的存在,让苦难转化为微笑,让大悲兑现出大美。本书有地震晃醒的灵感,有土地里的梦幻,给土地上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另一个空间和生活的另一种食粮。诗人以诗的眼睛发现了人性中好多未醒来的梦,暂时别醒,以至弱点变成有用后,使生命在梦的境界中,美好伟大起来。本书列为中国诗歌教育范本,抗震救灾捐献精神食粮。该书已进入5处大学、8处高中学校图书馆,其中诗歌《举起泪珠,向您敬礼》在四川教育战线举行的抗震救灾歌咏大会上让人们深受感动。该书《莱芜日报》、《作家报》都作为重点新书推荐进行介绍,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获得广泛好评。如今,好多40岁以下的和现在青年人都说,我是读着你的诗成长起来的,说这话的人在莱芜不算少数。与自己创作同时,也不同形式的辅导、培养了爱好文学写诗的人十几名,现在都已在市以上报刊发表过作品。
   1989年,作品《村庄、城市》获建国40周年,华东六报一刊二等奖;
   1991年,泰安地区职工文艺汇演,小戏剧《汶水情》获剧目创作二等奖;
   1992年,作品《遗产》获全国首届农民诗歌大奖赛二等奖,并向莱芜市发贺信;
   1997年,作品《牛》被选入新加坡民间挂历上;
   1992—2007年,稿件先后获中央人民电视台、《中国人口报》、《大众日报》、《莱芜日报》等好新闻奖21件次;
   2001年7月,莱芜市举办的庆祝建党80周年,“邮政杯”诗歌大奖赛中作品长篇叙述诗《红船颂》获一等奖,并在莱芜人民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晚会上进行配乐伴舞表演节目,该诗由山东人民广播电视台播颂;
   2004年,由莱芜日报主办推选莱芜文化人,被全市投票推选为十佳汶汇作者;
   2007年,作品《村里的煤矿工人》获省总工会“五一文化杯”二等奖;
   2008年,作品《炊烟》获世界华人联合总会主办的中国第三届“作家报杯”银奖;
   2008年4月,《村庄的太阳》获莱芜市首届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奖,奖励现金5000元;
   2008年11月,作品《咱那庄》获改革开放30周年“康乐杯”全国老少诗文对联摄影大赛文学类金奖,并授予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同时获聊城“东昌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奖;
   2008年11月,作品《地病》获作家报中国文艺杂志海南文学艺术联合会举办的“金三亚杯”全国文学大奖赛金奖;
   2009年3月,作品《千村路》获第四届作家报“青菁顶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银奖;
   2009年6月5日,被莱芜日报作为莱芜一星文化人专版推出。
   同时在工作中获得的荣誉还有: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企业局、人事局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组织部、宣传部党务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1995—2007年,连续被市评为先进通讯报道员;1999—2008年,连续被评为镇优秀工作者,其中四年为莱城区区委、区0优秀工作者。
  


下一名人:张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