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37)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37)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41、韩家淮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韩家淮
  韩家淮,细胞生物学家。厦门大学教授。1960年1月10日出生于安徽淮南。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北京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获布鲁塞尔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炎症应激反应的信号通路研究,率先发现与炎症相关的p38激酶,随之独立或参与克隆了一系列其上、下游激酶及下游转录因子,阐明了p38信号通路的核心部份。揭示了p38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细胞衰老等方面的作用。发现mRNA 3’非转录区控制炎……[详细]
542、刘颂豪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刘颂豪
  刘颂豪,光学与激光专家。原籍广东顺德,1930年11月生于广东广州市,1951年毕业于广东文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研究稀土玻璃化学成分与其光学性质的关系,发展了高折射率低色散的稀土光学玻璃。研制成功的CaF:Dy2+红外连续固体激光器,是我国最早研究成功的三种固体激光器之一。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现……[详细]
543、李曙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曙光
  李曙光, 地球化学家 1941年2月15日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研究方面较早发现超高压榴辉岩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提出并证明了超高压变质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且Sr-Nd体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确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详细]
544、李吉均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2020)
  • 李吉均
  李吉均, 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 1933年10月9日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高原在晚新生代经历两次夷平、三次上升的观点,最近的强烈上升始于3.6百万年,经青藏运动(3.6~1.7百万年)、昆黄运动(1.2~0……[详细]
545、李崇银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崇银
  李崇银, 气象学家 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WCRP中国委员会)主席。 长期从事气象研究工作,在热带气象学、大气低频振荡动力学以及ENSO循环动力学等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大气季节内振荡动力学研究方面,最早提出对流加热反馈……[详细]
546、侯凡凡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侯凡凡
  侯凡凡,内科学家 1950年10月生于上海。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任访问科学家3年余。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TWAS院士。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脏科主任、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器官衰竭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防治研究。通过系统的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队列等循证医学研究,揭示了我国人群慢性肾脏病及其……[详细]
547、洪国藩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洪国藩
  洪国藩, 分子生物学家,1939年12月24日出生,浙江宁波人。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DNA研究和基因组科学中作出了贡献。1978年发现梯度电场抵抗核酸分子扩散的效应。这一发现,导致了凝胶中DNA顺序的可读量增加30%以上提出并完成单链DNA双向测定的方法,从而能直接有效……[详细]
548、吕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吕建
  吕建,计算机软件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60年3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山东荣成。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软件方法学研究,在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网构软件方法学和新型软件平台及其应用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提出了一种具有模型裂变能力的形式化开发方法,其数据分解新机制可用于大型程序开发的复杂性控制。研究了开放环境下软件系统……[详细]
549、韩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韩斌
  韩斌,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1963年4月15日生于安徽阜阳。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1992年获英国John Innes Centre-The Sainsbury Laboratory博士学位。1992至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及水稻的起源和驯化等研究。完成了水稻……[详细]
550、金之钧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金之钧
  金之钧,石油地质家 1957年9月29日生于山东省胶南。1981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1992年获俄罗斯莫斯科石油与天然气大学石油地质学副博士学位。2007年获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地质矿物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院士。中国石化副总地质师兼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深层油气成藏机理与海相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及勘探实践工作。在复合成烃、碳酸盐岩溶蚀、“突发式”成藏等方面取得了重……[详细]
551、韩济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韩济生
  韩济生(1928.7.17—) 浙江萧山市人。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28年7月17日出生在浙江萧山城,父亲是开业医生。1947年考取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52年毕业。当时国家急需基础医学师资,故而服从祖国需要,放弃了做外科医生的意愿,选择了生理学专业。1952-1962年期间多次调动,先后在大连医学院生理高师班进修,哈尔滨医科大……[详细]
552、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郭华东
  郭华东,地球科学学家,1950年10月6日生于江苏丰县。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2009年被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系统揭示雷达电磁波与典型地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无植被沙丘雷达散射几何模型,揭示了熔岩的……[详细]
553、周兴铭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周兴铭
  周兴铭,计算机专家。原籍浙江余姚,1938年12月4日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军事工程学院电子计算机专业。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实验室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6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先后参加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百万次级大型计算机的研制,从事总体方案研究。系统逻辑设计、电路设计与研制以及系统调试等工作,在锗晶体管电路抗高温稳定性、TTL……[详细]
554、蒋有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蒋有绪
  蒋有绪,森林生态学家。1932年5月21日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南京。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大兴安岭、川西、滇北、天山、阿尔泰山等天然林区综合考察,主持川西亚高山林、海南尖峰岭热带林、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毛竹林等定位研究,海南大农业考察,东北天然林区立体林业经营研究以及暖温带及热带生物多样性研究。……[详细]
555、陶诗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2012)
  • 陶诗言
  陶诗言,气象学家 1919年8月1日生于浙江嘉兴。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为我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发展和培养大批天气预报专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为我国“两弹”试验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保障,先后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对中国寒潮和梅雨的研究划分了……[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