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东营市历史人物介绍3

东营市历史人物介绍3

  高安礼(1901—1973),东营区北高村人。师承谭明伦,与薛金田是师兄弟,师满后组建高家班。薛金田、郭福山、田寿山、李同山等都曾是高家班的主要演员。高安礼在演唱上多承师传,唱腔委婉悦耳,表演真挚细腻,在当地很有名气。他所领导的高家班人才济济,久负盛名。……[详细]
  时秀章(1905—1991),东营区时家村人,与时秀礼是叔伯兄弟,师承时殿元,攻花旦,后改学坠琴,曾是时家班的琴师。1940年后,时秀章加入济南义和班。济南解放前夕回故乡,并开始收徒传艺,其徒弟主要有时清举、禹兴卫等人。1956年,他和时秀礼、商业兴、时清举等人组建广饶县吕剧团。该团解散后,时秀章回乡务农,多年来积极参加村内的业余演出活动,直到80高龄还登台演出,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详细]
  张荣重(1902—1986),东营区牛庄镇东张村人。幼习京剧,后师谭明伦学唱化妆扬琴,主攻青衣、小生。他功底深厚扎实,唱做俱佳,嗓音俏拨响亮,调门高、音域宽,索有“小谭明伦”之称。张荣重的戏路子很宽,青农、花旦、小生、老生皆通。他一生演戏甚多,代表剧目主要有《小姑贤》、《坐楼》、《水漫金山寺》、《秦雪梅吊孝》等。在本地及博兴、临淄、张店、博山一带享有较高声誉。……[详细]
  侯振南(1911—1981),山东垦利县侯家村人。他自幼学唱山东琴书等民间艺术,18岁时拜师学唱化妆扬琴。后与侯茂贵等人在本村组建化妆扬琴戏班,经常活动在淄博、济南、胶东一带。侯振南嗓音纯厚,表演生动细腻,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40年代末,他在济南加入义和班,1953年济南市吕剧团成立后,他曾任该团副团长。“文革”期间遭受破孩回原籍,1981年病逝于家乡,享年70岁。……[详细]
  郭福山(1900-1960),东营区史口镇于林村人。在艺术上有很多“绝活”,享有“大将郭福山”之美誉。郭福山改唱化妆扬琴后,善博采众家之长,将所学的京剧、琴书与化妆扬琴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他的嗓音高亢有力,音韵讲究。吐词清晰,板头灵活多变,新鲜别致。他扮相俊秀,表演挺拔潇洒,生动逼真,在《秦雪梅观画》剧中扮演的商林真实动人,有“活商林”之称。郭福山不仅在演唱艺术上有较深造诣,而且还精通三弦、琵琶、坠琴、扬琴、二胡、板胡等多种乐器,特……[详细]
  薛金田(1901--1973),东营区北薛村人。师承谭明伦,攻花且、青衣尽得其传,师满后首次登台,艺惊四坐,被称为“小谭明伦”,少年成名。薛金田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嗓音清脆圆润、高低兼备,唱腔委婉悦耳,伶俏甜美,吐字清晰流畅,独具特色。他主演的《兰瑞莲打水》、《小姑贤》、《王天宝下苏州》、《双锁柜》、《秦雪梅观画》、《三打四劝》等剧目,情切意浓,脍炙人口,他每到一地演出,四乡八里的群众,扶老携幼争相观看。“听到旺相唱,饼子贴到门框上”,……[详细]
  崔宝善(1884一1960),广饶县斗柯村人。早期演唱琴书,后以时殿元为师学唱化妆扬琴,主攻老生,是共和班的主要演员。共和班解体后创建前秦班。他功底深厚,唱做俱佳,嗓音洪亮,唱功非凡.能连演数十场戏嗓音响亮如初,故有“铁嗓子”之称。在广饶、博兴、淄博、潍县、惠民一带享有较高声誉。……[详细]
  宋立修(1883一1960),广饶县陈官乡燕儿口村人。早期演唱琴书,后以时殿元为师演唱化妆扬琴,功老生、小生。宋立修唱功精湛,曾和著名琴书艺人王聚奎、盖太江齐名,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在共和班中他主演老生,唱腔浑厚挺拔,表演质朴大方,生活气息浓郁。他曾在《潘金莲拾麦子》剧中扮演武大郎,其“矮子功”堪称一绝,博得观众齐声喝彩,使该戏连演三天而不衰,在群众中负有盛名。……[详细]
