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 > 平阳县人物

蔡必胜


[][公元1139年-1203年]

蔡必胜(1139~1203),字直之,原籍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后徙居温州平阳县万全乡步廊村(今浙江省温州平阳县)。南宋孝宗赵詄乾道二年(1166)丙戌科武举第一人。

该科共录取武进士30人。

蔡必胜曾祖蔡岳,祖父蔡钦事迹已不可考。父亲蔡蔚,曾被朝廷赠予武德郎。蔡必胜自幼习文练武,人品、学问出众。中武状元后,被授予江东将军。自赴任之日起,蔡必胜就表现出与常人的不同。按照军队常规,将官参见主帅,应穿小袖衫拜于堂下。众将校都严格地遵守着这个规矩,而独独蔡必胜却穿袍执笏揖于堂上。当时宋朝的名臣虞允文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不仅很看重蔡的学问与人品,也很欣赏他的个性,几次想委任他做学官,却被蔡必胜推辞掉了。

在宋朝,盐是国家专控产品,不少人为牟取暴利,常常铤而走险,贩卖私盐,逃避税收。为此,朝廷曾多次严令部队制止。蔡必胜积极协助其他将领查禁,效果明显。朝廷为奖赏有功人员,要军队上报立功人员名单,蔡必胜只字不言自己的功劳,将成绩记在他人身上,深得同僚的爱戴和敬重。很快蔡必胜升为詃门舍人,其顶头上司叫曾觌,官职是权知詃门舍人,此人心术不正,却一度在朝廷内外很得宠。曾觌曾对僚属感叹道:“蔡必胜实乃佳士,诚为难得!”退朝之时,常以目示意蔡,欲结交、拉拢,但蔡必胜鄙薄他的为人,佯装不知,予以拒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必胜名声越来越大。宋孝宗召见蔡必胜,与其交谈后,极为赏识他的才干,赞叹道:“观卿一表人材,前程未可量也。”命丞相周必大留其任职京师,而这一次也被他谢绝了。于是,朝廷令其知澧州(今湖南澧县),任上,蔡必胜上疏品评人物,纵论天下大计,得到孝宗的勉励。不久,任邵州(亦属湖南)知州。由于他清正廉明,体贴百姓疾苦,去除弊政,取得了不少政绩,在两年后朝廷调其任职光州(今河南潢州),百姓与当地-纷纷-朝廷,乞求能够让他连任。人未到光州,孝宗圣旨又到,令其重新出任詃门舍人,升为带御器械詃门舍人,成为倍受皇帝信任的身边近臣。在任命书《带御器械蔡必胜除詃门事》一文中,宋孝宗情真意切地写下了这样的话:“我未登基之时,就常常对你有所希望,认为你可在我的左右用事,……今天你回到我的身边,任职詃门,恪尽职守,为人以大义为先,公正无私,不以出身作为交友的标准,尊敬才、德之士,为朝廷中其他人作出了好的榜样……”

这些话语表明了孝宗对他的信任与希望。正当其一帆风顺,欲大展平生抱负之时,噩耗传来,父亲蔡蔚因病辞世,蔡必胜悲痛欲绝,火速回家奔丧。守丧期间,孝宗思贤若渴,几次询问何时除服,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提拔重用之意举朝皆知。三年服丧期满,朝廷诏令官复原职。

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禅位,光宗赵惇即位。光宗是孝宗的第三个儿子,自其大哥得伤寒病去世以后,一直雄心勃勃地谋取太子之位。他天性本聪明,又习文练武,每次与侍讲-品评前代人物为政得失,常能发表一些出人意料、但却又很有见地的意见。朝中不少人都有意他被立为太子。身为宰相的宋代名臣虞允文更是两次-请求立储。孝宗见条件成熟,在请示了太上皇高宗后,便册立26岁的赵惇即太子之位。为了安抚赵惇的二哥赵恺,封赵恺为魏王,出镇外藩。在册立太子的前一天,请高宗将魏王留宿太上皇宫中,以防闹事。不久,做了太子的赵惇兼任临安(今杭州)府尹。为政之初,赵惇很注意熟悉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勤勉谨慎,很得孝宗的推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惇对仅仅只做太子,不能称孤道寡渐生不满。对他的这些变化,孝宗看在眼里,也急在心上。一次,孝宗到太后宫中,太后劝孝宗退位,孝宗认为儿子不谙世故,需再等等。为了暗示孝宗,赵惇说曾有人送给他染胡子的药水。孝宗心里明白,知道儿子催他让位。淳熙十四年(1187),高宗病逝。两年后,孝宗退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

