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历史人物介绍8

宝鸡历史人物介绍8

张西鼎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31977)
  张西鼎(1913—1977)扶风县五泉乡(今杨陵区辖)绛中村人。民国19年(1930)在甄寿山部当学兵。民国23年(1934)投靠孙蔚如部教导大队,其间加入共产党。民国24年(1935)12月被分配到赵寿山部17师任排长,秘密从事革命宣传,发展党员,并成立了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民国26年(1937)12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翌年5月抗大毕业,被省委派回扶风筹建中共扶风县委,并任书记。是年9月因身份暴露,去山西中条山抗日前线,任3……[详细]
  邓福汉(1909—1976) 宝鸡县晁峪乡人。嗜好栽植花椒,并琢磨出一套方法:采用搓揉的办法去其籽外壳腊质,使之发芽率达85%以上,改直播为移栽。1951~1962年,由于他的示范作用,晁峪村成为宝鸡市第一个“千亩花椒村”,还零星栽培75000多棵。1962年总产达8万多斤,1963年出席西北五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大会。其事迹在《延河》、《宝鸡日报》、《陕西日报》上都作了系统报导。……[详细]
  罗集谊(1896—1976) 字觉僧,号浩然,扶风县绛帐镇西街人。 民国10年(1921)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后赴日本留学,攻读经济学和国际法律知识。结业回国后,被派往中国驻韩国领事馆工作。民国26年(1937)出任中国驻日本领事馆领事。中日战争爆发,两国断交,中国驻日本领事馆撤销,罗去香港,任英国在港总督秘书。在此期间,他用这一特殊身份,护送一批中国驻港著名人士撤离,抵达重庆,免遭日本侵略者破孩。民国34年(1945)8……[详细]
张德明 秦腔著名演员 (18851975)
  张德明(1885-1975) ,又名保祥,陕西省岐山县故郡乡故郡寺人。秦腔著名演员。清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初六日生。从小家境贫穷,母亲给人锥帮纳底,父亲卖菜为生。光绪十六年(1890),随父逃荒要饭,被卖给汉中一财主家。光绪十八年(1892),入汉中府天顺科戏班(娃娃班),历七八年后学成出科、登台演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出《秦琼卖娃》和一出《回西岐》唱红西乡、洋县、城固一带。民国初年,返回岐山原籍,先入兰积良戏班和华庆社……[详细]
  王祖儒(1897—1974) 字御学,宝鸡市金台区玉涧堡人。民国14年(1925)就读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回宝鸡,先后任第一、第二高级小学和贾村原崇文小学教员、校长9年。他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民国25年(1936)3月,为提倡妇女教育,联合有识之士创办宝鸡县女子高级小学。民国30年(1941)7月,调任县教育科督学。 1949年9月任宝鸡市一区完小校长,并被选为宝鸡市各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及协商委员会副……[详细]
  王子麟(1907—1973) 又名王统。宝鸡县陵原人。15岁入医门,投甘肃平凉益元堂名中医杨多盛学习12年。出师后悬壶宝鸡,先后坐堂于“积庆合”、“德盛统”中药店,1947年加入宝鸡县中医师公会。1952年7月进入宝鸡专区中医进修班学习,毕业后任中医门诊部中医师,是宝鸡市中医院创始人之一。 他以“医学三字经”为启蒙,精读《寿世保元》、《本草备要》、《内经》、《苦难经》,长于内、妇、儿科,尤擅长妇科疑难杂症。对妇科常见的经闭、……[详细]
  范宜斋(1896—1973) 又名文彬,岐山县蔡家坡镇范家村人。宜斋祖辈三世业医,家学甚厚,医籍尚存,又感于乡人求医之难,遂发奋学医,常日耕夜读,渐谙岐黄之道,于内、妇、儿科均有所得。20岁起,于蔡镇恒济堂坐堂诊病。民国10年(1921)进入蔡镇隆义成诊病,临症屡能起沉疴、救急难,誉满乡里,名播西府。他出自寒门,性格温善,深察劳动人民生活之苦。初行医时,村人前来求治者,一概不收诊费,如有延医至家看病者,不论位之尊卑、家资贫富、路途……[详细]
