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北省 > 潜江人物

郭嵩


[]

郭嵩,字叔中,号少冈,明,潜江(今竹根滩镇)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秋乡试中举,次年春赴京会试高中进士。他是潜江郭氏家族的唯一进士,也是潜江当年唯一的中榜进士,初授杭州府推官。

杭州城建功

明朝的推官主要“掌理刑名、赞计典”等,即相当于现在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还兼有审计局长的职能,也是知府的助手。当时,全国有一百五十九个府,每府设知府一员,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因事而设,无定员(一般各一两员);推官一员,正七品。杭州推官可是一个肥缺,世人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嘉靖年间浙直(包括今上海全境,江苏、安徽大部分地区)向国库提供的钱粮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强。能谋到杭州推官一职,只能说明郭嵩当时考试成绩属优等之列,因为,一农家子从潜江考入京城,毫无上层人脉关系,能任此职确属来之不易。

郭嵩任杭州府推官,有些生不逢时。康熙《潜江县志》(十五·人物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适倭寇乱境”。嘉靖年间(1522~1566),正是日本的战国(1467~1573)末期,当时日本藩侯割据,战乱不息,一部分在国内战乱中败落的封建主、豪强、武士和不法商人乘明王朝海防废弛、朝廷腐败之机,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实施抢掠,老百姓称之为倭寇。倭寇乱境是嘉靖帝最头痛的事之一。倭寇除了对东南沿海大肆烧杀抢掠,还与浙闽势家和以海盗为生的中国人相互勾结劫掠百姓,猖狂到如入无人之境,有时占领沿海很多城镇半年至一年之久,使民众有家不能归,更使明王朝在西洋市场十分走俏可供出口赚大钱弥补国库亏空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不能出海了。嘉靖三十三年(1554)六月,倭寇侵略苏州,转掠嘉兴,无人能拒。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倭寇掠浙江桐乡,转而欲攻杭州,百姓四处逃难。当年六月,一心信方术、经常闭关清修想长生不死的嘉靖帝终于清醒了一次,命著名的抗倭功臣胡宗宪为浙直总督,统领东南沿海(包括福建)抗倭军政要务。这期间郭嵩在杭州推官岗位上干了两件载入史册的事。

一是督办军饷有功。胡宗宪在总督并统领浙直军政要务,全力组织抗倭保家卫国战役中,很能发现和使用人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是这时期在胡宗宪的统领之下立的战功。大兵团的抗倭,少不了后勤保障。《县志》载:嘉靖三十五年胡总督到达杭州调兵遣将抗倭时,“择嵩督饷,进军海宁”。郭嵩受到总督的赏识后,不辱使命,这次督办军饷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使海宁之战明军获全胜,因而,郭嵩受到了胡总督的嘉奖。

二是开城门救逃难民众。嘉靖三十六年春,倭寇报复胡宗宪,再次疯狂反扑逼近杭州城。这时,知府下令守城的官兵将城门上锁紧闭,不许城外逃难的民众入城避乱,民众哭天喊地求救让其进城。《县志》载:“倭寇再逼杭城,守者戒扄(jiōng,门闩、门环,或关门、上闩)钥,勿入郭(城)外民”。郭嵩看到此情景后,既心酸又愤慨,他找到知府说道:“郭内外皆吾民,奈何弃之,以供屠戮?”(《县志》载)此番话说得知府无言对答,即命打开城门接纳难民。《县志》载:“悉开纳,全活亿万”。

参首辅严嵩受贬

郭嵩在杭州推官岗位因宦迹卓越,在胡宗宪的推荐之下,从杭州调京城“擢兵(部)科给事中”。虽然这个“给事中”还只是正七品,但他官小权力大,直接向皇帝负责,有权-百官;同时,能从地方七品进京师并到兵部任职,已属擢拔了。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一书中有一篇“嘉靖朝潜江四直谏”文章,他们分别是时任四川道监察御使后迁云南参政的初杲;时任工部员外郎后迁河东运同的刘勋;时任吏部给事中后任莱州知府的张师载,这三位先贤本书都有传,第四位就是兵科给事中郭嵩。《旧闻》写道:“一朝有四直臣,亦足为吾潜志乘光已”。

