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历史人物介绍5

宝鸡历史人物介绍5

  张志明(1963—1987) 凤翔县姚家沟乡邰家山村人。初中毕业后回农村,担任本村会计、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1985年1月任姚家沟信用社邰家山信用站会计。该村地处深山,50多户人家分布在13个自然村,经济条件较差。他经常翻山越岭动员村民储蓄存款,为山区群众早日致富出谋划策,先后给确有困难或发展家庭副业缺乏资金的210户(次)农户累计发放各项贷款9505元。村民、老共产党员王素贞,年过花甲,孤身一人,生活不便,志明自1985年起,……[详细]
  蔡生会(1944—1987) 麟游县人,共产党员。1984年被评为模范教师。曾任两亭乡水磨沟小学校长,十多年来坚持在学校给学生做早饭,给患有地方病的学生按时服药,每逢雨天到河边接送学生。他包教的毕业班语文和数学,及格率连续四年为100%,毕业率和升学率连续四年也是100%。1983年他身患鼻癌,在住院治疗期间给学生编写了四套复习提纲。出院后担负起学校基建任务,资金不够,带头捐款100元,又说服妻子把快成熟的洋芋和两头肥猪卖掉,凑足……[详细]
  赵西虎(1923—1987) 眉县城关三寨村赵家寨人。 自幼热爱牲畜配种事业,耳闻目染,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祖传一套配种技术。民国36年(1947),又请著名配种老师傅言传身教,配种技术愈加提高。次年金渠王财东一头紫铜色好母驴,到处配种不孕,求救于他,他用猫胎衣一个,小茴香二两,黄酒四两,前两味焙干成粉末与黄酒对水冲服,后0遂受孕。首胎生下紫灰色母驴,后三年连下了三个枣红骡驹。1953年3月,他在横渠古会上给队里买了一匹便宜……[详细]
  任建亚(1935—1987) 凤翔县田家庄乡南小里村人。1962年2月毕业于莫斯科鲍曼高等工学院,同年5月分配到北京机床研究所工作。197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磨削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机床研究所基础部第五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少青时期,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深受师生好评。1963年在北京机研所负责《组合夹具推广和应用》课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撰写了数篇专题报告,其中《中型系列组合夹具……[详细]
  张仲实(1903—1987) 原名张安仁,又名张任远、实甫。陇县城关乡殿子村人。民国13年(1924)8月,在三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共青团。翌年1月转入共产党,任渭北特支书记,曾被选为省学联主席。同年冬,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民国15年(1926)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民国17年(1928),转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并在张闻天领导的翻译班从事马列主义教材的翻译工作。民国19年(1930)回国,在唐山……[详细]
  刘维华(1914—1987) 曾名刘锦荣、高诚,宝鸡县金河乡寺沟村人。民国25年(1936)10月在凤师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凤师党支部书记。民国27年(1938)毕业后在云阳镇“陕西省委训练班”学习8个月,回宝鸡县任县工委书记。翌年宝鸡县工委改为县委,他担任县委书记。是年秋,被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李含英怀疑为“共党”,密报陕西省府,下令通缉,刘奔赴云阳(省委所在地),向省委汇报后被留参加省委举办的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同年9……[详细]
  王富华(1914—1986) 乳名求求,千阳县西关安沟人。幼家寒,启蒙于私塾,12岁学艺,唱“小曲”,后学于凤翔、陇县秦腔戏班,工青衣。民国22年(1933)加入县红顺班演出,名声大噪,人们以“求求娃”为其艺名。 其嗓音高亢宏亮,音域宽厚,吐字清晰,表演细腻,扮相清秀。在传统节目《五典坡》、《卖庙郎》、《八件衣》、《玉凤簪》等青衣表演中,无论唱、念、白和表演程式,都有与人不同之处。又长于司鼓操琴,为“满台转”的“全把手”。民……[详细]
