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历史人物介绍16

宣城市历史人物介绍16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又字瀛海,号宁海,宣城洪林人。幼年即从其叔状元沈懋学习诗学文。可是,他少年时便“驰马试剑,好兵略”,对习武兴趣更浓,立志从戎。万历七年(1579)他参加乡试,中武举而补任河北昌平州千总,后因抗击蒙古鞑靼部落有功而升为广宁中卫千总。他在三入澎台收复台湾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于定海任上写出他从戎纪实的传记体文章《仗剑录》。这篇力作诠释了他爱国的内涵,除排除个人恩怨和平海盗、识敌情,避免错杀裴光袍等……[详细]
  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人。他的祖父和父亲贡奎皆为饱学之士,可谓家学渊源。他自幼天资颖慧,喜读经典著作,嗜习古诗词。天历二年(1329),由国子生登进士第,出任安吉路(今浙江湖州境地)太和州判官和徽州路丞;辟-行省掾史,调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治行业绩-第一。后入翰林为应奉,预修《后妃功臣列传》。历任翰林侍制、国子司业、监察御史、吏部侍郎,迁兵部侍郎。授两浙都转盐运使,历户部尚书,转漕闽海。至正二十二年(1362……[详细]
  贡奎(1269—1329),字仲章,号云林子。父亲贡士瞻是宋末进士,宋亡后隐居南漪湖畔贡村。贡奎天资聪颖,容仪端重,勤奋好学,十岁就能写诗作文,博通经史。成年后,-行省聘请他为池州齐山书院山长。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贡奎担任太常奉礼郎,兼检讨,他-谈论朝廷政事,很多建议都被采纳。大德九年(1305)迁任翰林国史院编修,至大元年(1308)任翰林文学,后任翰林院待制。泰定三年(1326)任集贤直学士。贡奎在京城写的《居庸关》、《夜坐……[详细]
  胡焱(生卒年不详),祖籍青州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山东郓城一带),相传为西周胡公满后代。龙川胡氏谱牒资料记载说:“字子琰,仕东晋,拜监察御史,出按广东,官至散骑常侍。大兴元年(318),提兵镇守歙州。民赖以安,敕赐田宅于新安之华阳镇,因家焉,子孙散迁郡邑。”新安、歙州是古徽州的旧称,华阳镇是绩溪建县以前的称谓,为歙之东北隅的泛称,其中心在今绩溪县城东后岸村一带。新安是古徽州在两晋和南朝时的称谓。西晋太康元年(280),晋灭了吴国以后,古徽……[详细]
梅鼎祚 [] 明代文学家,戏曲、小说家 (15491615)
  梅鼎祚(1549-1615)明代文学家,戏曲、小说家。字禹金,号胜乐道人,宣城(今属安徽)人。父守德,嘉靖间进士,官给事中,以忤严嵩出知绍兴府,累迁至云南参政,归建书院讲学,世称宛溪先生。申时行为内阁大学士,荐举他入朝,辞不赴。归隐于书带园,又建“天逸阁”、“东壁楼”、“鹿裘石室”等处为藏书和著述之所。先后藏书达数万卷,一生以读书、藏书、著书为乐,曾说“吾与书若鱼之于水,一刻失之,即无以为生”。与著名藏书家焦竑、冯梦桢、赵琦美订约,各为……[详细]
  清越(生卒年不详),宣城人。唐代著名僧人。自幼在敬亭山下新兴寺出家,唐武宗灭佛毁寺,会昌四年(844)新兴寺惨遭浩劫。清越栖身开元寺,发愿重建本寺。后来他到处挂单,结交官府名士,名重一时。宣宗大中二年(848),宣歙观察使裴休恭迎希运禅师驻锡开元寺说法。裴休家世代信佛,他在新安任内初遇希运时就以弟子自居。据宋笔记、诗话和佛典记载,宣宗登基前为逃避武宗-,曾师从希运出家,隐匿宣城泾县水西寺。即位后对希运礼敬有加,并下诏准许建寺。清越见时机……[详细]
  梅远(生卒年不详),字维明,原籍吴兴。唐昭宗光化(898—900)年间,入宣州刺史王茂章幕中。一说梅氏远出梅伯,“世久而谱不明”。梅远到宣城后在城南双羊山下梅溪河畔筑室定居。并作《筑室》之诗:“昔住苕之南,今适宛之北。溪山故缭绕,往来等乡国。爱此太古风,不但占林越。岚气敬亭浮,波光响潭接。虽在城市傍,而与喧嚣隔。息心谢纷烦,投间遗一切。结构类芳茨,宁复事雕饰。草堂亦易成,经营岂木石。喜见野人来,渐与尘萏绝。把我盈樽酒,妻儿同一啜”。举家……[详细]
  元朝诗人、学者汪泽民(1273—1355),字叔志,宋代端明殿学士汪藻的七世孙。其先祖原系徽州婺源人,后寓居宣城,遂为宣城人。汪泽民少小时家中贫困,但勤奋好学,贯通诸经。元仁宗延祐初以《春秋》中乡贡,授职宁国路儒学正。汪泽民兴学教士,和宣城世家旧族交情很好,常和他们一起游山玩水,切磋诗文,还把妹妹嫁给梅氏后人。宣城历代文人雅士辈出,令汪泽民惊叹不已,他与宣城举人张师愚致力收集这些文人的作品和事迹,计划整理汇编成集。延祐五年(1318),……[详细]
  • 宗杲
