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退避三舍】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退避三舍】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退避三舍

【释义】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

【语出】《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人物】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相关人物
晋文公重耳 (前697前628)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重耳
  •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