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泾县历史人物介绍4

泾县历史人物介绍4

  葛铭勋(1897~1950)字功甫,泾县城关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民国13年(1924 年)孙中山北上商讨国家统一问题,葛被选为南方学生代表,与北方学生代表王昆仑等一起在上海迎接孙中山,孙亲自批准葛铭勋等学生代表加入中国国民党。不久,葛铭勋去广州,在革命政府农民部(部长林柏渠)任干事。北伐开始在第七军贺耀祖部任政治部组织科中校科长,受到林森器重。民国16 年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执行委员、交通部科长。旋为简任专员。又任中央通讯社记者,因……[详细]
  翟桓,号毅夫,泾县水东翟村人。民国初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江苏金坛县县长。民国34 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秘书。民国36 年10 月任安徽省政府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后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详细]
  赵应时(?~?),字号不详,安徽泾县人。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中武举乡试,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据《明实录》记载,此科武会试考试官是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萧云举和黄辉。当时,兵部根据历年武举情况提出:凡中式武举即武进士。每年分为六次进行选拔任用。每次选定5人,选期定以双月二十五日。其中式第一人如果原来隶属锦衣卫籍,准与在锦衣卫优先推荐任用。如果原来隶属别卫所籍,则准与在外都司佥书推荐任用,以表示与他人……[详细]
汪遵 [] 唐朝诗人
  汪遵,(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棠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询其因何事来京,遵答以来就贡。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详细]
汪应洛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 汪应洛
  汪应洛(1930—),泾县人。1949年进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52年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研究生毕业。1958年,响应中央支援西部的号召,他和交通大学几千名师生员工,离开黄浦江畔,告别故乡亲友,浩浩荡荡地登上西行的专列,来到位于黄河之滨的古城西安,48年来,一直生活在陕西这片黄土地上。历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详细]
翟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 翟光明
  翟光明(1926—),泾县翟村人。1950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历任玉门油矿采油厂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总地质师、司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翟光明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在大西北开展的石油地质调查,后来参加和制定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以及辽河油田和四川等地区整体勘探部署和……[详细]
文兰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文兰
  文兰(1946—),泾县人。1964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0年毕业。1978年,在廖山涛院士门下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他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西北大学数学系学习, 1986年获得西北大学博士学位 。1988年他回国,在北大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研究,把微分动力系统确定为研究方向,并把主要精力投向该领域的核心部分。微分动力系统是一门有关系统演化规律的数学学科,其背景与物理、力学、天文等各学科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详细]
查全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52019)
  • 查全性
  查全性(1925—2019),泾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为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留美,主攻物理学,上世纪30年代回国后,先任中央大学教务长,不久受排挤来到武汉大学,解放后任华中科大校长。查全性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至1959年在前苏联电化学创始人A. H.弗罗姆院士指导下从事电极过程研究。1959年回国后一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化学系主任。查全性近50年来一直从事有关电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详细]
  胡耐安(1899—1977),原名有祉,字耐安,别署园,60岁后号叟,70岁后署乐翁,泾县溪头村人。胡耐安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勤奋好学。及长,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秋,回国探亲休学一年,后由湘入粤,任湘军总司令部秘书。一年后仍赴日本续学,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奉召回国服务。1927年他在上海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月底回武汉撰写了《回汉口来》一文,以亲眼目睹之事实,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上海工人……[详细]
  吴茂荪(1911-1984),泾县茂林人。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教育行政系,曾任南京中央军校教官。1933年参加王昆仑主持的进步组织“南京读书会”,与主张抗日救国的进步人士开展团结抗日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吴茂荪任第七战区政治委员会秘书,率领一部分平津-学生组成工作队,在安徽歙县川军驻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时参加中苏文化协会的筹备工作,任资料组组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遵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王昆仑、王炳南等在重庆组织成立“中……[详细]
  胡家健(1903—2001),字建人,绩溪县人。5岁进父亲胡效颜和胡晋接等创办的私立胡氏小学读书,是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1916年考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1年,南京高师扩充为东南大学,胡家健考入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担任主任的南京高师教育专修科和东南大学教育学系。。东南大学毕业后,胡家健先后任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育学专任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编译处主任。1930年秋任省立四中(即今宣城中学前身)校长。当时省立四中是由原宣城、……[详细]
  胡道静(1913—2003),泾县溪头村人。其父胡怀琛、伯父胡朴安都是辛亥革命时期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并都参加了同盟会革命报纸的工作。胡怀琛与柳亚子交谊甚笃,辛亥革命以后,世事沧桑,然亚子先生终不能忘情于这位“非常忠实的(南社)社员,”胡怀琛精国学、工诗文,他的旧诗为柳亚子所深赏,评之为“味在酸咸外,功能新旧中”。胡朴安精于文字、训诂及校勘之学,著述甚丰,更是学界盛名的国学大师。胡道静有这样的家学渊源,加上自幼好学,勤奋自砺,故……[详细]
吴组缃 泾县三吴 (19081994)
  吴组缃(1908一1994),原名祖襄,泾县茂林人。从小就读于私塾和他父亲创办的育英小学。1921年离开家乡,先后回茂林同沈菽园女士结婚,在养正、福群小学任教员。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升入清华研究院,专攻中国文学,毕业后去南京工作。1935年应聘担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员,兼做秘书工作达13年之久。他自己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充满深情地赞扬冯玉祥尊师重教:“冯玉祥爱国、主张抗日,拥护共产党,很了不起。他是《三国演义》的信徒,学刘备三顾茅……[详细]
吴玉如 泾县三吴 (18981982)
  吴玉如(1898-1982),名家琭,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安徽泾县人,十余岁来天津,久居津门。善书,真草隶篆无所不精,自幼博览临习历朝诸名家,形成清秀劲健、端庄豪放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早年学苏(轼)赵(孟頫),后改学米芾,又改学李北海和二王的《黄庭经》,采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风格。他的书法平正规矩,于平淡中见光彩,喜用细管长锋羊毫笔,薄纸淡墨,挥毫用力全赖手腕,字稍大,则必悬肘。吴玉如天……[详细]
  吴半农(1905-1978),号曲林,原名祖光,泾县茂林人。著名文学家吴组湘胞兄。1919年考入宣城省立第八中学,两年后转读芜湖圣雅各中学。在校时曾组织开展中英文辩论会,出版《狮声》进步刊物,成立进步团体——“协社”。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他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召开追悼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讲。同年秋,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1929年毕业,参加陶孟和主持的社会调查所,从事调研工作。1934年夏,他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学习,获……[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