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孔门七十二贤人物介绍(2)

孔门七十二贤人物介绍(2)

16、公冶长 [春秋战国] 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公冶长(?—?),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汉族,春秋时鲁国人,今山东诸城贾悦镇近贤村人。公冶长(gōnɡ yě cháng)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详细]
17、宓不齐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前521前445)
  宓不齐(前521或502-前445),宓姓,名不齐,字子贱。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以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即殓不齐还可以做更大的官。唐开元二十七年(……[详细]
18、端木赐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子贡,孔门七十二贤(前520前456)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对他好时他看人不顺眼,别人远离他了又会埋怨别人,如子思。性格自私,骄纵使气。才华横溢。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详细]
19、任不齐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前545前468)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汉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著有《任子遗书》十二篇:《三才》、……[详细]
20、梁鳣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前522~?)
  梁鳣(前522-?),名鳣,字叔鱼,号子京,汉族,齐国人。少梁开国康伯之九世孙,晋大夫益耳五世孙。齐景公时从学孔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梁鳣四十二岁才生骢,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父子皆祀孔庙。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梁鳣便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东汉永平十五年明帝刘庄到曲阜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之后,作为孔门弟子之一,梁鳣便受到历代官府的……[详细]
21、原亢籍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原亢,字籍,春秋时期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原亢籍,姓原,名亢(一作忼),字籍(一说子籍),世称“原亢籍”。又,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原籍字亢。《仲尼弟子列传》:‘原亢籍。’《集解》引《孔子家语》曰:‘名亢字籍’。案:‘亢,字也;籍,名也。称亢籍者,《文十一年·左传正义》曰:‘古人连言名字者,皆先字后名。’《孔子家语》非也。’籍亦鹊之假借,字亢者,《尔雅》曰:‘亢,鸟咙。’”生平事迹不详。唐玄宗……[详细]
22、公良孺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公良孺是陈国公族子弟,孔子的门徒。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路过蒲地,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阻止孔子继续前进。公良孺自己带了五辆车跟随孔子,他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叹气道:“我从前跟随老师周游在匡地遇到危难,又在宋国遭到桓魋伐树之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与其见到老师再次遭难,我宁愿搏斗而死。”公良孺于是拔剑召集众人,跟蒲人打起来,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到……[详细]
23、壤驷赤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壤驷(si,音四)赤,姓壤驷,名赤,字子徒,春秋秦国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长于读书。《家教·弟子解》作“穰驷赤,字子从”。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北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北徵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贤壤子”;清又改称为“壤驷子”。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亦为孔子入室弟子,与石作蜀,秦祖号称“陇上儒学贤”。唐封北征伯,宋封上邽侯。秦州文庙设壤驷赤祠,祠联曰:“任人间倒海翻江……[详细]
24、公祖句兹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公祖句兹,亦称公祖兹,字子之,生卒年待考,汉族,东周春秋末期鲁国寝丘人(古蓼、蒋、黄、潘诸国所在,今河南固始),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在七十二贤中排位第四十三,享孔庙奉祀。公祖句兹后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赐封为“期思伯”,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即墨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公祖句兹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详细]
25、闵损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二十四孝子,孔门七十二贤(前536前487)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蹇,以字广为人知。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闵损幼年丧母,一度受继母-,生活很苦。成人之后,父亲故世,正守丧三年未满时,国家又遇战事,便应征从军。艰辛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经历,使闵损深深体味到世事不易,逐渐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时,他很少讲话,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有一次……[详细]
26、原宪 [春秋战国] 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前515~?)
  原宪(公元前515年—公元前?年),字子思,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原宪为“原伯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原子。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茅屋……[详细]
27、宰予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孔门七十二贤(前522前458)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长于辞令,以言语著名,乃孔门十哲之一。因昼寝而不为孔子所喜,骂其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予与何诛!”甚至不无懊悔地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实则宰予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孔子提出居丧要以三年为期,宰予反驳说:“三年……[详细]
28、澹台灭明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前512~?)
  澹(tán)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澹台灭明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详细]
29、巫马施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前521~?)
  巫马施(前521-?),姓巫马,名施,字子期,亦称巫马期。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陈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以勤奋著称。《韩诗外传》卷一载,他为单父(今山东菏泽市单县)宰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使单父治。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鄫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东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巫马子”。他忠于儒家学说,实践儒家的义利观,不贪……[详细]
30、司马耕 [春秋战国]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
  司马耕,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华夏族,春秋时期宋国人。前481年,因桓魋专权,司马牛交出封邑,离开宋国到齐国。桓魋出奔齐国,司马牛又到吴国,赵简子、陈成子召他,司马牛没有去,在鲁国城门外去世。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司马耕为向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司马耕楚丘侯。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司马耕以睢阳侯从祀孔子。……[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