光宗即位后,其妻李氏入主中宫,此人心术不正,对光宗影响很大,她千方百计的离间孝宗父子关系,使光宗越来越不孝,致使父子两人越来越疏远,光宗一年也不看望孝宗一次。郁郁寡欢的孝宗,身体每况愈下,患上重病。病中的孝宗很想见见儿子,可直到病危,光宗也不曾前往探望。

绍熙五年(1194)孝宗在失望、孤独中病逝,终年68岁。群臣向光宗报告了孝宗病逝的消息,光宗无动于衷,仍不肯走出宫廷一步。孝宗大殓,需要光宗主持丧礼,可光宗以生病为由,拒不行祭奠之礼。

光宗的行为,令朝中大臣不知如何是好,丞相留正等人只好-皇太后,请求临朝听政,以解燃眉之急,但太后没有答应。对此情形,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朝臣与宗族之人不敢介入,百官也不知如何服丧;朝廷内外谣言四起,有说某将领要来奔丧,有传某郡府私自聚哭;京城中已有不少-逃遁,富豪之家藏匿金银于村舍,京城内外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大臣叶适感到国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关头,如果不及时、果断地稳定局势,将导致社稷危亡。他责备丞相留正道:“皇上虽然因病重而不能临丧,但对天下总要有个说法、交代。今嘉王已长大成人,如果使其能参决大事,那么天下人的疑虑、社会上的谣言也就没有了。”留正充满忧郁地辩解道:“我曾上奏请求皇帝早立嘉王为储君,以安定人心,维系国本。光宗也在奏章上批了‘甚好’,但却没作具体安排。后来,我又一次毕恭毕敬地前往取旨,皇上变色道:‘储君不事先指定,指定就是要叫他取而代之,我想要你明白那是乱来!然而,当我们将一同商量后的想法向皇上报告,再一次请取旨意时,皇上又说:‘很好,我早就想退闲了。皇上先是同意,后又含糊其辞,屡次奏事,没有结果,我现在是进退无据,不敢再有自己的任何主张。”

众人听完,无计可出。此时留正找到了宗室赵汝愚赵汝愚建议留正请皇太后下令让光宗禅位给嘉王。于是,徐谊与少保吴琚商议请太皇太后临朝,光宗禅位,扶嘉王赵扩代祭后取而代之。丞相留正怕担风险,悄悄从殿庭之上溜走。徐谊无奈,令人送信给赵汝愚,信中写道:“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又忠又奸者,从未有过。我知道您现在心中虽想拥立嘉王赵扩,但由于怕冒风险和承担责任而表面上不动声色,想静待时机,坐观其变,以博得好的名声,这难道不是又想做忠臣又想做奸臣吗?国家的安危,朝臣的去留,全在此一举,您应该抛弃名利之心,担当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赵汝愚询问如何行事,徐谊道:“此等大事,若无宪圣太后的支持,一定不成。要想得到支持,就需有人对她晓以大义,此人只能是韩?胄,他现官居知詃门舍人,不仅是皇帝的近臣,而且更重要的,他是宪圣太后的亲戚。他有一个邻居、也是至交好友叫蔡必胜,与他同在詃门做事,此人不仅忠正无私,果敢坚毅,并且机智过人,是个难得的人选,可通过他,把韩?胄请来。”

蔡必胜惊闻孝宗驾崩,心中极为悲伤、忧郁,以致昼不思食,夜不安寐,常常私下自言自语:“今天国家无人主事,而皇帝又病体不愈,大臣们请求立储的建议得不到皇帝的响应,众人无计可施,朝中混乱,人心思定,看来只有请示皇太后,册立皇子嘉王赵扩,使其能够代理丧事,这样社稷有主,不仅光宗可以安心养病,国家也可免除忧患,平民百姓才可安居乐业,……。”

当蔡必胜知道赵汝愚等与自己想法相同时,心中甚感安慰,立即请来韩侂胄,赵汝愚将想法和盘说出,韩毅然前往宪圣太后处,通过内侍张宗尹、关礼禀奏了赵汝愚等人的设想,宪圣太后深明大义,令赵汝愚等起草了一道懿旨,太后过目后,遂引宰执等人至帘下,诏曰:“皇帝因为有疾,至今未能亲执丧礼,曾有御笔,自欲退闲,御笔在此,可以明证。嘉王可即皇帝位于重华宫,躬行丧礼,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嘉王赵扩怕担不孝之罪名,一再犹豫踌躇,不肯应允。虽然在徐谊与赵汝愚以朝臣向背、国家安危之理的百般劝说下,赵扩勉强同意。但事到临头,赵扩却又退避再三,推辞不就。无奈之时,韩侂胄与蔡必胜奉太后之命,不顾个人安危,甘冒后世骂名,挺身而出,先替太子穿上龙袍,后又连扶带抱使嘉王坐上龙椅,赵扩涕泪满面,接受百官跪拜,是为宁宗。

