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历史人物介绍18

南充市历史人物介绍18

  他,带领群众修公路、搞产业、建新村。他,带领群众将贫穷落后的沈家坝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谢福瓶,男, 金溪镇沈家坝村支部书记。熟悉沈家坝的人都知道,5年前,那是一个路不通、经济发展缓慢的落后村。2004年2月,谢福瓶挑起了村支部书记的担子,他从公路修建、农田水利、水上运输、特色养殖、规模种植上着手,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为了修好村道路,他吃住在工地,起早摸黑,顶烈日,冒风雨,人晒黑了、累瘦了,他都毫无怨言。他跑设计马不停蹄……[详细]
  “三年内修通村道公路,如修不通我就不当这个支部书记!”为了这看似容易的一句话承诺,他却付出了一百倍的艰辛和努力。 雷在德,男,新河乡玉顶村支部书记。玉顶村海拔680米,2003年以前仅有一条狭窄陡峭的羊肠小道通向山下,交通十分不便,群众过着肩挑背磨的苦日子。2003年,雷在德担任支部书记后,他承诺在三年内修通村道公路。当年10月公路就破土动工,白天他往返于5、6公里陡峭的山路上,晚上他走社串户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几个月下来,穿烂了……[详细]
  一名退休工人退而不休,积极发挥余热参与家乡建设,关心他人疾苦,无私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众,从不计报酬不求索取。 邹开定,男,两路乡高山沟村村民。他热心公益。在两路乡通乡油路建设中,第一个带头捐款1000元,并主动要求无偿担任油路建设质量监督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整天忙碌在工地上,监督工程质量,协调人员劳力,不但使通乡油路按时完成,而且保证了油路的质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称赞。 邹开定同志还乐于帮助他人……[详细]
  李茂明,男,42岁,徐家镇政府干部。2001年7月,利溪镇原副镇长沈庆斌同志患尿毒症急需换肾。面对换肾所需的10多万元巨款,沈庆斌几近绝望准备放弃治疗。得知消息后,时任利溪镇武装干事的李茂明十分心痛,为了挽救同事的生命,他四处奔走,上下游说,多方求助,月工资才500多元的他第一个捐助300元。在他的倡导下,全镇共捐款2.7万余元,区委领导送来2万元,时任县长的马道蓉批拨2万元……。有了这些资助,他又亲自将沈庆斌送往重庆大坪医院进行换肾手……[详细]
  魏鼎(1837-1925)名宝珊,晚号慕邃居士,今蓬安金甲人。同治丁卯科(1867)乡试中举,致力于蓬山、玉环两书院任教,前后20年。后被授大足训导,赴任后,兼长长棠书院。后于蓬安设“经义、治事”两斋,分科教授。后设学馆于州城(今蓬安锦屏),此乃全省首创。主要著作有:《经世文要》八卷、《经学》三卷、《史学》三卷、《课艺》三卷、《文辞汇辑》三卷,编成《乡土历史、地理》各一卷,《初等地理》一卷、《格致浅理》三卷、《个人历史》二卷、《历史地理……[详细]
  吴玠(1908-1938)原名承炜,字于石,今蓬安金溪人。中央军校保送生,肄业期满,分派至胡宗南部,先后任排长、上尉教官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吴随部转战于南京、上海之间,负伤后仍奋勇前进,被提拔为军团部少校参谋。1938年,在河南开封随上司考察阵地时,被炸身亡。年仅30岁,死时尚未婚娶。……[详细]
  王白与(1902-1949)名本霖,今蓬安柳滩人。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后,回川为成渝各报撰稿。1927年,重庆《新蜀报》聘请担任总。因张澜和蒲殿俊推荐,出任二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期间,创办“新闻学研究所”。1933年,任省政府编译室主任,兼任川康善后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1934年,创办《华西日报》,任社长。1943年,创办岷云艺术学校,任校长。创办《大同周刊》,为发行人。后再到《新蜀报》任总经理。1945年,与何鲁等于重庆组织农民自由党。……[详细]
  陈抱一(1887-1950) 今蓬安锦屏人。与朱德、杨森等为张澜执教的顺庆联合中学同学。1902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旋即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受孙中山委派为军事特派员,任四川省第二届省议会议员。1924年,任省政府民政厅长,后改任团练总局局长。后先后任万县商埠局坐办、宜昌禁烟稽查处处长。1928年,脱离政界,回归故里过起了隐居生活。……[详细]