  武春田(1869—1946),东营区牛庄镇小武村人。初唱琴书,后以时殿元为师演唱化妆扬琴,精通坠琴、扬琴等乐器。在首演化妆扬琴时操琴伴奏,是吕剧创始人之一。曾在同乐班、共和班担任琴师。共和班解体后,创建车李班、范杆班等化妆扬琴班社。武春田曾对谭明伦等改革和创设吕剧唱腔,给予了很大帮助。……[详细]
  崔心庆(1866—1944),东营区谭家村人,系崔心悦之胞弟。在首演化妆扬琴《王小赶脚》时打扬琴参加伴奏,是吕剧创始人之一。崔心庆青少年时以演唱民间小曲和琴书为主,精通四胡、扬琴、坠琴等乐器,尤以演奏扬琴为最精.曾在同乐班、共和班等早期吕戏班社中任琴师,对吕剧唱腔的革新和发展做出过较大贡献。……[详细]
  崔心悦(1864—1946),东营区谭家村人。自幼习唱民间小曲,后唱琴书。与时殿元是姑表兄弟,曾随时殿元到鲁西南一带学唱扬琴。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冬.在首演化妆扬琴《王小赶脚》时,饰演二姑娘,成为吕剧创始人之一。是同乐班、共和班的主要演员,功青衣、花旦。崔心悦嗓音婉转柔美,表演质朴细腻、性格鲜明,曾在广饶、博兴、潍县、淄博、胶东等地名噪一时。……[详细]
谭明伦 吕剧创始人之一 (18801960)
  谭明伦(1880—1960),东营区潭家村人,是吕剧创始人之一。谭明伦嗓音纯正甜美,唱腔清晰明亮、珠圆玉润,扮相俊美,表演自然细腻。他的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听说谭明伦上了台,顾不得穿那袜子鞋”,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谭明伦勤于用功,善于钻研,不断对化妆扬琴进行改进和发展,与时殿元等人共同创设出四平腔,又将四平腔改为闪板中眼起唱,为吕剧唱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在琴书“垛子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二板唱腔,为吕剧早期的传播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详细]
  杨子青(1900~1980年),原籍山东省郓城县陈楼村,少年家贫。1924年,杨子清夫妇迁至太平乡一顷六村,垦荒为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四处串连,发动群众抗日。区委干部、抗日骨干常到他家开会,他与妻子放哨了望,探视敌情。杨子清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革命干部,传送-,隐藏0弹药、军需物资。他遇事大胆心细,从不慌张,他家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户”和“秘密联络点”。1942年4月,日本侵略军在河口境域进行大规模“扫……[详细]
  王香武(1890~1970),义和镇王集村人,开明士绅。王香武出生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逃荒要饭,当长工,贩鱼虾,难得温饱。近20岁时,借亲戚80吊钱,到西双河买了几亩荒地垦种。他勤俭精明,日子渐有起色。1921年后,黄河在义和庄一带淤出大片好地,王香武举家迁到义和庄以东王家集村,一面开荒种地,一面替大地主阎凤舞放租土地,从中渔利,通过种地、收租、经营粮棉、放0等手段,数年内成为义和庄一带的大户。树大招风,王香武屡遭劫难。1931年2月14……[详细]
  扈大娘(1885~1949年),义和庄人,原名赵福。父亲赵美州在义和庄街上开一杂货店,扈大娘幼年家贫,与扈延田结婚后,夫妻二人到神仙沟入海口处垦荒,并择一高地,开起“扈家酒馆”。扈大娘为人豪爽,做事干脆利索,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引导下,扈大娘把小酒馆当作八路军的秘密交通站,不顾安危,一次次从海上到陆地,为八路军清河军区秘密转运了大批根据地急需的0、弹药、布匹、药品。1943年10月初,清河军区秘密航船“大炕头”载着一批急……[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