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温姓名人堂

温姓名人堂

1、温庭筠 [] “花间词派”鼻祖(812870)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别名温八叉、温庭云,晚唐诗人、词人,花间词派代表词人。温庭筠出生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他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温庭筠代表作有《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菩萨蛮十四首》、《望江南……[详细]
  温子昇,字鹏举,东魏太原人,后迁居济阳冤句(今山东菏泽)。生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卒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少时的温子昇勤奋好学,极喜读书。年纪稍长,已是以博览群书、强记百家、文诗清新婉约而称著一时。刚刚步入社会,即被广阳王元渊聘入幕府,从事府上众仆役的先生,“教诸奴子书”。执教闲暇,子昇撰写了他的成名之作《侯山祠堂碑文》。此文行世后,引起北朝著名学者文人常景的关注和赏识,他亲赴元府拜访温……[详细]
3、温峤 [] (288329)
  温峤(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名将,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曹魏名臣温恢的曾孙,西晋司徒温羡之侄。东汉护羌校尉温序之后。温峤17岁出仕,由司隶都官从事累迁至潞县县令。后任刘琨的参军,积功至司空府左长史。317年,温峤作为刘琨的信使南下劝进,从此历任显职,并与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曾任江州太守,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苏峻之乱平定后,温峤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详细]
4、温子升 [南北朝] 北魏文学家(495547)
  温子升(496—547年),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市)人。北魏文学家。与当时文学家邢劭齐名,并称“温邢”;又与邢劭、魏收合称为“北地三才”。温子升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为东晋文学家温峤后裔。自幼勤学好读,博览诸子百家,工诗善文,早年在广阳王元渊门下为贱客,后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渐知名。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东平王元匡试选御史,800余人应试,温子升中选,由此文名大著。后历任诸王僚属……[详细]
5、温佶 [] (?~780)
  温佶(?—780),字辅国,以字行。温大雅五世孙,并州祁人。安禄山乱,往见平原太守颜真卿,助为守计。李光弼厚遇之。后居邺,薛嵩荐之朝,授太常丞,一谢嵩即去,屏处郊野,世推其高节。子造。 唐礼部尚书温大雅子无隐,任工部侍郞、瀛州刺史;温无隐儿子叫温晋冲,任范阳令;温晋冲的儿子叫温仁礼,任金吾卫长史;温仁礼的儿子叫温景倩,任南郑县令、赠谏议大夫;温景倩的长子就是温佶,字辅国。温佶娶唐初大将军李绩……[详细]
6、温仲舒 [] (9431010)
  温仲舒(943~1010),字秉阳,河南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胡旦榜进士第三人。温仲舒进士及第后,初授大理评事,吉州通判、汾州知州,因事免职。不久又起用他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太宗端拱初年(988),拜右正言、直史馆、判户部凭由司。太宗端拱三年,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院。当年秋天,彗星出现。太宗召对群臣治国之策。温仲舒以为“国家自平定太原以来,杀伤剽掠,彼此迭见。黄河以……[详细]
7、温式之 [] (?~371)
   温式之(?—371),字穆祖,东晋太原郡祁县都乡仁义里人,大将军温峤之次子。官至散骑常侍,为官清正,封新建县侯。据《晋书》“(温放之)弟式之,新建县侯,位至散骑常侍。” 《晋书》等史书对温放之的资料很少,温式之墓的发掘填补对其卒年和兄妹及子女的情况。温式之墓于2001年9月至10月出土于南京市区下下关区郭家山西端南坡,郭家山位于南京市北郊。墓志作碑形, 圆首,额有穿, 两面穿上各饰一道弧形……[详细]
8、温顗 []
  温顗,唐朝国子助教、著名词人温庭筠之孙。五代十国时期,仕前蜀高祖,官至常侍。继承先祖才华,擅长隐僻绘画之事 父温宪,唐光启中为山南从事,也是位著名诗人。《唐才子传》卷九:宪,庭筠之子也。龙纪元年李瀚榜进士及第,去为山南节度府从事。大著诗名。词人李巨川草荐表,盛述宪先人之屈,辞略曰:“蛾眉先妒,明妃为去国之人;猿臂自伤,李广乃不侯之将。”上读表恻然称美,时宰相亦有知者,曰:“父以窜死,今孽子宜……[详细]
