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事件_皖南事变 相关人物介绍(4)

历史事件_皖南事变 相关人物介绍(4)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这明显地暴露了国民党制造分裂、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1941年1月17日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坚决的回击,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不久,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正式成立。随后,新四军扩编为9万余人。同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揭露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真相。在一片反对声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更陷于孤立。1941年3月,蒋介石被迫“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彻底击退。
  陈士章(1902~1992),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训练班毕业。曾用名俊杰,河北赵县人。1923年起任陆军第二十五师九十九团第八连司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第四团八连特务长,1927年1月入中央军校政治训练班,10月转入中央军校军官研究班。1928年1月入中央军校军官团,历任排、连、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九十二师五四九团副团长,第一九0师一一一一团上校团长,第四十师第一一八旅旅长。1939年1……[详细]
  曾宪栋(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字敬之。生于贵州兴义。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在黔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1924年春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不久,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后兼教导一团团长,成为蒋介石的亲信。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详细]
  张銍秀,江西永新人。1928年参加永新县农民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党。曾任第六军团连、营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营长、团参谋长、新一团团长。皖南事变中,率团激战七天,突出重围。后任新四军第七师团长、皖江军区支队参谋长。1945年后,任华东野战军师参谋长、师长。参加了孟良崮、济……[详细]
  莫德宏(1896—1973) 字致宽,亦作志宽。苍梧人。1917年进入广西陆军模范营,1919年任连附,曾先后在黄绍竑、夏威、韦云淞部任连长、营长,曾参加清剿盗贼、讨伐沈鸿英等大小战斗和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国民党,同年随黄旭初部开进广东,堵击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在乐口和江西会昌与南昌起义部队激战,并一直追赶至潮洲、海丰、陆丰、揭阳等地。1928年进入中央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详细]
  赵锡田(1907-?)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1907年12月生。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外甥,江苏涟水人。同时还是顾祝同夫人的妹夫,因长得白白净净,斯文,一张娃娃脸,显得年轻帅气。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排、连长,第三十二军少校参谋、工兵连长、营长、第三师参谋主任、团长、旅长。个人经历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时年29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军第三师副师长、师长,第六十三师师长……[详细]
  徐海珊,1910年7月28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市)二程区徐屋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幼时失去双亲,跟随叔父、兄嫂度日。9岁起在本村私塾读书,三年后辍学,在家种田。少年时代的徐海珊,受到了哥哥共产党员徐寿珊的革命影响。当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和革命者实行-,黄麻地区的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惨遭敌人杀害的时候,徐海珊心里充满了对国民党的仇恨。不久,徐海珊家三间房屋被烧掉,叔父被烧死……[详细]
  萧冠槐,又名萧明甫,1915年出生于福建省大田县桃源乡兰玉村。他童年时代即富有正义感,人穷志高。1937年,大田县有了党的活动。翌年,共产党员林大蕃介绍萧冠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指引下,全国人民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大田地下党组织也在林大蕃、林鸿图的领导下,决定开展一场反-污吏的合法斗争,扩大党……[详细]
  汪林兴(1908~1944),崇安县岩后村人。少年时,跟着父亲学种田,并利用空暇时间到村里学堂外面旁听塾师讲课,还借来中医中药书籍挤时间阅读,很快就熟记许多药方。民国14年(1925),他父母送他到里洋村跟一个老中医学医。三年后他开始单独行医。民国17年初,中共崇安县委把工作重点从县城转移到乡村,汪林兴毅然弃医回村,投入共产党宣传和组织的农-动,成为农运骨干,组织动员群众准备参加武装-。民国18年……[详细]
  陈树谷,又名特平,笔名叶希,上虞丰惠镇南村人。自幼喜爱文学,在县立中山小学读书时,就写有《小同伴》、《小主人》等儿童文学作品。1932年,只身赴上海,经亲戚胡愈之介绍,进入革命文化人士邹韬奋先生主办的《生活》周刊营业部当练习生,在《小说月报》发表时论和短篇小说。1933年底,因《生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通令查禁,陈树谷回到上虞,与进步青年创办《明月文艺》、《齿轮文艺》等油印刊物,宣传抗日救国。后到上……[详细]
