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历史人物介绍3

宝鸡历史人物介绍3

  何杰(1923~1987) 桃川乡魁星楼村人,共产党员。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由关中逃荒进山,被魁星楼何姓收养。少时放牛务农,10岁时与养父靠种几亩薄地及打短工维持生活。20岁后常出山做小生意。1948年3月,在岐山县北山小寨参加眉县游击队。同年10月在永寿县韩家嘴与国民党青年军二○三师一部战斗失利,他右腿负重伤,与70多名队员同时被敌关押。后经中共岐山县地下党组织营救出狱,归队后随部队活动于岐、眉一带。1949年夏,何杰被调眉县县大队……[详细]
  宋蔚斌(1922~1951) 嘴头镇牛家沟门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终南乡保警队中队长、三青团区队副职。1949年春,先后派人暗杀游击队员高志英、艾志英、高脏狗(有说为乡长陈琳所为,现存疑)。同年9月,在人民解放军和地方人民政权的武力及政治攻势下投诚,于宝鸡军分区集训后任某连副连长。1951年被宝鸡县人民法院以-杀人罪判处死刑。在落实政策中,因其投诚有功,宝鸡县人民法院于1987年以错杀案撤销原判,予以平反。……[详细]
  王振江(1891~1934) 字峻九,乳名九娃,原籍宝鸡陵川人。幼失恃,家贫如洗,随母乞食于虢镇街。九娃7岁时,性聪睿顽劣。其时,昼乞街市,夜蹲摊食灶笼,常偷拉便于灶笼内。长此以往,被察觉后,遭众人恶,遂被逐出虢镇街。后随母乞讨入南山到嘴头,以打零工或乞为生。九娃成年后,于嘴头街成家立业,以卖烧腊肉营生,数年后少有积蓄。民国14年(1925)遭韩剥皮扯票害其子,九娃对土匪怀恨于心。因他办事干练,被虢川厘金局段登联(人称段“老爷”)看中收……[详细]
  傅士杰(1837~1925) 原籍四川省仪陇县,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来进口关,定居于今靖口乡庙台村。士杰自幼从师习医。30岁单独行医。他刻苦钻研医术,博采民间验方,注重选药,如法炮炙,常以轻剂量几味药疗疾奏效神速,尤对伤寒病治疗有独到之处,在凤县、宝鸡一带大有名气。士杰不仅医术精深,且极重医德。他终生行医乡间,足迹遍及百里。医疾不分贫富亲疏,皆精心尽力施治。对穷苦人诊病施药分文不取,且慷慨解囊相助,家境贫寒者多受其惠。而对富豪之……[详细]
  何建义 清·道光时人,排行二,足微跛,人称“何二拐子”。桃川里人,富家出身。何建义与当地富户合伙经商多年,道光末年,桃川里厘金局横征暴敛,对过往客商尤甚,地方税额日渐增多,商、农均感生计难支,公推“何二拐子”为首上 书陈情,以求宽免。何先后陈诉于岐山县衙、凤翔府衙,未准。后又上 书于陕西行省衙门,非但未准,且受杖责。其后,“何二拐子”只身携银去兰州陕甘制军衙门告状,银两花费殆尽,家中又数次变卖田产送银往兰州供其上下打点。“何二拐子”在彼……[详细]
   董策丞(1908~1972)又名金书。陕西凤翔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兴起,长城内外的热血青年纷纷奔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场。将近而立之年的董策丞,联络西府一带的爱国志士,在凤翔建立起一支有200余人的抗日队伍,准备开赴华北前线。然而,蒋介石虽然在七七事变后发表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讲话,但他和他领导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在实际上奉行的却是一条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详细]
   朗照(1894~1966)满族。法名慧日,俗名程鉴元,字屮天,又名赵德珠元元。京师(今北京)人,幼年时随父迁至陕西凤翔。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起相继在凤翔正蒙书院、凤翔县立高等小学堂上学。1911年冬与同学相伴去西安求学,逢辛亥革命爆发,其父母均被革命军所杀,他只身逃往北京,藏身于北京万寿山万寿寺,初次接受佛教熏陶。1912年回陕在宝鸡县太华山依临济宗智成法师剃度出家,1915年在长安县终南山国清寺依止清法师受戒。1915年至19……[详细]
   石雨琴(1894~1960)又名书润。陕西陇州(今陇县)人。1911年毕业于陇州高等小学堂,同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堂。1921年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陕,先后在省立第一、第二、第三中学和西安高中任教。他主讲生物课,对各种版本的生物教材早已熟悉,但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准备,生怕误人子弟。在讲台上,他不说一句废话,讲解极为深刻透彻。1924年2月起,石被派往华北、东北诸省和朝鲜、日本考察中等教育,历时整整一年。为了发展陕西教育,他主张……[详细]
