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菏泽市历史人物介绍17

菏泽市历史人物介绍17

  王焕亭(1919—1966)又名洪涛。东明县大屯乡王屯村人。剧作家。幼年在本村读私塾,后入乡村高小,因经济拮据辍学入中药铺当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弃医从军,参加八路军东进纵队宣传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春,任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代理科长,创办抗日初级小学10余处,组建县立高小旭光剧团。解放战争期间,任冀鲁豫民艺剧社宣传股长,先后编导了《-》《穷人恨》《血泪仇》等剧目。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菏泽专区豫剧团团长、平原省文化……[详细]
  王玉兴(1897—1966)艺号“万年通”。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人。评词艺人。1917年开始说书生涯。1958年加入菏泽曲艺队,任队长。其说书的艺术特点是描述人物性格鲜明,正反两方面的人物有着强烈对比,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表演时吐字清楚,注重神似。坚持“三不说”:低级下流者不说,封建迷信者不说, -求荣者不说。 经常演出的书目有《四侠传》《五子七侠》《友中义》《冠三杰》《隋唐演义》《-雪原》《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等。其中《五……[详细]
  杨霖(1907—1966)又名青云。成武县人。1937年任山东省平原师范学校教务处主任。1938年2月携妻赴陕北延安参加革命,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下半年,在延安青年剧院领导整风。1948年参加了锦州、辽沈战役。在朝鲜作战期间,身患重病,后参与板门店谈判的保卫工作,兼任对美战俘查审处理工作。回国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1955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任石油工业部监察局局长。1958年赴西安创建石油学……[详细]
  张海寰 (1910—1965)字圣宇。郓城县人。河南省开封师范毕业。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华东局第三分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后历任中共郓巨县委书记,郓巨县县长,中共金巨县、巨南县、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县委书记。在解放战争时期,曾荣获华东局颁发的一级战斗英雄勋章。1948年10月,任淮海战役永城东南店兵站指挥,11月底任华东局一、二、三分区南下干部大队总队长。1949年后历任河南省确山分区支前司令……[详细]
  陈亚三(1896—1964)名登甲,号亚三。郓城县陈坡村人。192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随梁漱溟来菏泽办“重华书院”,任院长。1935年任菏泽乡村建设实验县县长,大力实施政、教、富、卫合一的乡村建设,力图改良中国社会。1936年—1937年任山东省第二乡村建设师范学校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创办了国学专科。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政协工作。1964年2月病逝于北京。……[详细]
  严绪芝(1895—1964)郓城县严集村人。民间名中医。抗战时期借行医之便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以药品支援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南下医疗队。1951年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受到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1年被评为平原省“模范卫生工作者”。……[详细]
  王殿玉(1899—1964)字琢玺,号洁尘。郓城县徐桥人。全国著名盲艺人,雷琴创始者,中央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出身贫寒,幼时因患天花病双目失明。9岁时开始走上了拉弦唱曲的生涯。 他专攻坠琴。为加强演奏效果,他潜心琢磨,对坠琴进行了改造,加高琴杆,加长弓子,加粗弓毛,扩大了音域,创造出高近两米的大雷琴,并逐步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演奏方法。1957年定名为“雷琴”。他用雷琴能模拟鸡鸣犬吠,百鸟争鸣,锣鼓唢呐,笙管合奏,还能仿人说话,对凤……[详细]
  张全臣(1891—1963)原名洪田。菏泽市牡丹区杜庄乡黄陵张村人。平调演员。出生于平调世家。 8岁随兄入菏泽县平调双胜班学艺,初学红脸,后工花脸,因排行第五,人送艺名“花脸五”。由于擅演武打花脸,又称“花脸武”。在鲁西、豫北、豫东一带深受观众欢迎。其唱腔板眼准确,吐字清晰,表演感情真切,在《滚鼓山》中扮演张飞,表现出了张飞粗中有细、有智有勇的性格,有“活张飞”之称。1955年, 被选为菏泽县政协委员。195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菏……[详细]
  张为诏(1895—1963)郓城县张坑村人。古筝艺人。少年从其兄张为亭、张为台学习扬琴、古筝,后又受教于黎邦荣。演奏的筝曲古朴高雅,技法纯熟。除古筝外,晓通扬琴、琵琶、胡琴。尤其扬琴,双手演奏轻巧灵活,大方自如。1944年参加王殿玉组织的东鲁“雅乐团”,到山东各地为赈灾济贫义演。1950年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师。1954年赴京,与王殿玉、高自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丝弦合奏《高山流水》《风摆翠竹》,并灌制了唱片。后自愿回家务农,曾……[详细]
  陈怀教(1882—1962)郓城人。山东琴书牌子曲名家。原系玩友,后从师“琴筝清曲”大家陈来元,为“儒门”七代传人。精于曲牌演唱及乐器演奏,掌握牌子曲书目甚多,评诗论琴颇有卓见,故人称他为“琴曲诸艺全,铁嘴硬头铭,三不怯四不服,黑老妈妈(其绰号)响四湖”。后下海作艺,多与冯新元、韩廷贵、刘兆祥等名手搭档, 主要活动于鲁西南、东平湖一带和苏、皖、豫、冀4省邻近地区以及东北各地。1962年病逝于鹤岗市。他熟练掌握72个曲牌、10余部长篇、3……[详细]
  刘德润(1905—1961)乳名刘娃,艺名“红脸娃”,又称“红脸王”。曹县魏湾村人。 豫剧演员。 11岁时拜彭怀亮为师学艺, 3个月后登台演出即崭露头角。1935年同赵义庭、王锡堂等著名演员赴河南开封对戏,在众多红脸中名列第一,人称“红脸王”。代表剧目有《火烧纪信》《诸葛亮祭灯》《司马懿扒墓》《反徐州》《地堂板》等。他音域宽阔,口齿清楚,唱腔婉转动听,在山东、河南、安徽交界一带享有很高声誉。1961年病逝。……[详细]
  赵广兴(1902—1960)鄄城县赵庄人。1922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当兵,历任班、排、 连、营、团长等职。1948年任国民党少将旅长,9月济南战役中随吴化文率部起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向吴化文、赵广兴等发了贺电。1948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任命赵广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四师师长。后率部参加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等。1949年5月后,先后在华东军大、华东军区教导团学习,后分配到安徽交通厅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详细]
  孙东生(1900—1960)名维岳。成武县城里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8年任山东省济南一中校长。1939年任国立六中四分校校长。1942年后,先后任教于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附中。1945年后,回山东任教。1956年任山东省政协委员。1957年“反右”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1960年12月病逝。1983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详细]
  武魁一(1871—1958)曹县青岗集人。鲁西南、豫东一带名医。1936年曾任曹县中医医术会考主考。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对妇科病的诊治也有独到之处。一生授徒20余人。……[详细]
  朱鸿铎(1874—1957)字牖臣。单县大李寨村人。早年就学于京师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日本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回国后在曹州办教育,策动响应武昌起义。民国初为首届山东省议会会员、山东省堂邑县知事。北伐后组织赈灾会募捐,后来与李毅等参加创建湖西抗日根据地。是平原省、山东省政协委员,湖西专署清案委员会委员。……[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