宁宗即位后,徐谊等均有升迁。而韩侂胄恃功,越来越专权跋扈。朝中有人忌妒蔡必胜,向韩进言:“蔡必胜素有名望,且历来厚待名士,今天他内参机密,外扶正论,恐有对您不利之处。”

韩心胸狭隘,利用职权令蔡必胜为池州(今属安徽)知州。蔡必胜深知此后朝廷将生内乱,事不可为,黯然叹道:“我置身家性命于度外,本是为报皇恩,今国事刚定,大臣间却纷争又起,恐怕又要重开祸端了!”离开京城后,蔡必胜毫不犹豫地直赴任所。从此,绝口不提朝中政变之事。

池州建德县曾解送十名强盗到州府,还未提审,犯人-之声不绝。审理过程中,蔡必胜发现很多疑点,经过细致的调查取证,发现是有建德县弓手犯事(弓手是县衙中捕快,一般协助县官维持当地的治安),其同伙教唆被囚之人诬告造成的一起冤案。抓住真凶后,吏民拍手称快,对蔡必胜心悦诚服。任楚州(今江苏淮安)知州时,蔡必胜又将州中一伙恶少收容,任用他们的头领为军吏。他定期检查,整顿风纪,设计除掉不听指挥聚众图谋不轨的军士张唤,解决了几任知州无法解决的宿患。

庐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是古代的一个军事重镇,在宋、金两国战事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蔡必胜调任庐州后,积极备战,他不仅修葺城池,疏浚河流,招募兵士,编练水军,还极富远见地修复了巢湖孤姥山的城堡、粮仓,用于囤积粮草,以备危急之时使用。这些都为军队在以后的战争中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数年后,蔡必胜以侍养母亲为由,乞求闲职。于是,宁宗诏令其任吉州(今属江西)刺史、提举崇道观。嘉泰三年(1203),宁宗欲以其为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重新委以重任,但诏令未下,蔡必胜已病逝于家,享年64岁,宁宗深为惋惜。

开禧元年(1205),蔡必胜葬于瑞安(今属浙江省)县灵峰寺后山。宋代名臣叶适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对他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您为政以来,体察百姓疾苦,革除郡事中的弊病,调动官吏的积极性,积极谋划,兴利除弊,从未为自己沽名钓誉,更未尝敛求财富,而是常常以自己之余与民,每到年终岁尾,必亲自访贫问苦,接济他们度过难关。另外,您还亲至学宫,督促学校中的学生,以仁、义、礼、智、信教导他们,使士人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在庐州之时,您修复马亮、包拯之墓,并因墓作祠。对赵立魏胜这些为国战死的功臣,您拨出公田,为其建茔庙,以使人们能四时祭祀。徐宜,是您的朋友,曾谪居南安,而您镇守池州时,为徐公供养其母,令徐公惊叹不止。对于未被朝廷重用的名士,您无论亲疏远近,每年必亲自登门慰问,不曾有过间断。这大概是您能以忠孝慈良之心待人处事的天性所决定的吧!您的一生中,成就了不少大事,更做了数不清的小事,事无大小,均对国家与他人有利,这是我的笔墨所难以尽录的………”

蔡必胜虽为武举出身,却在文官任上做出不少政绩,这在武进士中是不多见的。他体谅百姓疾苦,为官一方,不仅积极革除弊政所在,还拿出自己的俸禄周济贫民。他重视教育,亲到学宫督导劝教学生,注意褒扬先哲事迹,以在社会之上树立正风正气。而其居庙堂之高时,更是忠心赤胆,以国家安危为重,不避生死,拥立新君。事成而不居功,受排挤而不气馁。轻财重友,以信义为本。这些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的行为,非常难能可贵,它对于今天的为官者,仍可起到榜样的作用。除此以外,蔡必胜也颇有文学天赋,《东瓯诗存》卷三收有他的《玉泉瀑》一诗可以为证:

珠箔飞空涧布流,卷舒曾不用银钩。

悬崖洒洒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涩秋。

势动羽鳞应若是,韵谐宫征亦相侔。

水晶不碍晴峰月,分付山灵夜莫收。

蔡必胜之妻杨氏,封宜人。生有三子,长子蔡仪,曾为保义郎,新詃门看班祗候;次子蔡任,曾任迪功郎,江东安抚司官;幼子蔡信,曾任承节郎,新詃门看班祗候。

此榜有姓名可考的武进士21人。


人物关系:
儿子:


  同年(公元1139年)出生的名人:
陆九渊 (11391193)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
沈焕 (11391191) 明州淳熙四先生 浙江省宁波北仑区


  同年(公元1203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毕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