  王夏氏(1850~1929)女。陕西扶风人。幼未取名,只知姓夏。嫁给本县天度街王凤岗为妻后,称王夏氏。王凤岗早年去世,她操持家务兼营商业。因善于察人、用人、待人,长工、伙计皆忠于家主,勤奋努力,使农田丰收,粮食满仓;生意兴隆,家资巨增。光绪初年,关中大旱,饥民遍野。陕西巡抚令各县捐粮,赈灾渡荒。给扶风摊派的捐粮数额过大,知县深怕难以按期完成,遂将全县富户邀集县城,动员他们带头捐粮,然缺口仍然很大。知县早闻天度的王夏氏为人慷慨,但因封建礼……[详细]
   万全忠(生卒年不详),即万五,其籍贯无考。清陕西岐山三才峡木工武装起义首领。清嘉庆年间,关中州县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到渭河以南山区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开荒度日。商人们看见这些劳动力大可利用,就来到山区开办木厂、纸厂,开采铁矿,铸造农具、铁锅等。木材商们仅以很少的玉米,雇用农民为他们砍伐树木,加工成木板材运出山外,牟取暴利。嘉庆十八年十二月(1814年1月),秦岭山区阴雨连绵,粮食减产,粮价上涨,木材商纷纷停产。这样以来造成许多农民失业,……[详细]
   李柏(1624~1694 年),字雪木,陕西郿县(今眉县)人。清康熙年间关中著名学者,与李颙、李因笃以文交友,世称他们为“关中三李”。他9岁时丧父,与母清贫度日,喜欢读《小学》,一心学古人,终日手不释卷。他后来移居洋县,在秦岭太白山中筑茅屋居住,专心读书数十年,一日两餐粥饭,挖野菜,食野果,或于水溪钓鱼,生活极为艰苦,而研究学问从不间断。他以古人自勉曰:古人有七日不吃饭者,有一月九餐者,或食树籽橡栗榆树皮者,有一日长坐静养者,有啮雪1……[详细]
   霍瑄(生卒年不详),字廷碧,明代官吏。凤翔(今陕西凤翔县)人。霍瑄由家乡推举进国学,授大同通判。正统十二年(1447),升为知府。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英宗在征瓦剌时发生土木之变,被也先所俘。接着,也先拥英宗至大同城下0金帛。霍瑄与理饷侍郎沈固等出城,下马叩见英宗,大哭不止。也先部众手执利刃叱责他们,霍瑄毫无惧色。英宗被俘后,命锦衣校尉袁彬写信派人送给怀来(河北省怀来县怀来)守将,告诉被俘情况,并谈到也先索取财物之事。此信立即转……[详细]
  李俊(生卒年不详),字子英,明代官吏。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人。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任吏科给事中,多次升迁为都给事中。成化十五年(1479),宪宗派李孜省为太常寺丞,李俊和他的同事们竭力反对,说:“孜省原是一名赃吏,不宜玷污清贵的官班去参与郊庙百神的祭祀。”那时,正当御史对李孜省也有意见,就将他改派为上林监副。宪宗执政时,沉溺于声色歌舞之中,受奸佞包围,不听忠贞之士的逆耳之言,政治腐败,导致宦官汪直擅权。汪直主管西厂(明代的特务机……[详细]
马总 [] (?~823)
  马总(?~823年),唐宪宗朝大臣。字会元,扶风(治今陕西凤翔县)人。少年家贫,好学。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姚南仲任陕虢镇观察使、郑滑节度使,辟他为从事。南仲遭监军薛盈珍诬陷被罢免,马总受株连被贬泉州别驾。监军又授意福建观察使欲杀之,负责审讯的穆赞称马总无罪,他方免一死。宪宗元和初年,迁为虔州刺史。四年(809),兼御史中丞,充岭南都护,本管经略使。在任善治,清廉宽和,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拥戴。他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马援当年南征……[详细]
丘行恭 [] 唐初的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将 (585665)
  丘行恭(585~665年),唐初将领。原籍河南洛阳,其父丘和徙家于郿(今陕西眉县)。行恭自幼勇而善骑射。隋大业末年,各地反隋起义武装蜂起,行恭与兄师利聚集乡兵万人保守眉城。时原州(今宁夏固原)奴数万人围攻扶风郡,太守窦琎坚守抵抗。原州众人离散,有千余骑投归行恭,行恭命其酋渠劝说诸部归降,共同迎接李渊父子大军入关中。众人听从,行恭遂与兄师利率部众往渭北投李渊,被拜光禄大夫。从此,他成为李世民的部属,随攻长安城,两征薛举父子,东讨刘武周、王……[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