  孙双田(1896—1986) 原名孙富民,宝鸡县千河乡冯家嘴头村人,后迁居凤翔虢王街。8岁时,即随凤翔陈村“跟娃”和宝鸡县梁家崖“则生班”、司家崖“东计班”学武乐,因平时常随演员练功,故在15岁时即能出台演出。先后曾在“华庆社”、“聚顺社”搭班,拜王彦魁、侯烈为师,主攻文武须生。解放前夕又在“东计班”、凤翔“凤易社”搭班。新中国成立后,断续在凤翔县人民剧团参加演出。 孙双田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他的嗓音宏厚,高亢有力,表演动作……[详细]
   陈招贤(1922—1986) 陇县牙科乡预村后庄人,出身农民家庭。祖父陈善伍对皮影制作与皮影演唱均有研究,曾制皮影箱,自为箱主。陈招贤少年时代,千阳县皮影刻制艺人李西平常来他家刻制皮影,因而受到熏陶。后拜李为师,学习皮影刻制技艺两年。此后,认真钻研,技艺愈加精湛。1956年,他为县皮影剧团制作传统戏皮影150多件,又刻制现代戏皮影箱。这些皮影,设计新颖,刻工精细,器物美观逼真,人物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深受群众喜爱。当年冬,其皮影……[详细]
  张新奎(1957—1986) 眉县营头乡李关村人。1971年加入共青团,1972年高庙中学毕业,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队团支部书记、生产队会计等。入伍后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连指导员、团直政股股长。 1970年他在小学上学时,就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给本村五保户冯国安担水、劈柴等,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模范班长。1976年参军后,被分配到“好作风八连”当战士。1983年任八连连长不久,便开展了特种训练。他带……[详细]
   宁国强(1943—1986) 渭滨区-镇凉泉村人。人民公社化时期,曾任大队副队长、团支部副书记、大队科研室主任兼县、市病虫测报员。1979年受聘到宝鸡县农科所,任半脱产专职病虫测报员。 他刻苦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系统地学习了大专植保专业课程,阅读了大量的专业科技文献。1979~1980年分春、秋、夏三季,基本摸清了宝鸡地下虫害分布及数量比率,害虫种群数量与作物茬口的关系,麦田地下虫害危害等问题。1979年11月,在宝鸡县城关……[详细]
  柏耀(1914—1986) 太白县靖口乡关上街村人。民国22年(1933)上高小时集体加入国民党。民国27年(1938)在凤师上学期间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民先队,毕业后任凤县靖口乡联保主任,后被国民党凤县县政府委任为靖口乡乡长、自卫队长,并当选为凤县参议会参议员。民国35年(1946)秋,在虢镇住院时与共产党员焦儒、焦振祥接触。民国37年(1948)4月又与地下工作者左振德、陈才秘密联系。不久接受地下党“利用敌伪身份长期埋伏,真……[详细]
  李甲宝(1905—1985) 一名李华,宝鸡县贾村镇陵厚寺人。解放前在“党拐子戏班”、“安正戏班”、“鸣盛社”演出。建国后曾任西府秦腔剧目挖掘小组副组长。1958年被省戏曲学校聘为艺术指导。演旦角,做工细腻,善于把人物性格和自己的表演结合,一招一式,一顾一盼,颇为传神,以主演《拾玉镯》中孙玉姣而著名。……[详细]
  郑奎(1911—1985) 字占山,号“追云燕子”,凤翔县城关镇南街人。善习武技。自幼家贫,操染坊为业。早年拜杨士勇、南武成、郑府魁、钟励道等人为师习武,特长“大红拳”、“沥泉枪”、“燕青刀”、“旋华棍”、“流星锤”等套路。其特点是劲道以刚为主,并注意功力演练。 解放初,曾任县工商联主任、初级和高级农业社主任、生产队长、大队民兵营长及治保主任等职。1958年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及人民陪审员。1980年被吸收为陕西省及……[详细]
  彭生金(1912—1985) 扶风县人。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生产队会计、队长。1972年担任宝鸡峡引渭工程总干渠斗长。1985年12月24日晚9时,在冬灌巡渠中失足落水,以身殉职。 他在担任斗长的14年中,一贯坚持用水原则。灌溉季节,始终坚守岗位,昼夜值班。停水期间,人不离渠,锨不离手,整修渠道,铲草清淤。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过宝鸡峡管理局先-表会议,受到奖励。1985年12月30日,宝鸡峡管理局追认彭生金……[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