进入兵部后的郭嵩,更清楚地了解到北面鞑靼(明代将中国西北部蒙古族称之为鞑靼,后泛指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进犯山西大同等地并直逼京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打得也十分艰难;朝廷-贪腐成风,争权夺利的党争闹得你死我活;嘉靖帝沉迷于求道成仙中,时常闭关清修不理朝政;国库空虚,前方保境抗倭军饷紧缺,而嘉靖帝在宫墙内滥用民力和财力建宫观却丝毫不减额。忠君爱国意识极强的郭嵩耳闻目睹上述时政,心急如焚。尤其是严嵩独揽朝政、欺上瞒下、杀害忠臣等行径,使他“位卑没敢忘国忧”之情怀更浓,并时常直指时政,参奏首辅严嵩。

有些好心的同僚对郭嵩直言严嵩的行为十分担忧,提示他别太“憨直”,他却佯装不知。堂堂首辅怎么会被一个憨谏的给事中所吓倒呢,但又难以找到整治郭嵩的办法。一日,京城发生了风霾,顿时飞沙走石,白日昼昏。严嵩借口这是郭嵩等一批言官说错了话,上天感应而降罪下来。《县志》载:郭嵩“奏议多讥时政,分宜相惮其憨,以风霾,更置言官谪华亭丞”。“分宜”是严嵩的籍贯,即今江西分宜县;“惮”即害怕;“憨”是同僚对郭嵩憨直进谏的一俗称。于是严嵩以“风霾”招天应将郭嵩贬到了华亭做县丞。华亭在甘肃东部,地处陕甘宁边区,这和发配到边疆没什么两样。

中国几千年的官场史无数次证明,凡刚介耿直的-,无论你多有才华,无论你忠君爱国热情有多高,无论你为民-的主观愿望有多好,最终都没有好下场。郭嵩的这段经历与嘉靖末年所出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清官海瑞十分相似。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瑞在户部主事(正六品)的岗位上就直接上疏指责世宗“久不理朝,专事斋醮,误国殃民”而被打入死牢,幸运的是当年嘉靖帝崩,而继位的明穆宗十分欣赏海瑞而免于死刑后获得重用。而郭嵩在朝野均没有什么根基,仅凭一腔爱国热情去犯上直言,没定罪下狱已算是幸运了。后几经辗转郭嵩调任安庆(今安徽安庆市)府推官。

再降家丞为孝友

郭嵩到达安庆后,严嵩叮嘱安庆知府说他好找茬上疏,工作中要予防范。知府及一班人肯定听命于朝中权臣之言,对郭嵩时时处处设防,并对他进行刁难和排挤,使其根本无法工作。《县志》载:“擅权者犹恐其大用,仍挤之为藩相归”。即将郭嵩排挤到藩王府做丞相,也就是王室的一家丞。这时,郭嵩真切地看透、看破了官场,年龄刚到五十岁在被逼无奈之中,愤然弃官归里了。

郭嵩还是潜江历史上著名的“孝友”。他的长兄郭岱是嘉靖年间邓州(今河南邓州)知州,也是一位爱民如子、疾恶如仇的循吏。一日,郭岱不幸得了急症病危,有猫头鹰聚集到公堂上不离去。古人把猫头鹰看着不祥之物,认为它的出现必然带来灾难。于是郭嵩写了一篇祭文,祈祷愿以身代兄赴难,并请来道士做法事,结果第二天猫头鹰死了,郭岱的病也好了。《县志》载:“嵩性孝友,兄邓州守岱病,剧枭(xiāo,猫头鹰)集于庭。嵩为文禳(ráng,道教祈祷消除灾祸的一种法术)枭,愿以身代。翌日,枭毙而岱亦立瘥(chài,病除)”。

满腹经纶、一腔报国热情的郭嵩,正值人生壮年而被逼弃官归里而报国无门,使其郁郁成疾,五十四岁即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县志》称:“人谓嵩有隐德,年位俱弗称也”。明万历年间家乡人民在县城正南街为其立了牌坊并进入了乡贤祠以供祭奠。

他的“隐德”带来了家庭的兴望,其子郭之祐万历三十一年中举,官至巩昌府(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当时属陕西布政司辖)知府,《县志》载:“祐为人敦伦睦族,好善乐施予,居官有声,至今巩人犹重修其祠以祀”。郭嵩死后,朝廷最终认可了他,为其父亲郭世朝敕赠“徵仕郎兵科给事中”,他本人也因子贵父荣,被朝廷加赠“中宪大夫陕西巩昌府知府”。


下一名人: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