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吴姓名人堂(21)

吴姓名人堂(21)

301、吴国伦 [] 后七子(15241593)
  吴国伦(1524~1593) 明代文学家。字明卿,号川楼子、南岳山人。兴国(今属江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推官等。严嵩败,起为建宁同知,历邵武、高州知府、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左参政。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求名之士,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为后七子之一。吴国伦关心国事,所作《庚戌秋日纪事》……[详细]
302、吴自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8991979)
  吴自立(1899-1979)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平江县人,1899年4月4日出生于平江县嘉义镇一个贫苦手工业者家庭。1921年因生活所迫投入湖南陆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班长、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设法逃回家乡。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游击队。任红五军二纵队特务大队长。1930年7月任红八军六师七团团长。1934年10月任红一方面军司……[详细]
303、吴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武汉军区空军顾问。吴恺同志是天津市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伍,历任翻译,翻译组长,副科长,干部飞行队政治指导员,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兼飞行教员,大队长,第一航空学校副校长、校长,师长,副军长,空军技术部副部长,空军高炮指挥部副司令员,空军军训部部长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吴恺同志,因病于2000年5月3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3岁。……[详细]
304、吴发凤 (18701946)
   吴发凤(1870~1946) 清末民初知名的老旦,也是琼剧史上最著名的剧作家。原名家悦,字名介,公坡镇水北圩丹山村人。 吴发凤小时天资聪敏,学业优异,很得塾师器重,但因早年丧父,只读五、六年书就辍学,给邻居当挑货郎,后被货商弃于万州,沦为乞丐,为琼剧班主吴开吉所收留。17岁回家,借债做糖果小贩,因亏本而转入“发字”科班为班主做杂工,借以学艺,由此起名“发凤”。一年后因生活所迫,离开“发字……[详细]
305、吴虞 (18711949)
  吴虞(1871~1949),原名姬传、永宽,字又陵,笔名吴吾,四川成都人。近代思想家,学者。吴虞少时曾从吴之英学诗文,从今文经学家廖平习经,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以后与父亲的关系破裂,被逐出家门。1906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担任成都中学教习。一度主编《蜀报》。辛亥革命后,任《西成报》总编、《公论日报》主笔、《四川政治公报》主编。1920年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晚年任教于成都大学、四川大学……[详细]
306、吴来和 (19021946)
  吴来和,1902年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靠力气换口饭吃。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为了还债,家里仅有的几亩薄地和几间土坯房都卖了出去。一家人无处居住,只好搬到十里外的车营村,投靠吴来和的姥姥家,勉强度日。吴来和从七八岁起,就给地主放羊。常年里风吹日晒,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饭。艰苦的生活练就了他一副倔犟不屈的性格。后来,有个亲戚在北京城里的火柴公司给他找了份工作,……[详细]
307、吴英
  2006年8月的一天,枞阳县文管部门在为革命烈士程音展览室征集实物时,发现了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退休军人证明书,上面写道:“吴英,女,二十二岁,于一九四五年参加本军,任排长职务,现将予退休回原籍,按华东军区年老病弱退休军人应有之待遇。”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司令员张云逸、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等领导于一九五0年三月二十一日颁发。这纸发黄的证书一直为吴英子女保存。……[详细]
308、吴屏周 (19161947)
  吴屏周,1916年出生于安徽省巢县罗家巷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由于家里贫穷,他只上了几年学,-中途辍学。19岁时离开芜湖职业中学去淮南铁路局做工,后来当上了火车司机。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下,他开始懂得了革命道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头,吴屏周忧心如焚,怀着“宁愿饿死,决不替敌人开火车”的一腔热血,于1938年春天毅然离开了铁路,参加了中共巢县县委领导的青年训练班……[详细]
309、吴华源吴子深 三吴一冯(18931972)
  吴子深 (1893~1972)原名华源,初字渔邨,后字子琛,号桃坞居士,江苏苏州人,曾赴日本考察美术。家为吴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画甚富。曾以巨资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于沧浪亭畔,自任校董及教授。擅山水、兰竹,顾云弟子;并精于医道。山水远师董源,近宗董其昌,笔墨清秀。竹石师文同,偃仰疏密、合乎法度。书宗米芾。1927年斥巨资在苏州“沧浪亭”创设苏州美专校舍。吴氏与吴待秋、吴湖帆、吴观岱有“江南四吴”之……[详细]
  吴畦(840年-923年),字祯祥,山阴(今绍兴)人,泰顺早期开发始祖之一。出身书香门第,咸通元年(861年)进士,官太子太保,兼职谏议大夫。乾宁三年(896年),隐居安固县卓小阳(今泰顺南浦溪后坪);三年后,移居库村。嗣后,筑寺院以正教化,开学馆以兴学问,给当地带来先进文化,为泰顺境内两宋时期文化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详细]
311、吴亦飞 []
  吴亦飞,名敏振,晋江县三十一都下浯(今晋江市青阳镇霞浯村)人。吴亦飞稍为长大,进县学为诸生,转而学医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移居泉州城内通天宫口,开设承志药店。他平时注意查阅各种药物书籍,探究药理,经常按方调剂,研究试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吴亦飞认为当时泉州出售的神曲可以进一步改造提高,于是按传统的君、臣、助、使的配制方法,加以增减,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制成新的神曲,医药效果显著提……[详细]
312、吴柔胜 [] 宁国吴氏三杰(11541224)
  吴柔胜(1154~1224年),字胜之,宁国云梯人,少时曾游宣城郡学,从父攻读“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登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初任太学博士,以朱熹《四书集注》与诸生讲学。先后出任都昌县主簿,嘉兴府教授。绍熙四年(1193年),奸臣韩仛胄专权,立伪学排斥异己,柔胜涉嫌“庆元党案”,被逐十余年,后启任赣县尉。嘉定初,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升国子正,出知随州,筑随州、枣阳二城,建“忠勇军”以防外……[详细]
313、吴名扬 []
  吴名扬字叔瞻,南宋新田(今属东乡)人。咸淳七年(1271)进士,授迪功郎,任吉州永丰县尉时,治积盗、疑狱有名声。为人正直无私,有司知其贫,多与食例钱。辞曰,此非所当受。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起兵赣州,招天下士。名扬率郡诸豪杰赴义,轰动一时。擢升礼、兵二部驾阁,佥丞相幕府军事。其集诸巨室,劝之助饷,慷慨陈言,晓以大义。闻者皆感泣,争输钱粟。尝督办军饷,有违律者上百人,按律当斩。文天祥很是为难。……[详细]
314、吴兴祚 [] (16321698)
  吴兴祚(1632—1698),字伯成,号留邨,山阴(今绍兴)州山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旧旗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部)。父执忠,客礼亲王代善幕,授头等护卫。自幼聪颖,奋攻科艺,清顺治七年(1650)以贡生授江西萍乡知县。时,金声桓叛,江西郡县多被占,萍乡以有备独完。旋以守御有功,授山西大宁知县。十八年,迁山东沂州知州。不久以驿务迟误、对白莲教起义镇压不力,康熙二年(1663)降补无锡知县。任时,……[详细]
315、吴肃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01997)
  吴肃(1910—1997)四川省遂宁县(今遂宁市)人。一九三八年参加新四军,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入延安抗大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作战科科长,新四军军部作战科副科长,第一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教育长,苏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教导旅第二团团长,苏浙公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参谋……[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