   宗杲(1089——1163),字昙晦,别号妙喜老人,宁国市桥头人,佛教禅宗“看话禅”创始人,人称“定光佛”。弃承仕道,宜从出家宗杲俗姓奚,出生在一个祖上为官,但已“家道日微”的小康家庭。自幼聪敏好学, 12岁就送入乡校学习儒家及诸子百家学说,家庭对他寄于厚望,希望能继承家风,步入仕途。北宋时社会上学佛之风十分浓厚,宗杲的母亲就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信徒,受家庭和社会的习染,宗杲从小就表现出对佛教的特殊爱好和兴趣。距乡校不远有一座颇有影响……[详细]
  舒雅(约939-1009),字子正,旌德四都(今旌阳镇新桥一带)人。舒雅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好学不倦,每夜以读完二盏灯油为限,油不尽不寝息。他才思敏捷,作文赋诗,立笔而就。并常常将自己著的诗文读给名家赏析,谛听行家里手的评论。有时也读给老妪们听听,从旁察看老妪们的脸色,是否懂得诗文中的字句含义。舒雅工文善画,以才思自命,与当时著名文人吴淑齐名。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唐元宗李璟开科取士,舒雅为了应考进士,特奔赴金陵(南唐京师,今……[详细]
  徐元太(1536-1617),《明史》作“元泰”,字汝贤,号华阳、华阳子、华阳山人、华阳主人等,宣城人。元太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七,与兄元气(官至南京右通政使)俱有名于明末政坛。家世 徐元太一生受父亲徐衢的影响颇深。徐元太兄弟从小读书耽于游乐,不思进取,成绩很不理想,结果被县学除名。徐衢在浙江做一个典史的小官,因为冒犯了巡按御史,遭到责打。徐衢羞愧难当,辞职归里,又见儿子们不求上进,“每流涕,忽忽不乐。”元太兄弟跪问其故,徐衢将遭辱……[详细]
陈迪 [] (?~1403)
  陈迪(?-1403),字景道,宣城县人。世居麻姑山西村。公元1403年,刚刚打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在大殿召见了建文帝的礼部尚书陈迪。永乐帝希望他归顺自己,说,“朕乃先帝之子,尔乃先帝旧臣,今大事已定,尔心如何?”迪应之曰:“但受高皇顾命,不知其它。”再问,迪抗声不屈,并指斥朱棣“背祖欺侄,谋权篡位”,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坚决不侍“逆贼”。燕王怒不可遏,遂灭他三族,将他和6个儿子同时剐于东市。陈迪死后,骸骨无人掩埋……[详细]
  胡富(1446—1522),字永年,号龙峰,绩溪龙川人。七岁能诗,13岁中秀才,被时人誉为神童。成化七年(1471)27岁中举人,成化十四年(1478)34岁中进士,授南京大理寺平事。入仕后,政绩颇著。弘治年间,他在任福建佥事时,福宁一地系囚犯达200余人,到任后,胡富迅速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审案清正,断案明快,致使“囹圄顿空”。当地百姓十分感激他,编出“滩头水”民谣,称他“天高地厚胡恩公,千年再世一包拯”。任广东副使时,四会等地的瑶民……[详细]
  江希舜(1585-1668),字孺慕,旌德县人。因祖上几代从医,成年后继承家业,行医于乡里,精于儿科。当时,皖南一带常有天花疫病流行,感染者儿童居多。一但染上此疾,大多有生命之虞,即便侥幸治愈,也会留下痘疤(俗称麻子)。可以说,天花在当时是一种人人惧怕,谈及色变的瘟疫。虽说民间不断有人研究预防和治疗此病的措施,但一直收效甚微,大多采用驱神赶鬼的迷信方法,结果是劳命伤财。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中国的北方战乱与天灾频繁不断。偏偏这个时候……[详细]
梅庚 [] 清初著名画家、诗人 (1640172)
  梅庚(1640—1722),字子长,号雪坪,晚年号听山翁。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梅鼎祚。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善于书画诗文,在当时被称为“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梅朗中著有《书带园集》16卷,又编《赋纪》50卷(所辑为唐以前之赋);他的书画作品大多失传,《国(清)朝画识》、《江南通志》、《静志居诗话》记录了他的事迹。梅庚由母亲抚养成人,他自幼“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远承高祖梅守德讲学之风,近得曾祖父及父……[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