  刘别生(1915—1945),原名刘达林,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安福县一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9月底,年仅13岁的刘别生因不堪地主的-逃出来投奔红军。1929年9月,刘别生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党。他先后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锻炼。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刘别生时任新四军教导团团长,率部英勇抗击敌人的进攻,最后率98位……[详细]
  刘国兴(1920.9~1992.12),崇安县星村镇曹墩人,家庭出身贫农。民国21年(1932)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北第五十五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民国24年1月,他跟随闽北红军游击队坚持在闽浙赣边区,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于民国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1月,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他跟随部队北上抗日,作战勇敢,历任副连长、连长。皖南事变中……[详细]
  汪铁再(1912~1985.4),崇安县上梅乡厅下村岩后人,从小务农,备受地主剥削。民国22年(1933)3月,他参加闽北红军,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发展崇安老革命根据地而英勇作战。红军北上抗日后,他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顽强作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跟随红军游击队转战闽北和闽赣边境的游击区,历任战士、副班长,民国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民国26年年底随同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的……[详细]
  刘妹(?~1949),又名刘美良,崇安县坑口村人。父亲刘喜生,曾先后担任大安红军医院看护、红军军需等职。民国21年(1932),父亲被共产党内部错定为“改组派”而被害。刘妹的母亲被国民党军队抓走。他举目无亲,后来参加了新四军。民国30年1月皖南事变时刘妹被捕,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次年集中营迁至崇安县城西老鼠排。后经养父童忠林委托黄立孔、张章道、王有荣三家店铺取保释放。后跟养父务农,过着不得温饱的生活……[详细]
  吴世昌(1909~1968),原名吴世焯,曾用名吴荣光、曹伯健,原籍广东省海南岛琼海县。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勤奋学习。民国14年(1925)春,考入琼海县立初级中学。在校时思想进步,积极参加-,于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1日为响应秋收起义,吴世昌与其他同志领导福田地区的农民-,并任琼海县福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18年1月,国民党残酷-革命工……[详细]
  叶露宵,原名叶世,字文海,建瓯县东游党城人,清宣统元年(1911)生。父营杉木业,运销福州,颇有资财,因迁家县城。露宵在县城生长,幼读私塾,民国16年(1927)进省立第五中学肄业。其时五中学生开展革命运动,由学生会发动打法院、-法官游街,组织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他都投入行列。平日在校与进步同学过从甚密,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树年所器重。翁系中共党人,负责建瓯青年工作,因而吸收他为学生会成员。……[详细]
  张荣进,原名老邱。1919年4月生于顺昌县埔上乡墩头村一个雇农家庭。少时父母双亡,生活贫困。十二岁就为本村富户放牛看鸭,艰难度日。1934年11月,红军闽北独立师在顺昌县西北农村开辟游击区,荣进受其启迪,于193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6月参加游击队,在墩头村一带,宣传发动群众,打击敌人。1937年12月,随游击队到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整编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入新四军三支队五十二团所部任代……[详细]
  李拓之(1913~1983年),福州人,晚年自号衍碧楼主。中学时代即组织“野火”文艺团体。民国20年(1931年)主编∠华日报》、《朝报》的文艺副刊,因发表进步作品被捕入狱。民国22年起,先后在上海浦东、泉漳等中学任教。民国27年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编著《抗战联语集》。皖南事变后,以共产党“嫌疑分子”被关入集中营。出狱后在重庆、上海等地任中学教员,并从事文艺创作,参加中国民主同……[详细]
  潘日行(1912~1978年)又名灿妹,夏茂镇洋元村粉干曲人。4岁丧父,8岁亡母,10岁为人放牛,15岁下田劳动。民国20年(1931年)夏,中国工农红军派武装工作队到夏茂镇松林、大布、洋元一带活动时即参加红军,民国22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入红七军团某部8团任通讯员。红军长征北上后,任粟裕、刘英同志的警卫员,参加闽、浙边地区的游击战争,历任红军挺进师二支队一团三营七连班长、排长、连长,后编入……[详细]
  刘永隆,原名刘世盈,宁化县淮土乡淮阳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民国22年(1933年)7月,经中共宁化县委介绍,永隆加入工农红军宁化游击队。民国24年参加共产党。当过宁化游击队战士,历任红军独立营一连班长、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二营五连事务长、五十五团三营军需、皖南支队铜陵大队军需、铜陵总队部供给科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师供给部科长、皖南军区司令部第四科科长等职。经历过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详细]
  巫希权,又名希贤,宁化城关人,清宣统三年(1911)二月十三日出生于一个贫穷之家。读小学三年级时,因父病辍学,12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民国20年(1931年),希权报名参加红军。入伍后,初在宁化独立营当战士,继而随营编入福建省军区第一分区独立九团,由战士先后提升为班长、排长。民国22年加入共产党。民国23年10月,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北上,希权奉命留下,由红九团调任红三团,在闽粤赣边境坚持艰苦卓绝的……[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