9、温君悠 []
  温君悠,太原祁人。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朝建立后任泗州司马。泗州,原属河南现安徽,清时改为泗县。他见朝廷政体纷乱,托病辞官回到家乡。他的三个儿子长子彦弘、二子彦博、三子彦将,对父亲十分孝敬。隋唐才子薛道衡赞叹说:“三人都是卿相才子”。温君悠归隐乡间安度晚年,再没有出去做官。 时局-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成绩,但是隐居家乡祁县教子却成教影响中国历史对唐朝建立有重要推动贡献的三个儿子。这就中国历史有名的……[详细]
10、温韬 [五代十国] (?~927)
  温韬(?~927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历任耀州(今耀县)刺史、鼎州(今陕西富平县)、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节度使、检校太尉、平章事等职。温韬少时为盗贼。后投靠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冒充姓李,改名彦韬。李茂贞把华原县改为耀州,命温韬为刺史。唐昭宗天复元年(901),李茂贞伙同宦官韩全诲,把昭宗劫持到凤翔,宰相崔胤劝朱温迎回昭宗,朱温率兵围攻凤翔,温韬投靠朱温。不久,他又叛归李茂贞。李把美原……[详细]
11、温恢 [三国] (178223)
  温恢(178年-223年),字曼基,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温恢在史书《三国志》中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此六位刺史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早年经历温恢的父亲名叫温恕,曾担任东汉涿郡太守。温恕去世时,温恢才只有十五岁,他随队护……[详细]
12、温曦 []
  温曦,唐初宰相虞国公温彦博的曾孙,尚唐睿宗之女凉国公主驸马都尉,官至太仆卿。台揆门阀,风流儒雅,佥谐是图,历选伊尚。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见温曦家族。温彦博有子振、挺(延州刺史,驸马都尉)。其中温振官至太子舍人,有子翁归、翁念(太仆少卿)、翁爱。其中温翁归至库部郎中、括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东南)刺史,有子缅、续、绩、缵、绍、缄、绚。其中温续官至阆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县)刺史、封虞公,有子……[详细]
13、温造 [] (763833)
  温造(763~833),字简舆,唐河内济源人。自幼嗜书,孤高自负,隐居王屋山,号其居日处士墅。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以礼相召。造举家往从。建封遂将侄女许他为妻。唐德宗年间,各地藩镇(节度使)纷纷自立,相互攻杀,天下大乱。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自立为帝后,德宗密诏建封择士往说刘济忠于朝廷。建封遂派温造出使幽州,说服刘济同意参加平叛,立了大功。唐穆宗长庆初年,温造出任京兆司录参军,旋任殿中侍御史。俄顷,……[详细]
14、温彦博 [] 唐朝宰相(573635)
  温彦博与他的兄弟温大雅、温大有从小就被薛道衡断言皆卿相才,曾被突厥流放阴山的温彦博最终成为与房玄龄、魏征等名臣共同辅政的宰相之一,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殊荣。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 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温彦博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父亲。还有和他一样自……[详细]
15、温朝钟 [] (18781911)
  温朝钟 (1878—1911年),字静澄,又字果斋,今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大路坝人,系“铁血英雄会”义军司令总长。温朝钟幼赋天资,志量不凡。他看到清廷统治下的中国,内政腐败。外侮日亟,阶级矛盾和-十分尖锐,便剪掉发辫,放弃举子业,于经史外旁搜博采,以谋求救国图存之道,探讨社会改革之策。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于亲友敦促,他就近考取了四川省黔江县学。友人向他祝贺,他说:“这是清朝统治者的牢笼术,……[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