   刘煊(1906—1973) 字耀庭,麟游县旧县城人。民国10年(1921)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堂,后考入省立三原师范,受“五四”运动的启迪,参加当地农运活动。民国14年(1925)“五卅”惨案后,和其他同学利用假日,回县发动西巷小学师生,组织“雪耻救国会”,反对腐败教育,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6年(1927)入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投入甄寿山师教导团军官队当学兵,后经党组织决定,和赵伯经、白庭栋回麟游,建……[详细]
  强和亭(1901—1972) 又名惠,宝鸡市金台区西南城巷人。出身世医家庭。其父强仲庸为凤翔府名医,号称“强一付”。和亭自幼随父学医,后又拜名医丁正南堂下深造。他行医50余年,声名远播。解放前,他以“济世活人”为宗旨,节衣缩食,为贫苦群众施医舍药。40年代末,为便于给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村群众医病,他走遍宝鸡地区,采访诸家良方,遴选,与孙思邈之《海上方》一并刻石碑两块,先立于庙会集镇之地,后竖于磨坊山和景福山,以便众抄传世,被誉为一时……[详细]
  杨秉坤(1914—1972) 宝鸡县陵原乡宝陵村人,中共党员,县人民代表,陕西省劳动模范。 杨秉坤勤劳秉公,是庄稼行的好把式,人称“背死牛”。1951年秋,带头与四户贫雇农组成宝鸡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头年夏收运麦中,一社员不慎将秉坤价值600多元枣红马落崖摔死,顿时组内人心惶惶。秉坤公而忘私,沿门说服组员,当即抓紧脱粒自家的小麦卖给国家,又买回一头轻口骡子供互助组使用。安定了人心,巩固了这个初建的互助组,该组当年夏粮产……[详细]
  陈智新(1912—1972) 字悟生,千阳县城关镇东大街人。民国22年(1933)毕业于西安中学。民国24年(1935)开始学医,并升任千阳县卫生助理员,专司种痘防疫工作。公务之余,在自办诊所坐堂行医,深谙医道,尤长中医内、妇科,名闻遐迩。民国37年(1948)任千阳县卫生院院长,致力于卫生管理和民众卫生工作。 1949年8月至1953年,在开设诊所、坐堂行医时筹办了千阳县医药研究会、千阳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并担任理事长、副理……[详细]
  董策成(1908—1972) 又名董金书,凤翔县糜杆桥乡董家头村人。民国27年(1938),在凤翔秘密建立了一支200余人的抗日力量,后撤至乾县参加了毕梅轩二五补训处,任一团一营营长。民国27~30年(1938~1941)赴中条山对日作战。民国32年(1943)5月,所部被编为陕西省保安六团第三大队,任队长。同年6月接到命令到旬邑土桥包围陕甘宁边区,即写信给赵伯经请求指导,后省委交通员王生春传达了要他建立红色交通线的指示。在长达3……[详细]
  王天民(1914—1972) 又名天贵,字子纯,岐山县人。民国13年(1924)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初习小生,旋习花旦,专工闺阁。民国15年(1926)春首次登台,主演《柜中缘》,技惊满座。尔后,在《螟蛉案》、《复汉图》、《人月圆》、《蝴蝶杯》、《夺锦楼》、《颐和园》、《少华山》、《黛玉葬花》、《盗虎符》等剧目中扮演主角,技艺日臻娴熟。民国21年(1932)元月,西安《新秦日报》举办秦腔演员评比,他名列榜首,秦腔正宗李正敏屈居第二。……[详细]
   杨德清(1902~1973)陕西眉县人。旧社会家贫如洗,父亲被债、饿折磨而死,弟妹早夭于大年馑。母亲对他说:“家,完了!咱娘儿俩各自逃命吧!”全家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的家在秦岭北麓,全是秃岭荒坡、十料庄稼九不收的瘠薄山地。他想:坡地,栽树总可以吧!树大能挡风,又能保住水土,靠山,养山,吃山,唯有以此度日。于是,他就在庄前屋后,地边场塄边栽上些白杨、柳树及果木。树眼看成材了,保长、乡丁送来独条子,说是要交“官柴钱”,否则就要伐树。杨经常……[详细]
  王丕卿(1886—1971)又名肇基,凤翔县城关镇王家河人。幼年就读于马家庄私塾,后被选送陕西省优等师范学校深造,民国元年(1912)毕业。遂经西安革命军政府挑选,与同学高丹桂返回凤翔,协助杨荟祯、刘志等劝说“凤翔革命同志会”首领马秉乾,服从西安民军政府,安定社会秩序,保护地方权益。翌年初,与刘治洲等组织并率领地方民军,配合万炳南击败由甘肃进入凤翔的西路清军,解凤翔之围。民国2年(1913)应聘在省立二中(凤翔)任教,后又任教于三秦公学……[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