  郑俊(1910-1962) 又名郑开秀,今蓬安罗家人。1937年淞沪会战中,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的谢晋元团“八百勇士”之一。1930年,从军。后入黄埔军校成都分校(第一期)学习。“八·一三”事变前,任中尉排长。淞沪会战后,被英军囚禁于孤军营。1943年,郑逃出魔掌,来到重庆,被当局授予忠贞-M3号勋章,并保送至成都中央军校高级班。毕业后,再次参战。1949年,在云南起义。1959年被错判管制。1962年病逝重庆。……[详细]
  肖毅肃(1899-1975)小名海娃,大名昌言,今蓬安万和人。1916年,考入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历任排、连、营、团长,少将旅长、军参谋长。1934年,保送中央陆军大学第二期特别班。1937年,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抗战,先后任少将衔高级参谋、中将秘书长。1943年,任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参加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任陆军总参谋长。是年,因表现获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自由勋章、美国总统杜鲁门赠颁的嘉猷勋章。8月15日,在湖北芷江七里桥举……[详细]
  祝维翰(1911-1983)今蓬安平头人。《藏汉大辞典》第一副主编、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1929年,考入成都大学(川大前身)学习。1934年,入军委“军事交通队”学无线电。1938年毕业后,入成都国际无线电台实习。实习期满后,进了西陲文化院,开始藏学研究。解放后,先后担任《西藏日报》编译室秘书、校审室副主任、自治区人委办公厅编译室副主任。1962年起,专事《藏汉大辞典》的编撰工作,任副主编。除此之外,还翻……[详细]
  张怡荪(1893-1983)原名张熙,今蓬安金溪人。生前为四川省政协委员、《藏汉大辞典》主编、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顾问。1917年,张只身到北京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生时,有《公孙龙子序》等文章发表。1921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讲师、教授,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校务委员,出版了大量语言学和典籍方面的专著。1928年起,开始研究西藏文化。1935年,组织成立西陲文化院,任院长,翻译了《……[详细]
  林绍廉(1931-1966)林绍廉,外号“林如意”、“闲不惯”,今马回乡人。解放前因家贫只读过初小,即随父从事农业生产。解放后,1950年10月至1953年12月,林先后被选为村文书、村农会主席、马回乡文书。连续三年被乡、区、县评选为工作模范、先进工作者。其后,他被调到供销社工作。林绍廉于1954年至1955年7月,在罗家区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当营业员。他以老同志为师,向生产资料保管员学习,很快熟悉了业务,对百余个货品的产地、规格、质量……[详细]
  蒋俊,男,蓬安县相如镇蒋家沟村人,1968年7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1990年参加工作,原在蓬安县石油公司工作,2005年12月至今从事出租车营运。2007年7月7日早晨八点20分左右,在蓬安工作的刘丽乘坐蒋俊驾驶的出租车,送其在北京某部服役的男友到蓬安火车站,因行李过多,刘丽的男友上车时将自己装有一台价值上万元的清华同方手提电脑等物品的一个高档手提箱放进了的士车的后备箱。下车时,乘客因匆忙、大意,竟忘记取后备箱中的行李,蒋俊在匆忙中也……[详细]
  吕凤鸣,男,生于1986年11月,蓬安县两路乡人,共青团员。生前系重庆光彩学院机电一班学生,2002年2月18日因舍己救人、勇斗狂徒牺牲。吕凤鸣同学2001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于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机电1班。2002年2月18日下午五时许,放假在家的吕凤鸣坐在家门外的小山包上看书,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杀人了,救命啊!”的急切呼救声。他向下一看,只见本村一组农民吕鹏提着一把明晃晃的砍刀正凶神恶煞地追杀身体瘦小的本村16岁学生吕功能……[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